众所周知,阿里正在密锣紧鼓鼓捣着上市之事。以阿里在传统PC端电子商务霸主的身份与地位,毫无疑问将为它带来多少掌声与鲜花,说一句万众瞩目亦不为过。
抛开所有的荣誉而言,笔者认为,阿里的未来,潜藏着电子商务的暗流与危机,因为纵观整个阿里电子商务系统里面,缺失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那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而来到的O2O.这一环的缺失,将对阿里未来的市值、股价以及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构成重要的挑战与风险。
O2O是未来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不可或缺
我们都知道,阿里的根基在于电子商务版块,在传统PC电商领域,阿里风光无限傲视群雄。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O2O的重要性被迅速拉升。O2O作为移动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超过千亿。更重要的是,O2O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这块,腾讯无疑先占头筹。与此同时,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腾讯(京东已然属于腾讯阵营)。
明眼人都知道,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腾讯与阿里必有一战。昔日在传统PC电商领域,腾讯功败垂成。今日腾讯凭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构筑的竞争优势,携手大众点评和京东,再次对电商市场发起冲锋。
O2O作为移动电商的核心市场,它将很可能直接决定日后大佬们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座次排名。以市场切割来看,倘若腾讯在O2O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则日后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都可能落入腾讯之手,这显然不是阿里乐意看见的。如果腾讯再凭借O2O优势,切入传统PC电商,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提高不少。
因此,O2O一战,阿里不可败。
O2O是阿里以前从未面对的市场领域,并不具备强势发展基因
阿里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所以早早牵起了高德与美团娇嫩的小手,同时推出自有的O2O领域核心武器淘点点,希望能够在O2O领域抢占有利地位。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阿里所希望的那么出色。
实际上,笔者认为,O2O其实是阿里从未面对过的市场领域,在O2O,阿里并不具备优秀的发展基因。O2O追求的是线上与线下融合,针对的是数以亿计的店铺类运营商家。阿里早年赖以起家的阿里巴巴实际针对的群体是制造业工厂。阿里擅长做的是平台,做的是面;O2O起步做的是点,点多起来了,才能构成真正的面。以笔者当年做团购的经验来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领域。
做O2O,首要的就得有庞大的店铺类商家群体。没有庞大的商家群体,就吸引不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没有用户群体,自然就没有所谓的O2O.事实上,阿里确实没有大量的商家资源,以手机淘宝为例,里面大量的生活服务类团购都是由窝窝和拉手提供的。
更重要的是时间,O2O依托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无论美团、窝窝还是大众点评,他们在线下店铺商家资源积累方面,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店铺商家资源积累却又是一个快不得,必须实打实一家家去拓展商洽。同时,无论腾讯还是百度,甚至是360都不会给阿里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项工作。
收购或者控股团购企业将成为阿里解决O2O市场的最佳策略
本来阿里手里已经有了美团这张牌,但是王兴显然是想走独立运营,独立上市之路。大伙看今年三八节阿里与美团的合作距离便可知晓(美团与淘点点也确有竞争之嫌,笔者以为,这事的核心还是因为阿里并不掌握美团的控股权所致)。
笔者看来,收购或者控股一家实力过硬的团购公司将是阿里目前解决O2O市场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它不仅仅能为阿里带来足够庞大的商家资源,团队以及经验,最重要的是它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时间成本。
纵观整个中国团购市场五强,糯米下嫁百度,美团牵手阿里,大众投靠腾讯,唯独剩下拉手与窝窝。相对而言,笔者比较倾向窝窝(早期拉手犯下一系列市场失误给笔者留下深刻的负面印象)。首先,窝窝与阿里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手机淘宝);其次,窝窝的底子不错,一直处于业内三强之列;最后,窝窝近期在大肆招聘,此举显然是为继续扩张做人才储备,从这点判断,窝窝对O2O市场的野心依然不减当年。如此心态,与阿里布局不谋而合。倘若阿里真能以窝窝补上那缺失的O2O一环,那么中国未来的O2O市场,必定更具看头。
列为客官,请坐好,看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改款Model Y即将量产,网红收入千万报税仅5000元引热议
- 美光发布60TB SSD:颠覆性能效比提升20%,存储升级从此绿色节能
- 极越员工喜提补偿方案:N+1标准落地,百度吉利掏钱,员工乐开花
- 欧洲车市寒冬再袭,特斯拉暴跌40.9%:电动车巨头也难逃销量下滑厄运
- 网红收入千万税费未达标准,偷漏税事件引热议:网红收入与纳税成反比
- 美国最高法将辩论禁令:TikTok的命运何去何从?
- 美国调查TP-Link路由器安全:回应符合行业标准,挑战国家安全审查新篇章
- 字节跳动自研AI GPU:打破依赖,摆脱英伟达,开启科技新篇章
- 特斯拉新款Model Y上海工厂下月改款量产,变革还是创新引人期待
- 苹果警告Meta:互操作性过度引发隐私安全风险,需谨慎行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