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逾期未还,信用差,再次全网公开”,这是记者登录一家名为“网贷信用黑名单”网站,随意点开一个黑名单所看到的评语。除了点评,这份黑名单还对每一个网贷逾期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活照、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学校、家庭住址等进行了详细曝光,个人隐私信息在这份黑名单中暴露无遗。
黑名单公布后,许多疑问也随之而来,许多网友疑惑黑名单上的信息从何而来?该网站的行为是否违法?信息提供者是否有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一起来看调查。
问题:谁提供了黑名单信息?
根据27日的数据显示,这份黑名单在线公布的逾期黑名单人数为945316人,逾期金额从数百至数万元不等。点开每一个逾期者个人信息,姓名、证件号码、贷款金额、手机号码、QQ号码、户籍、现居住地、学校/公司等信息一览无余,并在信息页面上附带说明,借款人在平台上每次发生信用变化,比如新的逾期、新的逾期还清等,都会生成一条记录并保存到网贷黑名单。
该网站自称为第三方平台,客观发布委托方提供的逾期欠款信息。至于信息的来源,该网站在首页指出,网贷信用黑名单信息由网贷平台提供上传,这些网贷平台来自拍来贷、贷贷红、贝才网、汇贾分期等。
问题:公布个人信息是否侵权?
网贷平台将客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公布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隐私权?一些律师持不同观点。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叶赛兰律师对媒体表示,在贷款之前,客户一般和网贷平台签署协议约定,一旦出现违约,平台有权利公布相关的失信信息,就此而言,网贷平台委托第三方公布失信名单的做法并没有违背法律。
但在一些律师看来,网贷平台提供公布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逾期者的隐私权。即使双方签署了协议、合同等,但合同约定的内容可能已经涉及公民隐私权,与现有法律相违背。
而且平台发布的黑名单,不仅有逾期者的个人信息,还有家人及其同学的信息。专家表示,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除网贷逾期者外,第三方的合法隐私权,涉嫌违法,被公开者可提起诉讼。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并将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等行为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网贷平台委托第三方公布逾期者及其家人、同学信息的行为已属侵权。
此外,记者点开逾期者个人信息发现,在发布者评论一项中,有大量对逾期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话语。根据《民法通则》第101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无论网贷平台发布个人信息是否侵犯隐私权,但这些侮辱性的话语依然侵犯了网贷逾期者的名誉权。
问题:个人网站是否有权制作黑名单?
根据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第五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此可见,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执法主体只有人民法院,民间无权制作黑名单。另外,该网站公布网贷平台提供的逾期者家人和同学的个人信息,同样侵犯了他们的合法隐私权。
问题:谁是黑名单中的主群体?
记者翻阅公布的1593条“个人老赖”信息,从身份证号码可得知,黑名单的主体主要是90后的大学生,只有个别70后和80后逾期者。在贷贷红官网公布的黑名单中,172个逾期者都是清一色的90后大学生。
网贷为何备受大学生群体青睐?专家分析称,大学生是具有强烈消费欲望的群体,热衷于高端电子产品、恋爱、旅行等消费。但他们往往消费观念不成熟、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网贷无疑给他们的超前消费提供了契机。
此外,拍来贷、贷贷红等网贷平台专门定位于大学生贷款,有贷款申请便利、借款门槛低和资质审核宽松等特点。以贷贷红贷款流程为例,只需经过账户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和上传认证资料、申请借款等三个借款流程。但是有些网贷平台也存在违约金高、审核不严等问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蚂蚁集团架构大调整:CTO线变革引领技术新潮流
- 蔚来智能驾驶重大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从"半成品"到"端到端"解决方案革新
- 滴滴致歉“臭车”事件,日产本田合并谈判引关注,新车市波澜再起
- 三星助力国内手机厂商争夺高端市场,竞争升级,谁将脱颖而出?
- 美团骑手过度疲劳工作?强制下线跑单超时者,保障骑手健康与安全
- 王自如离职风波揭开真相:董明珠批绯闻无聊,职场风波需理性对待
- 2024车市冷静观察:十大热门车型背后的真实故事
- 中国云服务市场风起云涌: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三强争霸,市场份额七成谁主沉浮
- 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全面推进:腾讯回应:逐步灰度测试中,小心谨慎不冒进
- 雷诺集团权衡日产与本田合并:利益最大化需谨慎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