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三个话题,1、戴尔私有化后举办首届Dell World 2013,意欲建立云联盟;2、云计算深入中国:联想签约微软Cloud OS、IBM SCE+落户世纪互联、AWS进入中国;3、Google与Facebook瞄准ARM平台、Avago收购LSI.
戴尔变身云服务中间商,战略清晰度增强
戴尔私有化后举办首届Dell World 2013,战略方向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和明晰:一个大愿景,Power to do more,强调四个点:变革、连接、信息和保护。戴尔本想成立自己的云服务,后放弃,转向收购云迁移公司,与三家大型供应商:谷歌、微软和Savvis达成转销协议,明确了云战略,做起了云服务的中间人。戴尔做云服务的中间人是明智选择,都做云服务不一定是好现象,最好产业链的两头也能有大收益。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戴尔夹在大型云计算提供商和客户的中间有成为风箱老鼠的可能性,客户毕竟仍然不在自己手中。做中间人可能是迫不得已的明智之选。
公有云的一天,早有预谋还是不谋而合?
联想签约微软Cloud OS、IBM SCE+落户世纪互联、AWS进入中国,三件大事同时发生是不谋而合还是有意而为?AWS步IBM和微软后尘第三家成为第三家落户中国的外国巨头。此三家公司进入中国已是期盼已久,却在同一天如约而至,AWS与前两家差别大,明显带有互联网基因,AWS有示范性作用,但是想得到企业级用户的接纳尚需时日,与AWS没有更高的目标,把眼光停留在技术上有关。虽然更抢风头博眼球,但是也许只是技术界的狂欢,目前没能入高层决策者的法眼,企业级的云服务更需要提供的是策略和决策分析。另外,亚马逊要为在中国电商业务开展的不够好付出代价。云市场的蝴蝶效应已经体现出来,三家云计算厂商能够带活中国市场,中国商家不重视市场教育,面对国外厂商的竞争,如不转变好景不长。
IBM的SCE+被称为高价值云,高价值体现在哪里?IBM关闭了SCE的业务,推出了SCE+,通过SCE+能够更好的往云上迁移业务,目前巨型企业的基础架构是X86,实力不及POWER,如果有POWER不用任何的转码和环境变迁就能够把业务转移到SCE+上,IBM之前的是IT外包客户,这些客户发现云方式比外包更好,便于管理。工作复杂应用多在POWER上,想放在云上却没有所有的公有云都可以支持的平台,因此SCE+给这些客户制定量体裁衣的方案。IBM公关政策存问题,政出多门,打击对手经常误伤友军。说SCE+是高价值,让SoftLayer无地自容,所谓高低价值不是自己说的,而是用户说了算。实际上成了SoftLayer和SCE+两个云的割裂。
Google与Facebook纷纷打起ARM小算盘
大型互联网企业尝试不同的技术是好现象,说明了企业实力和资本的壮大,做好衍生产业的服务对于叶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示范性的影响。这轮ARM军备战的结果如何2015年会见分晓。
以下为演讲实录:
梁钦: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云云众声首先介绍两位嘉宾,有日子没见了。狒哥和效民,我们先看第一个话题,第一个话题也是向明在上周出差,戴尔word2013,请向明简单的做一个介绍。
赵效民:这一次也是我们知道戴尔公司私有化,没有基本完成。
梁钦:有谈私有化的话题吗?
赵效民:谈了一些,但不是重点,基本上尘埃落定了,这一次也是私有化之后的一个戴尔word大会,大家很关注戴尔未来的走向,戴尔也不负重望,在大会上也公布了自己的未来的企业级的核心发展战略,他们大的帽子还是Power to do more不变,上四个方向我们可以听一下,可以点评一下,第一个是变革,变革的两个含义,一个是基础架构的变革,比如从传统的IT变的云,另外一个运用的变革,从传统的运用变到新的云的运用,迈克戴尔在讲演过程中,反复强调了一个案例,就是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原来是用IBM大机的,被戴尔Transform成基本都是X86的平台了,据说是300多万行的代码,有160个DB2的数据库,都被迁移转换到X86平台了,这是戴尔所定义的,你的应用变革,他是提倡你X86云化,你的应用要往这方面迁移。
第二个是连接,但这个连接并不是说网络,不仅仅只是网络,戴尔的落脚点是放在移动终端,让你随时随地可以连接到你的企业环境中,能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环境,戴尔这一块包括了很当,包括VBI瘦客户机,前端的工作站平板电话,PC,第三个是信息,信息包括大数据,数据仓库跟甲骨文和微软有合作,提供一些关于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基础平台。
第四个就是保护,软件层面的应用保护和网络安全连接的保护,这个是四个大的战略方向,和我们之前说的惠普这些大的公司,都差不多,大家都在说云、大数据、移动、安全,你看这个戴尔四个,他词不一样,意思基本上一样。
所以这四个大方向,最后做成一个企业愿景是Power to do more,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是戴尔我们知道,一开始他原来想用Openstack做惠普那样的做一个公有云的服务,后来连测试版都还没有推出,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就放弃了,他转而收购了一家,专门做云间的管理的公司,能帮助客户很好的利用不同的云的资源,这一次戴尔宣布跟三家供应商达成合作,一个是谷歌,用谷歌的GCE、微软,还有一个就是Savvis,签署了转销协议,他会向戴尔的客户来去推销相关的服务,戴尔类似于我们要谈到的联想跟微软之间合作,基本上戴尔word2013就是这个情况,归根到底我们能看到,我们关注的方向上,戴尔首先明确的战略方向,不再像以前说不清了,这一次说得很清楚,戴尔自己亲自讲解了这四个战略方向的逻辑组成。
第二个戴尔也明确了自己云的战略,我觉得他有一点把自己当做一个云的中介,云的间客,为客户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公有云的中介服务,这可能是微量戴尔自称的一个云的基本战略,我不知道广彬有什么看法。
张广彬:Savvis实际上是属于美国的几大运营商centurylink,他们都收购过来的,我记得它是排第六。戴尔和微软、谷歌都有合作,AWS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以前很封闭的厂商说他很封闭。
我觉得戴尔可能这个公司一两年思想有一点变化,因为我们以前看他,想学IBM,到后来发现,等你想学IBM的时候,IBM已经不潮了,虽然戴尔这两年收购了很多软件厂商,他自己不做云服务还是比较明智的,他和HP,HP比他好一点,你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他是一个服务型的公司,虽然IBM的服务大家不是很满意,但是这两年我觉得戴尔可能还是觉得自己是因为他如果自己去做公有云的话,戴尔和IBM还不太一样,他很多戴尔自己有一个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主要向这些大的云的一线二线包括微软是提供硬件,如果自己现在是总共出货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了。
他如果做公有云的话,别人是不是买他是一个问题,而且他这个公有云能不能做得比其他的好,他这些年可能风向在转,以前是只做软件和服务,是有前途的,现在看的话,其实你要是能做好这个产业链的两头,一个是服务,因为云其实产品都以服务的形式来提供,另外一个你能把硬件做好了,做物美价廉的硬件,也是一个生意,我觉得相对来说这一点戴尔比HP是有一些优势的。
我觉得像他做这个转销商,用户如果你需要这个云的服务,不一定是我戴尔的,你可以在这个里面选,我还可以给你做云间的迁移,私有云我可以帮你做,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务实一些。
赵效民:可能是更灵活的一种定位。
梁钦:听了两个嘉宾的分析我有一个问题,听上去戴尔合作我感觉在搭一个平台,但是我感觉对用户来说,他能得到什么呢,比如说中间还隔着一层戴尔,他叫隔层皮,我不知道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赵效民:我觉得戴尔你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戴尔可以把这些公有云的资源,变成他的服务的解决方案一部分,比如说你是一个戴尔的客户,我跟你去谈一些需求的时候,他可以把谷歌微软还有一些云服务,当做他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跟你谈你觉得这些行不行或者怎么样。
可能是给客户一个很好的灵活性,比如说如果我是惠普,我只有一个惠普云,我的销售人员可能出于自身的考虑,我会给你推荐PH cloud这个服务,这个不见得是真正客户想要的,客户如果真的还想要,比如说他就觉得windows Azure的好,或者是谷歌的好,对于惠普这样的公司,他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我最多帮你搭建一个Windows sever的私有云,给你弄一个很好的互通,最多做到这一点。
戴尔的地位相对来说我觉得就更灵活一些,客户如果找到我,我真的是连公有云的方案给你整个端到端的去做,刚才广彬也分析了这个市场占有率,我们刨去最大头的AWS不说,SoftLayer被IBM收了,剩下的也算三大了,Savvis微软和谷歌三家加起来,对于客户的可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另外一点既然是提供云服务,而且是云间的服务,比如说刚才广彬也谈到了,戴尔现在收购那家公司,就具备这个能力,帮助用户做云间的迁移。你从谷歌云上迁到微软的云,从微软的云迁到Savvis云,在迁移的过程中,戴尔是可以提供方案的,而且他有这种转销的合同契约在里面,我觉得和三家的运营服务商,他内部的合作,肯定也会更紧密一些,这个反而可能会给你的云的体验更好。
在整体打包方案中,这个成本不重要,或者不是那么明显了,客户跟你谈一个打包的方案,戴尔从中间抽一点成,我觉得客户也是认可的,因为你这些功能,他会提供得更多,可能会更有保障,既然你给我提供间客的服务,未来出问题了,也可能多一层保障,戴尔也会给你做保障,云服务商也会提供保证。
张广彬:这一点我很赞同,这就是涉及到一个便利和选择的问题,你发现你在这两个中间很难平衡,首先用户是希望有选择的,我们一会儿可能会谈到,亚马逊希望世界上没有私有云,只有公有云,如果云都要联在一起的话,这个云是谁家的呢?亚马逊肯定希望是AWS,但是用户肯定不愿意别无选择,所以你必然从长远上来说,应该是有多个云的,这其实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就是这些云服务商,大家比较提倡的就是数据中心就是计算机,或者一朵云就是计算机,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其实是不是有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用户,他会希望不要在一个云服务上面,比如说如果这是比较大型的话。我希望我在三个云上和两个云上,虽然每一家云都会说,我给你提供异地,我给你放在不同的数据中心,大家或多或少也有宕机的记录,你很难想像,谷歌和微软同时当,如果你在这三家里面都要做的话,或者你在其中选两家,这是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是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这么高的要求。
我觉得这一点,如果你让用户自己去做集成的工作,不如有一个对他们几家都了解的来做,另外我觉得今年的一个热词用英文讲就是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就是一个东西不适合所有的场景,你换一个角度来说,可能一个厂商即使强大如AWS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需要,他虽然AWS的服务是200多项,比如你要求就比较特殊,AWS觉得你这比较小众,他不会满足你,或者你觉得他的价格不理想,你在其他里面的选择。
如果你交给戴尔的话,戴尔来帮你选择,这也是有可能的,这是从理论上,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理论上来看是行得通的,关键就看谁去做、怎么做,所以我只能说这个方向我认为是给我们看出另外一条不一样的路,能不能做好,我觉得里面还有很多后续的事情。
梁钦:我感觉戴尔是一个很大的平台,首先戴尔帮你选择了很多我认为技术能力或者是服务能力各方面还挺靠谱的一些云的解决方案往来及所以给了类似于沃尔玛,比如我专门就是做拖鞋的,我们可能开一个大的拖鞋的超市,但是在沃尔玛就可以,不知道准确不准确这个比喻。
赵效民:我觉得不算是很准确,从我的感觉来讲,因为刚才广彬也讲了,戴尔不适合自己做公有云,无论从自身的实力,还有自身的基因和积累来讲,现在不是时候,但是戴尔的客户等不了,客户都有这种需求。这个时候戴尔怎么弥补自身的不足,我觉得他现在选择这个路走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刚才说了很多戴尔的好话,是在于其实有他的优势,但是你会发现戴尔在中间并不起到一个强势的作用,你这边是谷歌微软和Savvis,你也得求着他们,和人家签约,人家可以不跟你签约,人家要很强势的话可以不跟你签约。
戴尔如果客户满足不好,客户肯定回转到IBM或者惠普这边,所以戴尔在这个中间的地位还是很微妙的,并不是说像我作为一个平台,比如说京东作一个平台,淘宝做一个平台,那个平台是很大的,很多人都希望往上面涌。
戴尔不是的,他还是希望比较巧,能够用一种巧妙的方式,通过业界的资源笼络,留住他的客户,这是他更迫切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找到这么一个点。
如果戴尔的公有云的能力,比这个AWS还强的话,你觉得他有必要和那三家合作吗?我觉得他就没有必要说,我再去帮你谷歌、微软去分销了,什么事我自己来,我都帮你干了,他又有定制化的方案,正因为他现在这个能力缺失,所以需要三个云计算巨头帮他提供方案,戴尔在这个产业里面,他肯定是有一号的,不管说是情面也好,还是看在地位也好,比较绝的现象是,大家都不跟你合作了,不理你,那种事肯定也不会发生,但是真正如果遇到利益冲突的话,戴尔肯定会觉得,这种资源还不如我自己拿在手里放心,因为这个资源是别人的,他肯定管理起来协调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这是我的看法。
张广彬:我补充一句,这个事情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说,兜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换一个角度来说,这真的是有一些无奈的东西在里面,你想想,戴尔是搞直销,杜绝渠道,但是在云计算市场上,他不得以当起了渠道,对于已有的客户来说,他就是一个渠道,渠道有渠道赚钱的方法,用户并不一定从戴尔这里买,就比直接去买贵,比如说戴尔作为渠道商,中间也会给他一些东西,只不过那部分钱不太好赚,你等不能谷歌的客户导到Savvis那儿去,这个中间是很微妙的事情,就好比你想要一个渠道商同时卖IBM、惠普和戴尔的X86服务器,这也是微妙的事情。 这个里面都得看,这个挺考验艺术的。
梁钦:特别像慕容复,我们接下来来看个话题是本周最大的话题,公有云的一周和一天,都集中在12月18号,这一天亚马逊AWS进入中国,同期发生的还有联想和微软微软Cloud OS的合作,IBM的SCE+落户了世纪互联,还有一系列的厂商,做一系列的发布,国产共有云的厂商都有,比如说降价或者做一系列的动作,我不知道两位嘉宾,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步IBM和微软的后尘,第三个来到中国的第三家国外的巨头,他跟国外的前两家有什么不同,第二个问题是随着国外的品牌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他们与中国本土的厂商会发生什么样的格斗或者是什么。
张广彬:在效民发言之前我先给云云众声做一个广告,咱们去年就说,咱们盼着Azure和AWS进来,就是把中国的市场带热,至少12月18号,微软没有做到的事情,AWS做到时候。
赵效民:AWS这个会我没有具体参加,我只谈谈我的看法,待会儿老梁你少不了,你要去谈一些你的观点,你要问我AWS和两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如果你要从企业级市场的历史来看,我觉得AWS是半路出家的,他微软和IBM我们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较可惜的是在于微软和IBM在企业级市场,都有挺长时间的积累,尤其是IBM,IT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IBM的发展史,在目前的状态下,IBM的企业级的积累的程度和历史。我觉得在业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微软也不次,windows sever也驰骋了十几年了,最大的不同是有两家已经在企业级市场有很深厚的积累的厂商做的公有云,迎来了一个以电商起家的,明显是互联网基因过来的这么一个公有云品牌,在国内的用户来讲,你可以看出来,传统的这种企业级用户,对于IBM和微软是一个态度,对于AWS又是一个态度,从云的认识来讲,AWS你不管说是新闻报道也好,微博上也好,反正这个圈子里面传得非常热。俗话说,你没有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大家没有用过AWS,反正张口闭口都会谈AWS,因为他是一个标杆,但是如果真的你要渠道一个企业里面去看,他们可能会对微软和IBM这两大企业更有认知感。AWS你要对一个新企业来讲,传达起来会更有困难,亚马逊不是做电商的吗?做电商怎么能给企业做服务,我相信有很多中国企业会有这样的认识。
但是微软和IBM不太一样,他们有这种深厚的积累,认知容易度肯定会高一些,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广彬也说过,风头还是被AWS抢了,因为发布会我没有去,我不知道现场热烈程度怎么样,我看拍卖现场人还是挺多的,我突出的感觉就是说,也许他意味着一个颠覆时代的到来,或者不到颠覆那个程度,但是肯定已经会有很大的改变这种业界的格局,因为你看现在还没有进来的,比如在美国提供云服务的领先的厂商并不是传统IT厂商,比如Rackspace、SoftLayer或者Savvis,都是电信商他们做的东西,或者被电信运营商收购的,这些品牌基本都是新生的,和企业级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对企业级的影响已经是越来越大了,这些事在美国发生了,在中国也必然会发生,对于中国的本土云计算厂商,我觉得是一件好事,以前国内这些提供云服务的一些厂商,他们提供是不是真正的云,我们可以拉出来好好遛遛了。
无论从你各方面的能力来讲,你的可扩展性,你的内部的后台可管理性,你的这种性能,还有你调度的灵活性和人比一下,你现在降价其实是一个量变,人家可能带来的是一种质变的东西,混合云这些东西,大数据分析,成套的解决方案,一下子就进来了,国内还是网盘和虚拟主机的级别。你降价再低,就算白给人家都不要,人家不放心在你的上面IO性能不行,可靠性不足,即使免费可能我还要倒贴钱做维护什么的,做恢复什么的。
所以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张广彬:我觉得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和他们不同,抛开技术的不同就是身份,身份其实我觉得这个时代就是人丑没人权,同样的事情,郭德纲做的和林志颖做的效果就是很鲜明的反差。
赵效民:让林志颖说相声也不行。
张广彬:同样一件事情,你评价郭德纲顶多一个土豪,和帅字不沾边,另外一个是互联网思维,老梁肯定也看了,前一阵子皇太极是不是互联网思维,为互联网思维维护,大家都要吵半天。
这个事情我觉得咱们就不趟那个混水了,这个事情我们来看,刚才他介绍IBM是比较传统的,微软是比较中间的。
其实微软有一点互联网,其实微软在互联网上他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我们以前就说过,他包括服务器数量仅次于谷歌,甩亚马逊好几条街,人家有钱,但是你不觉得微软是这个互联网,但是AWS就是真真正正诞生于互联网的,我们为什么说互联网思维呢?还是那句话,同样的事情你看谁来做,做了以后怎么说。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自然是出身于互联网的人特别掌握话语权。
很有意思,我昨天晚上看中央二台,讲四季,请了几个嘉宾,一个是王建宙一个是雷军,为什么不请华为呢,为什么不请中兴?当然雷军他说的话有一点没有水平,说小米的用户是离互联网最近的用户,吹牛的话我们就不说了,他们这些人,一方面是你只要找对了渠道,确实比较爱谈,另外一个也会谈,谈了以后真的比较蛊惑人心。
AWS他在这方面就是招人喜欢,我以前打过这个比方,大家有一个新鲜感,比如可口可乐要在中国建数据中心了,大家都很关心,一听说是和微软合建都散去了,这个事情一下子就散了,微软和IBM的话题性不那么强,如果属于AWS大家能又深入的炒一番,我觉得首先这是身份的问题,另外一个,其实我觉得AWS还是比较务实,在中国谷歌云的义务,技术只是一方面另外他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在这方面,AWS大家老觉得互联网公司,一个一个搞得像谷歌一样,我就跟你死磕,不行就退出。
你如果说苹果是互联网思维,苹果该在中国该赚,乔布斯活着的时候,不太喜欢中国,不妨碍他赚咱们的钱。亚马逊AWS也是,在政府关系方面做得很好,我在微博上说的,他做的大多数的事情,都没有超过windows Azure划定的边界,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好评,AWS就评价挺高的,他实际上还是应了同样的事情,看谁来做。
另外一个就是AWS他这个主要还是靠北京,后场更像一个噱头,因为那边还没有建,这个又得说到雷军了,我觉得小米成功的一大诀窍就是卖期货,他其实就是卖期货的,这个东西1999卖给你,三个月以后才能大批拿到。其实到那个时候你再做一个东西,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但是博眼球。
让人感到AWS不光是声势大及,也很务实,很会揣摩大家的心理,虽然有些地方他还做得不是很好,其实从务实这方面来说,他是做得比较好的。
另外一个相对于国内的厂商来说,我觉得亚洲厂商特别是中国厂商,他一个做得特别不好的一点,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他们不愿意在市场教育上投入,比如说大家好像都习惯了,刘强东发一个微博就多少人关注,雷布斯发一个微博就有多少人去认购,企业市场不能这么走,得去教育。
这也是我那么盼亚马逊和微软进来的原因。美国企业还是很会教育市场的,他不像国内的一些厂商,比较鸡贼的没有竞争对手就这么做,赚一点是一点,出了竞争对手我再给你全搞成免费,我们中国基本上都是玩这种零和游戏的,这样的话很难把这个市场做大。
我觉得这个对于企业级市场来说,可能在消费市场可以这样,但是在企业市场,你必须得有人出来教育,出来正本清源,你说他们一进来,一堆降价的,你这个早干嘛去了,而且给人的感觉,你就会降价。你自认为就是不行。
赵效民:这算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于我补充一下广彬的意见,我刚才为什么一直强调厂商的属性,一个企业级发展起来了,一个非企业级发展起来了,微软是一半一半,微软也在企业界有十几年的积累了。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的确消费类B2C和B2B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我卖一个手机给你,我跟你说屏幕多大,尺寸内存容量几核就能打动你了,但是企业级的东西并不一样,我必须要跟你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理念,拿这个东西打动你了,把你洗脑了,你认同我这个产品的理念了,你认同我未来的规划的愿景了,我才会买你整体的解决方案。
这个的确需要很长期的,很系统的教育用户,但是你看中国的一些云服务商,他就觉得他把这个虚拟主机放上去了,他觉得这个客户进来就能用,但是很多客户并不是说互联网企业,可能我就是一个传统的企业,如果我就是做一个小型的这种软件开发的企业,我也不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但是这种企业的这种对数据和应用要求,肯定就不太一样了。
并不是一个仅仅虚拟主机,虚拟主机能给多少个VCPU,多少的RAM,很多厂商现在还在拼这个或者是价格是多少,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说,那天参加英特尔那个会,一个上海移动的人发表说,用Hadoop不在于性能比我快20%,10%.他说我就看重你是不是能提供长期可靠稳定的服务支持,我这套系统能长期有效可靠的运行下去,这是企业级关注的,你整体的方案成熟度可靠性,不是你一两个特性就行的。
这也是AWS进入了中国以后,他在美国的企业级市场历练了5、6年了,他可能一开始也不太懂,慢慢也懂了,为什么能拿到中央情报局的六亿的大单呢,说不定哪一天在中国也能爆出来一个,也许可能不是中国政府或者是中国国企,可能是哪一个在华的外企,能跟他签一个比较大的单子。
张广彬: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经在发布会说宣布了,将部分政府业务让AWS来做,这一点来说,找政府来给它背书,我觉得这是他刚才我提到比较务实的一方面。
赵效民:可能是互惠的条件。
梁钦:我也参加了发布,也采访了AWS的负责人,整体给我的感觉,AWS全面的否定私有云,他列了一张图,在PPT上,大约有十几项,非常的多,AWS全是对号,有关私有云的全部是错号。
张广彬:深得企业级市场互相攻击是精髓。
梁钦:我感觉刚才狒哥这个谈得非常精准,AWS太本位主义了,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否定了这个私有云,谈到这个我势必要谈到IBM,IBM本周当天他SCE+落户了,这是后话,其实是我的问题,我先讲AWS,他在中国不是说他想像的发展会那么容易,因为本身我们在看这个的时候,其实他的出发点或者说他向前迈步的时候。难度和IBM还有微软可能是一样的,都要去面临如何说服客户。
另外,做中小企业可能会很快,比如说AWS有非常多的成熟的案例可以去借鉴,还有很多的鼓励政策去用,但是放在大型企业和政府的时候,或者说这种特别放在IBM和惠普这些厂商的领域的时候。他可能就没有像美国那么快刀斩乱麻,AWS有一个特点,影响到的一般是CTO或者技术的层面,但是IBM的影响是CEO,也有CIO,主要是CEO董事会的这些人,双方的语言可能还不是那么搭界,比如说IBM深得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关心什么话题,核心都是一样的,他会以一种特别的语言跟他交流,AWS会以一种特别平实的,以这种技术的角度去阐述他的这个观点,这可能也是需要他去做一些转变的,尤其在中国,有很多人不懂技术,大型企业的老板也不关心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样说服他。
赵效民: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因为这个你谈到的一个现象非常重要也是刚才我说的意思,IBM和微软有很深厚的历史的积累,这个积累的成果结局就在于他不仅仅是一家IT厂商了,他可能是帮助你做业务变革,做这种业务转型的厂商,尤其是IBM他有很强的服务能力,这就是他为什么会影响到CEO那个级别的,因为CEO不会看IT技术,IT技术是企业竞争中很小的一部分,他看的是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能变革,IBM给你讲一个故事,怎么从IT的变革做电子商务,给你做什么他发现这个是IT,我后来要做一些投资怎么样的,是这么一个套路。
AWS是怎么起来的,是从互联网技术的领域,云计算的分支起来的。所以最先关注他的人,肯定不是CFO,CEO这几个,肯定是技术人员,通过讨论发现了这个技术趋势开始关注,到最后一下就顶住了,因为他就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谈到那些话题,比如说云、大数据和移动、安全或者是整个的这些东西,你会发现这个云和这个东西,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并不代表企业IT的全部。
AWS现在的局面是在于他把自己的这个眼界压得有点低了,他还是说我给你提供就是云,还没有站在传统企业的大厂给你提供一个完整的变革服务。所以说你这个自身的格局不上去,你就没有办法进入到那些高层人的法眼里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能中小型企业会更关注一些,大型企业他的教育的时间的经历会非常长,我采访他们的全球的市场营销的主管,他也在跟我介绍一些案例,比如说澳大利亚的银行,把他核心的银行业务,也搬到AWS上去了,这个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大的案例,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于说这种传统的企业的小型企业。
从细分的云市场来讲,AWS他占有率第一,但是如果从整个企业级的IT坛子里去看,IT投资里面,真正能分给AWS的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个反过来验证,有可能AWS市场很大,也可能说AWS所能覆盖的面,可能也有是比较大的限度。
如果你要是想把客户的钱掏出来的话,都掏给你,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可能到了最后就把AWS当做一个底下的服务方案的分支,可能大头的钱还会被其他的一些人给拿过去,因为你没有深入到他的企业内部的流程,企业内部的业务的一种变革改造。包括一些深入的咨询的时候,AWS的地位,对于大企业来说,你就是在IT部门混,其他的一些高层面的东西,可能影响力就不大了。
张广彬:我觉得你刚刚提的问题,提出一个很实质性的问题,很根本性的问题,亚马逊AWS,现在这么热闹会不会只是在中国是不是只是技术人群里的狂欢,都是从业者这些人很关注,就是自娱自乐,没有企业级用户,我们有时候会参加同业的会,你看很热闹,你发现基本上都是厂商的渠道,都是同行的人互相打探消息,你找找用户没有几个,甚至参展的厂商也明白。这个事情不要指望获得什么用户,所以亚马逊AWS他在国内如果真的落地,虽然现在已经落地了,但是如果真的想在业务开展的,虽然他没有说盈利的预期,但是他实际上是不是要快速的遍地开花,这是一个问题。
有时候我们先不说大企业,先说中小企业,中国的中小企业其实现在大家还是中小企业的问题,对IT的认知太低,中小企业比较容易使用云服务,除了个人用户和开发者以外,是那些数据本来就应该在网上的,比如说小型的电商,这一点我们反过来看,亚马逊可能要为他在中国的电商业务开展不够好而付出代价。
你看京东做云计算,相当一部分他的用户是来自他于他的合作伙伴。
包括阿里,阿里云也是一个,包括聚石塔,都是在上面的商家,亚马逊在上面就没有积累到应该的好处,也就是说他如果像美国那么发达,国内有很多商家用他的平台的话,可能这些自然的就会选择AWS.
这是他的一个损失,大型企业我觉得真的就是因为从他现在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实际上来说,你就是和电信合建的也没有,现在都用合作伙伴的。
如果他就算有这个大型的企业想要用他,这个能不能满足得了也是一个问题,宁夏那边什么时候能提供服务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可能会用他,但是中国的区域,作为亚马逊的第十个区域,又是因为政策的规定,和外面是不联通的,所以等于是你为落地必须付出代价,目前来说,这个架构不变的话,你没有人能突破这一点,但是他真的在开展业务里面,原本带的一些优势,等于一下都被挡住了,有的是他自己的问题,有的是其他的问题。
相信在狂欢过后,亚马逊自己的人,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个路还很长。
梁钦:因为当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我注意到一个关键词,IBM提出的,说IBM的SCE+属于高价值云,我反复看这个词没有理解,在做一下对比,因为有关IBM和AWS这个话题是说一天都说不完的,放在这个两个当中对比,IBM的高价值云和AWS能放在一个层面上讲吗?还是两者有什么特点。
赵效民:我觉得SCE+的重要区别是在于他基本上是被IBM自有的尤其是POWER system用户,你想往云上迁,SCE+应该是目前来看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所有的我们知道的,这些耳熟能详的云的品牌,他的基础架构,X86,谷歌也好,AWS,Windows Azure这些全都是X86的,我们知道一些巨型企业,传统的中国的银行、电信、能源,他们有大量的小型机的部署。
这类的机器,他是跑的UNIX的环境,X86一般都是Liunx或者windows像AWS可以提供你Liunx和windows的实力但是肯定提供不了POWER的实力,我觉得高附加值就体现在这儿,这种高价值的服务,你有POWER,你不用任何的转码和环境的变迁,你都可以把你的环境迁移到SCE+的环境中来,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IBM以前有很多的客户,是他的IT外包的客户,所谓的IT外包就是在于说。我自己数据中心外包给你,我把IT给你,你根据我的要求去购买相应的组件硬件,我的客户不负担这些资本的折旧或者是这些投资,是以你来,我跟你签外包的合同,每年给你多少钱。
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是在这上面的,这一类的IT外包的用户,慢慢我也发现了云的方式是更好的,首先便于管理,因为外包给你,我还要跟你的人打招呼,你的人根据我的需求做响应,我的人还要派到数据中心里去。
现在我想做成云的服务模式,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我有那么多的工作复杂应用是在POWER上的,我想把他放在云上怎么办,现在放眼看去,没有一个所有的公有云能支撑这个平台,IBM说我们自己来,SCE+就给这些高端客户专门提供定制的方案,据说这种客户还可以享受专线的连接,不走通用的线路,而是走这种专用的更有安全可靠性的这种链接的线路,你要跟AWS比,我觉得核心的区别就是在于工作负载上,AWS只是X86的,不管是什么,只是这个X86的,这个SCE+,最大的区别就是POWER.我今天专门问了AWS的市场的负责人,他说AWS是不提供UNIX迁移的服务的,如果你想把你的这个负载迁到AWS,你自己找咨询公司,自己找解决方案商他们帮你,AWS是不管这件事的,我还专门问了一下关于SCE+的,大企业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会X86的环境成为主流,而且不管大企业和小企业,对于云的需求,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质量需求上的不同,他们认为AWS在这一块已经完全够格了,否则的话,CIA也不会选择他们。
IBM也说,我看你采访文章说的是,等着看CIA的笑话,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SCE+的配置规格表,这可以人广彬具体谈一下,你对这个SCE+的看法。
张广彬:我对IBM感到痛心的,我不知道你们赞同不赞同一个观点,我的感觉很多IBM这样的厂商,还有HP这样的厂商,他们一方面公关政策很严,你想听的一些他不能跟你说,另一方面你发现他不该说的话,没有审核就出来了, IBM经常干这种事情,你感觉他这种公司其实政出多门,没有一个接口去审核一下,这个话你攻击对手的时候,会不会误伤友军,以前IBM软件部门的人经常说,比如说存储干不过EMC的时候,就说硬件那个都是是低价值的没有前途的,你们自己的服务器呢,自己的友军全都打了,孩子和脏水一块往外泼,当然站在POWER的角度,他当然会说System X是低端的。
有一些事情措词确实要解释,你说你是高价值的,意思是SoftLayer是低价值的,你难道用户选择的时候,你是希望用户怎样的选择心理呢?我不买最好只买最贵,你应该根据他的需求来给他,无所谓高价值或者低价值,用户现在可能是低价值的。
梁钦:今天有一个人讲了擦车的小朋友,一辆劳斯莱斯过来了,说什么擦干的说摸了一下方向盘打了一巴掌,后来这个孩子买了好几辆劳斯莱斯,这个人叫周润发。
张广彬: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现在忍辱就是要用IBM,将来我成长了,我真的可能SoftLayer确实不能满足我了,我真的想用POWER和SCE+了你能帮我迁移吗?你这么一个高价值的,实际上等于你承认了你的这两个云是割裂的。
且不问世界上是不是要统一AWS这个云,你提供两个云不考虑用户的成长性,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个措词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
另外一点怎么叫高价值的呢,你可以说POWER就属于高价值,高价值就因为是高价格,值不值咱们再说,就从规格上来说你也支持X86,你说X86这部分是不是高价值的,怎么评判X86是不是高价值,你就10多个G的内存,人家AWS支持244G内存的,你说内存大不代表高价值,什么代表高价值,CIA不能代表高价格,你也不能等着CIA出错,这些东西所以我就觉得IBM有很多好的东西,现在的宣传有点跟不上时代,有一点捉急,我有时候挺替他们挠头的,在黑别人之前先自黑。
赵效民:而且我的感觉,三家云落地,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IBM这个事偷偷摸摸的,微软有发布会。人家都有隆重的发布,很明白的阐述,或者说有比较全面的媒体结束,AWS更不用说了,我看这个场面也是很大的,国外高层也过来了,前一段时间跟首都在线的签约没动静,后来找了五六家媒体做了一个宣传。
做了一些深度的采访,前天的发布也不算发布,就给了几张照片,就算新闻了。
张广彬:给人感觉挺光明正大的事情硬生生的搞成李泽楷和梁洛施了。
梁钦:微软特别逗有一种说法,微软是故意的,他首先发了三千个预览的帐号,这是其一,特意在那天安排跟联想的合作。
赵效民: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IBM他的新闻稿写得很高调,感觉不屑于和AWS和windows Azure竞争,那些都是低端的云,我们是高端的云,我还是那句话,刚才广彬说的意思,我的觉得可以补充一点,价值而言来讲的话,对于客户本身来讲,都是有价值的,你怎么去衡量这种高价值怎么样的。
不是这种客户的装备,很豪华,一堆高富帅的POWER机器,如果都是上百的台的X86服务器,这个业务对我本身来说很重要,如果这个业务宕了以后,我就要跳楼自杀这个公司就不行了,这类业务的良好运营,这个价值就至高无上了,所以这个价值的概念你怎么去看。我觉得是分语境的。
梁钦:价值不是你定义的,是用户定义。
赵效民:对,如果高价值的云只是大客户才能享用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叫高端的云,价值在于什么叫高价值,你能提供比AWS或者windows Azure同一级别,如果都是X86,人家本来就不做POWER,你的更高级别的这种能力,或者是怎么样的,人家能提供几个多大的可靠性,比如能高多少倍,你能不能比他在上面做大数据分析,比人家快多少倍,你这个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觉得着眼点是放在这个层面上。
张广彬:而不是所谓的噱头。
赵效民:我给你放在SCE+我给你拿专线,一看都是花钱买的,你原来有这些东西,才能享受到这些,我原来是POWER,我可以使用SCE+,我原来没有POWER我用SCE+的好处是什么,这个价值是要体现出来的,不要说我有PaaS平台,PaaS又比windows Azure能好多少。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主打的发家之地。我衷心的希望IBM发布之后,市场和PR层面一定要跟上,这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示范,多少个云等着,IBM发一个新闻稿就问了,后面没有深入的讲解,有可能我们今天的发言说的话,可能有误解,我们承认,我们不见得都是完人。
张广彬:他不给我们了解的机会。
赵效民:对,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这期节目,我找这些SCE+的具体的介绍,详细的介绍,中国网站没有,美国网站也很少,我在英国的网站上找到这个配置表格,我们得研究研究看看这个加在哪儿了,我现在能总结出来了,加的就在这个POWER上。
所以在新闻稿突出了企业的关键业务负载,说了白了AX、UNIX负载的能力,真的需要你大力去教育市场,我觉得IBM应该非常懂这个事,你就是从企业级干出来的,你知道讲这种故事和概念,对于企业级市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媒体还云里雾绕的话,你就可想而知,广大的用户到底是怎么样,当时也许SCE+在中国可能就一两百家大客户,他自己的客户都能覆盖到也说不准,我觉得至少你在SCE到底什么情况,感觉人家都挺高调的,人家政府都能出来给你站台,首都在线SCE和SoftLayer这个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梁钦:我听出来了,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前天在微博上有提到一句话,这不是我们说的,是王坚博士说的,他说蝴蝶展翅了,蝴蝶效应真的就出来了,原来我们每周找云云众声的话题的时候,很少这么集中的,刚才我觉得狒哥和效民在转微博的时候可能在说,这是真正的云众声,这让我们感觉时间真的不够用,有这种感觉,随后的话题可能越来越多,比如他们之间的价格战,或者是各方面的争斗可能越来越多。
赵效民:对包括很多层面的竞争,你市场教育肯定是要互相洗脑,回到你刚刚说的话题,微软和联想合作是一个很聪明的举措,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很好的一件事,联想首先说他前几年一直在PC端终端发力,的确不错,现在已经全球第一了,虽然PC一直在下滑,大家已经第一了,我不知道广彬怎么看,联想在企业级毫无亮点,现在大家都知道云是一个潮流了,联想怎么去抓住这个潮流,上他自己玩Openstack肯定不行了,让他自己开发一个云的堆栈也完全不靠谱,不是说瞧不起联想,时间也来不及了。
浪潮还有自己的OS,所以说我们可以看联想前段时间和EMC合作,做这种VCE联盟的这种方案,这一次跟微软的合作,用他的OS,整个就把所有的云的环境做起来了,私有云也好公有云也好,公有云的分销还有混合云的模式,联想一下就能站住脚了,比如说有一个微软的大哥和我一块来做,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模式。
如果你没有自身的实力的话,对于中国厂商我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微软也是的,微软的云名头很大,他怎么在中国很好的落地,更好的拓展用户,联想能给他带来很大的资源,联想在中国大企业和政府机关的这种号召力,或者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他作为一种转销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的对于微软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落地的解决方案。
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范围,而且对微软来说,在中国和AWS的竞争,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方向。
梁钦:今天我们聊了非常多的话题,其实还有两个小话题,请两个嘉宾给一句点评,第一个话题谷歌和facebook纷纷的在ARM上做文章,这是一个话题,另外是LSI被收购了,你点评这个谷歌和facebook对ARM的青睐。
赵效民:我觉得对于大型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去尝试不同的技术来讲,是非常好的,因为他们有这种资本和实力,也有这种精力来做,因为他们的业务非常庞大,而且他们这种业务的应用规模的量级是很多企业不可想象的,你说现在中国电商也好,或者是百度也好,很牛,但是跟那几个比还是不太一样,他们会找很多方案去看,哪些方案更适合自己,但是就像说谷歌还加盟OPENPOWER,也许他们这些方案会出现在他的基础架构的不同层面,比如说谷歌可能会去做一些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facebook可能做外部的PHP的分布式的平台,我觉得这种尝试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真正会起作用的是他认可了,通过一些前期的测试和试用认可了这种模式了以后,他开始大规模的采用了,他才能会对这种业界带来一种示范式的影响。
否则的话他可能还是出于一种小范围试用的阶段,还不会去触及传统的根基,比如说X86的大范围的平台根基,这个很正常的,顺利的话,ARM真正的启试,后面在2015年,大范围的试用结束了以后,那一轮再下来一看,到底ARM怎么样,是不是真的能满足他们的需求,2015年会见分晓。
张广彬:我补一句,facebook和谷歌都想多一个选择,因为英特尔太强势了,但是这个选择不那么容易做,因为也是在今天,Calxeda第五轮融资失败这个公司可能要关门了,他其实是AM服务器的一颗新星,去年10月刚刚融到5千5百万美元,这个市场很残酷,英特尔的反应太迅速了,说到Avago收购LSI我希望尽快的把这个事情说清楚,66亿美元现金,这两家公司的规模差不多大,都是年营收20多亿,按理说是合并更合适,更适合未来这个公司的发展,因为Avago为了收购LSI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贷款46亿,银狐又出10亿他自己只有10亿的现金,这个很大的问题就是LSI太想卖了,他要的就是现金,给我的感觉不是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实际上简单的说一下,Avago这个公司,他实际上2005年从安捷伦分出来的,挺有意思的2006年是有存储的部分的,2006年把这部分卖给了PMC,PMC正好是LSI现在的竞争对手,就是说他其实为什么这么多年以后,他现在就是一个光半导体器件的厂商,不是一个控制器的厂商,怎么又买了LSI的控制器的公司,做控制器网上也有人说,做控制器的利润没有办法和元器件比,我看的一些资料,好像是他们提供100G高速的光和电,谷歌应该是Avago的客户,为了更好的服务谷歌的客户和网络和存储的融合,这是一个趋势。
相对来说LSI自己的存储业务很强,网络业务比较弱,从数据中心的角度来说,将来下一步网络互联的这部分很重要,所以这里面时间太短了,我觉得搞不清楚,他们这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且相对而言我看了一下Avago他们的总部在新加坡和硅谷,老大是华人,华人的公司就像我之前说的一样,比较的aggressive,比较直接,目标就是赚钱,不太注重研发投入什么不是太多,这一点来说,将来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不管怎么说,LIS这家公司几十年的公司没有了,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可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 博通CEO陈福阳回应:忙于AI半导体业务,暂无意收购英特尔,拒绝巨头诱惑?
- 法拉第未来再获融资,下月亮相首款原型车,或将开启新篇章
- 央视揭露:未成年租号游戏乱象,防沉迷形同虚设,需警惕
- 三星内存部门发放超级绩效奖金,最高涨薪200%,员工福利再升级
- LG新能源南京总部启动,智能电池生产引领绿色未来
- 东芝涅槃:退市裁员后重回盈利,改革之路如何重塑辉煌?
- 大众汽车管理层降薪风暴:奖金缩水,未来两年减薪10%,求真还需看业绩表现
- 知乎预测未来:黑神话悟空领衔,诺贝尔物理学奖成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