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作为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启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例如2012年深圳建3100个基站,已完成全国首个城市核心CBD楼宇室内覆盖。2012年天津建1253个基站,覆盖天大、南大等高校,金街、小白楼等商区。2012年成都建1217个基站,实现城市二环内热点区域成片覆盖。2012年沈阳建820个基站,覆盖沈阳一环路内主城区及十二运全运村等地。这些无疑将大力推进TD-LTE技术和产业的完善,为后续的规模商用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已经基本完成网络升级,其他城市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建设。而且在杭州已经完成5000个CPE(客户终端)的发放。然而,这仅仅是试商用而已,试商用毕竟不等同于商用,中国的TD-LTE产业如何顺利完成自身使命,克服技术上的难点是大家目前所关心的。
难点一:网络覆盖
实现TD-LTE的连续覆盖需要更多的测试和优化手段保证。网络覆盖是衡量一个网络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网络覆盖是网络建设的核心。在此次13个试点城市中,杭州、深圳、广州三个城市的标准是在整个城区实现TD-LTE覆盖,达到商用条件;其他10个城市在城市中心区域实现集中覆盖。杭州、深圳、广州是以从TD-SCDMA网络1.9GHz的F频段向TD-LTE升级为主。TD-SCDMA经过5期建网,网络覆盖基础较好,而且TD-SCDMA自第三期建网之后,F频段已经开始使用,所以具备升级条件的TD-SCDMA基站量较大,有业内人士称升级过程简单到“三个一”:插一个基带板、升级一次软件、加一根光缆就可以完成。在10个新建城市中,主要以基于其余D频段的TD-LTE宏基站与室内分步系统为主。
但是此时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首先是连续覆盖问题。在浙江测试过程中,由于TD-LTE本身并不是一个抗干扰能力很强的技术,而且在室外采用2.6GHz的高频,实现信号连续覆盖的难度很高,即使是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有可能过一个街口信号就出现大幅度衰弱的情况。要实现TD-LTE的连续覆盖,确实需要更多的测试和优化手段,来保证网络达到预期设计。
不仅仅是TD-LTE技术,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均受频率影响,低频的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高频的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弱。如果要解决解决连续覆盖和热点覆盖问题。必须要尽快给TD-LTE分配1GHz以下的低频段,其次是深度覆盖和室内覆盖问题。TD-LTE宏基站只能做室内的浅层覆盖,而深度覆盖则需要用室内分布系统,因此本期TD-LTE网络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占总建设量的1/3强。TD-LTE室内分布系统既有新建的,又有在原有室内分布系统上进行改造的,GSM、TD-SCDMA、WiFi、TD-LTE多种天线多种模式共用一个室分系统,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解决室内覆盖的另一个办法是微基站、微微基站,也是中国移动正在试验验证的新站型。这种站型的好处是能够在室内覆盖欠佳、业务吸收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解决深度覆盖问题;而且针对TD-LTE工作高频段穿透能力有限的情况,小基站能够补充网络盲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种新站型建设灵活,可以缓解基站站址难求的困扰。但与此同时,小基站的建设面临几个难点需要克服。难点之一是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协同,也就是技术人员经常提到的“宏微协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频部署场景中,如何减少宏微之间的干扰;另一方面是业务分流,如何将宏站中的业务更好地分流到小基站。难点之二是小基站的管理,小基站由于数量比较多,仅依靠人工管理,难度和工作量较大,因此小基站的智能管理成为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问题。难点之三是回传与安全。对于有线网络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采用xDSL、xPON等有线backhaul方式作为回传,但是对于有线部署困难的区域,就需要运营商根据情况考虑回传问题。
难点二:用户体验
TD-LTE与3G、2G协同使网络和终端都更加复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于生多在“TD-LTE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要从用户体验出发,积累商用经验。他提出应从四个角度提升用户体验。一是要实现TD-LTE扩大规模网络与TD-SCDMA现网的多模运用;二是实现与现有核心网网管计费的互通运营,提升网络和业务质量,提高友好用户体验;三是要解决对规划业务的业务开发和运营维护中的关键问题,为商用积累经验;四是开展手机语音方案的验证。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认为,中国移动要尽快开展TD-LTE用户的发展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这一工作,使TD-LTE产业能够尽快地向外释放市场信号,提升用户的信心,同时也能够推动应用的发展。
在友好用户的发展中,如何使用户有比较好的业务体验,是比网络建设更加复杂的问题,难点也更多。一方面,TD-LTE的发展需要与3G和2G进行协调,在网络和终端两方面都会带来复杂度,尤其是在终端上实现5模11频,挑战还是很大的,无论是终端性能还是不同模式的切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与此同时,多模网络的业务模型也更加复杂,在不能够提供城区连续覆盖的城市,如何保证用户在非热点地区实现在数据业务上的基本体验,语音业务何时提供、以何种技术实现都是在保障用户体验中突显出来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于生多提出建议:推进扩大规模实验,首先要做好网络建设和优化,探索和积累建网经验,加强终端测试;其次要提升终端质量,确保友好用户体验取得良好效果,最后要在网络的终端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市场应用,为商用奠定基础。
难点三:终端芯片
TD-LTE多频导致天线越来越多,散热和产品小型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与TD-SCDMA发展初期不同,TD-LTE在终端芯片上已经有11个厂家在支持。李正茂说:“目前全球已经推出了79款TD-LTE终端,在今年的巴塞罗那展上,华为海思、高通各发布一款LTE TDD/FDD多模芯片,2012年10月在迪拜GTI第五次研讨会上,全球首个5模11频芯片推出。”在此次高交会上,高通首次在TD-LTE展中亮相,拿出了包括TD-SCDMA/TD-LTE在内的7模产品8960.高通公司顾强说:“这个是高通第一款支持TD-SCDMA的芯片,我们已经和三星合作做出了基于这个芯片的商用化手机,这款芯片在28纳米工艺上实现。
正如于生多所说,5模11频对终端设计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射频端,实现11频将会使终端变厚变沉,而且耗电高。
海信通信副总经理卢庆亚认为,从终端发展技术来说,为了支持漫游,在国内需要FDD和TDD,包括TD-SCDMA等模式共模发展,所以发展方向是多模的。而具体落实到企业层面,或者行业层面怎么发展多模产品,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最终将由FDD和TDD的竞争来决定。他表示:如果TDD产品因为支持多模而带来成本的增加,在和另外一种技术的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当前手机的发展趋势是越做越薄,而TD-LTE频率的增加导致天线越来越多,散热和产品小型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在解决国际漫游和解决用户体验的两方面衡量中,市场选择最终会提供判断发展方向的标尺。
- AI犯罪抬头,韩国投资巨额研发新系统应对深度伪造威胁
- 微信员工揭秘:微信视频通话并非人人效果不同,却有轻度美颜,真实不虚
- DeepSeek冲击波:英伟达市值一周缩水5520亿美元,科技巨头面临市场变革?
- 美国华盛顿特区撞机事故调查揭新篇章:数据揭示真相
- 腾讯云NodeJS SDK打包体积过大引发热议,官方致歉并承诺后续优化
- 2025春节档大战:票房破60亿,电影市场再创辉煌
- 揭秘周鸿祎:DeepSeek 如何打破开源壁垒,引领真正的Open AI革命?
- Anthropic引领Claude AI新纪元:双向语音模式开启,对话更人性化
- 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揭露硅谷病态优越感:别让自以为是阻碍进步
- 小米SU7交付破万创新纪录,连续四个月销量飙升,实力引领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