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全球首款全金属机身智能手机在中国上海正式出货,它就是瓦戈(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潜心研发5年的ivargo卓跃系列手机。
事有凑巧,1月27日,红米note3全金属机身宣传被打脸。据曝光,它宣传的是全金属机身,实则背盖的上下两端为塑料材质,后进行的金属喷漆。这种工艺也是目前包括华为在内的一流厂商们的实际操作方法,甚至包括被大家吐槽的iPhone6后面的白条。
那么,为什么明明技术达不到,而小米等众多手机厂商却偏偏对“全金属机身”如此痴迷呢?
据小编了解,其实智能手机的材质,无论是金属、玻璃、还是塑料,它们本身没有设计优先级,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材质,比如全金属机身,厂商和用户在享受它的长板的同时就必须接受它的短板。
让各厂商痴迷的自然是全金属机身的长板:不像塑料容易老化变色,不像玻璃不耐摔,金属导热更利于手机散发内部热量,甚至有效延长电子元件的寿命等等。因此“全金属机身”在如今手机领域整体创新乏力的大环境下,就成了众多手机厂商吸引眼球的“稻草”.
让各大手机厂商头疼的正是全金属机身的短板,它不仅极大地影响通讯信号、导航信号,而且成本上升,对工艺有更高要求……所以他们还不敢冒然做全金属机身--在全金属机身的前提下保证天线信号强度实在找不到技术突破点。
道理很简单,金属对于电磁波的吸收很强,而Wi-Fi、2G、3G、4G等信号,它们都是微波,微波的波长都很短,衍射能力弱。微波射入金属材料时产生了吸收衰减,而信号被屏蔽的实质是导体的热损耗。
对此,ivargo卓跃的硅谷技术大牛和来自BAT的技术骨干不信邪,5年来经过无数次测试,最后采用调谐开关和可变电容,极大地提升了天线性能;同时,支持双天线自适应切换技术,最大化减少人手对天线的影响和提升用户使用效果。如今,测试结果表明,全金属机身的ivargo卓跃的信号强度还好于传统所谓三段式设计的塑料+金属的模式!
除了信号难题之外,金属机身的成本比塑料机身高也是必须面临的事实。毕竟金属后壳的成型需要经历冲压,CNC切割等工序,而且全金属机身生产涉及到整个金属加工生产产业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可想而知。
设计上,全金属机身追求的就是高冷的科技感,只有设计追求极致才能彰显质感,所以瓦戈科技的工程师为上天线找到了完美开缝位置--顺着顶部弧度开缝,大大提升了整机美观度。
在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任何一点点技术突破都是对行业的极大鼓舞。即使研发全金属机身困难重重,ivargo卓跃也从未放弃过让ivargo客户拥有一台更加“纤薄,科技,质感,优美”的、具有冷冰冰科技感的高逼格手机的追求。
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厂家会以此为努力方向,推出自己真正的全金属手机。
- 比亚迪整合五大子品牌为APP,打造一站式车主服务平台,体验升级中!
- 谷歌预警:警惕AI安全风险,公开防御蓝图
-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智能EVO”:维权行动揭开名誉侵权黑幕
- 小米纸扎版SU7专利爆光,网友笑称清明节新爆款
- 微软暂停数据中心扩张计划:数据中心“退烧”,回归理性扩张
- 货拉拉力争2024年上市,营收增长19.39%达15.93亿美元,你准备好投资了吗?
- 巴西监管风暴下,苹果App Store应用追踪透明功能面临巨额罚款
- 中国快递协会严正声明:反对美取消“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公平贸易不容欺诈
- 美股七巨头市值一夜蒸发逾万亿,金融风暴即将来临?
- 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苏菁:揭秘特斯拉自动驾驶真实水平,断代领先并非全然事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