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捷通华声灵云 展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人 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三大新热点。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驱动之下,人工智能新算法、新技术、新体验层出不 穷,每次新的突破与进步,都让人惊奇、惊叹不已,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产生无数遐想。原本陌生而又充满神奇的人工智能也因此成为当今学术界、产业界,乃至社 会大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日前,CTI论坛记者来到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对张连毅董事长进行了独家专访:“中 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技术领域。经过数十年国内无数优秀科学家、学者、以及众多企业研究工程师的不懈努 力,可以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技术研究还是应用水平,都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分上下,可谓平分秋色,清华大学将会成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 力量。”张连毅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实力充满了信心。

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

人工智能与人造“大脑”

何谓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其能够运用知识去处理问题并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与人工智能不可分割,正如美国数学家Vernor Vinge 在描述人工智能时所言: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面对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张连毅认为现阶段国内外的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局部突破,在一些领域开始有一定规模商用化的阶段,产业各方应在满怀激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采访与交流从一些企业宣布“造脑”谈起,近一两年,国内几家公司宣布研发“大脑”或者“超脑”等,有企业说研发的“大脑”已经达到2-3岁小孩的智力水平,也有研发“大脑”的企业介绍,未来几年,他们的“大脑”可以达到考上大学的水平。那么就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能够考上大学的“大脑”会是什么样的呢?

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张连毅思考了一下,反问了记者一个问题,我们要造什么样的“大脑”?人类的思维千变万化,千万个人就有千万个“大脑”,是要造爱因斯坦的“大脑”还是巴顿将军的“大脑”?现阶段医学界对人类大脑也不敢说有完全了解,如果完全了解了,美国前总统里根也许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老年痴呆症了。脑科学如同自然科学的“最后疆域”,涉及的是对人类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我们对其研究进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当然,现在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能够在已有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交流,像微软小冰、苹果SIRI,但距离有像人一样的思维并与人自然交流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比较同意百度李彦宏的观点: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大多数简单的脑力劳动。至于“大脑”可以考上大学,张连毅风趣而又不无担忧地说:如果能做到,我们的教育部门真得要好好反思了,考试陷入“固定题海”的状态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这样的“大脑”也能考上大学,不是在说明计算机聪明或者人工智能水平有多高,而是在证明现在的考试,正在使我们的青少年变得越来越不会思考,只会考试;越来越没有思想,只会背考题;我们的学校正在通过大量的考题、机械式的考试,培养一批又一批甚至连机器不如的“机器人”,中国“僵化的应试教育”对未来中国人才培养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就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而言,制造“大脑”的 愿望很好,但要尊重科学。面对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学术界和产业界除了要饱含激情外,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少一些冒进和浮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靠的不 是神奇的故事,也不是靠描述高不可攀的技术,更不能靠概念去换取发展的资本,要本着对国家、对产业、对民众甚至对资本负责的态度,推动产业的进步。张连毅 认为: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不迷信技术但也要相信技术,既要对人工智能有包容的心态,也要怀有敬畏之心。应该看到,即使目前最热的机器学习也只能 学到人类现有的知识,而且学习的范围是由人指定的,计算机暂时还无法达到和人一样的认知度。正如清华大学马少平教授在2015年清华人工智能论坛上所指出的:计算机现在最大的问题,或者说与人最大的不同是:它不知道它自己不知道什么!

据悉,“中国脑计划”已获国务院批示,并被列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全面启动。今年4月, 清华大学成立了类脑计算中心,由我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张钹院士亲自挂帅,以进一步加快类脑计算研究,推动未来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清华大学承担这个重大项目,不仅调集了清华大学各院系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参与研究,清华大学医学院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实验室、科学家均加入到 这次国家重大项目的探索研制之中。

图为: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左三)拜访张钹院士(右三)

灵云—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人工智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智能化模型、机制和过程,在较浅层次上,人工智能意味着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智能语音交互,让计算机“能说会听”;智能图像识别,让计算机“能写会看”;在深层次上,人工智能意味着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知识表达、归纳、推理等智能计算过程,如语义理解,让计算机明白交流的内容。如果说智能人机交互是人工智能的触角,智能计算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二者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一个智能网络。

二十五年前(1990年),当时在清华紫光集团工作的张连毅几乎拜访了清华大学每一个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究的实验室,接触到了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但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面对分布在不同实验室的技术,张连毅在想:如果有一天这些技术都成熟了,应该组合起来,这样会产生更大的作用。1991年,张连毅选择以OCR为突破口,与清华大学吴佑寿院士、丁晓青教授一起推动OCR技术的商品化进程,并将清华OCR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清华OCR不仅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实现商品化的技术,也自此打开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商品化的大门,开启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人工智能技术经过整整二十年(1990-2010)起起伏伏但又规律性的发展变化,终于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完美结合推动人工智能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创建十年之久的捷通华声,果断抓住机遇,倾全力打造定位于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放平台—灵云(hcicloud.com)。

创建于2011年的灵云作为第一个开放的全方位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将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完美整合,用户可通过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享受灵云提供的“听、说、读、写、意……”等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创建灵云,不要说对一家处于创业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即使对财大气粗、人才济济的BAT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涉及的技术太多,如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手写识别、OCR、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大数据分析等,其中每项技术都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甚至围绕每一项技术都可以创建一家企业。回忆当时所面对的挑战、争 议,甚至怀疑,张连毅平静地说:灵云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也还没见到同类型的全方位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中国互联 网缺乏原创,有一些争议、怀疑属于正常。坚定信心,不意味忽视挑战,而二十年前的梦想,将张连毅与捷通华声重新带回到梦想的发源地—清华大学。

捷通华声创建灵云的规划与设想,很快得到清华大学相关部门的支持。2012年,清华大学产业发展基金入资捷通华声,2013年、2014年、2015年,捷通华声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相继创建了"清华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清华校友人工智能联盟“、“清华海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科技力量的支持下,灵云平台“如虎添翼”,历经四年发展,灵云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大、最全、最具影响力的云服务平台,“灵云科技 源自清华”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最响亮的品牌。

每 个企业都是根据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去发展,捷通华声对人工智能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捷通华声期望从人的角度去理解,真正从人的生活、交流、交往和学习过程中 去理解,从产业实际应用的角度去理解,以此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正基于这种理解,捷通华声将灵云定位为全方位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

在张连毅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地帮助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一定要实现全方位交互,要做到“能说会听、能写会看、能思考会判断”。张连毅解释说:“就像一个人,如果只会说与听,但眼不能看,那是个盲人;如果眼睛能看,但不能说与听,那是个聋哑人;如果一个人能说会听,能写会看,但没有思维,或者不认识其他人,那可能是个弱智”。

灵云经过四年发展,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实现了技术上从少到多,各项技术准确率、识别率从低到高的过程;实现了从提供灵云语音合成、手写识别技术服务,到向产业合作伙伴、社会大众全面提供灵云语音识别、声纹识别、OCR、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义理解、大数据分析等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创建灵云也并非这几年之功,捷通华声自2000年创建之初,就已经定位发展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十几年的发展中,通过向合作伙伴提供核心技术产品的模式走向市场,依托数千家企业的支持,其语音合成、手写识别技术保持拥有国内50%的市场份额。捷通华声在发展中,一直保持低调务实的风格,但如果你用滴滴、快的找过车;使用过百度导航、搜狗导航、导航犬导航;使用各种品牌输入法中的手写识别;打电话去各家银行、各大运营商听到智能语音服务;坐过高铁……那你就可能是捷通华声的用户,享受过捷通华声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正是坚持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十三亿社会大众,捷通华声打下了创建灵云,发展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基石。

2015年第一届清华校友人工智能论坛张连毅(左四)与张钹院士(左五)、清华教授、校友合影

合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构建多元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产业三大热点,随着这些热点的普及应用,人工智能将会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实现商用化。张连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不是高不可攀,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门槛,包括市场、技术、产品、人才、资金等诸多因素限制。

近 两三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步与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宣布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原有的、规模也并不大的竞争格局已经被打破,人工智能因覆盖领域 宽广,未来产业也必定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而且领域细分的竞争格局,在不断变换的格局中,也一定会不断有企业脱颖而出。

张连毅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由多个方阵构成,第一方阵是以捷通华声、汉王、文通、海鑫、科大讯飞、中科信利、得意音通、小i等十几家拥有十年以上发展历史的专业厂商,这些企业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对语音、图像、语义、生物特征等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市场的丰富经验,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已有优势;第二方阵是华为、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财大气粗、在人才与市场推广中拥有“要不不干,要干就不让其他企业干”的绝对实力;第三方阵为GOOGLE、微软、苹果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以技术创新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力量。除了这三股力量,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第四方阵力量在成长,如近几年来在智能语音、智能图像、智能语义、生物特征领域中涌现出来的思必驰、云知声、合合、图灵、出门问问、旷视科技、LINKFACE、格林深瞳等新兴企业。

面 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张连毅非常坦然: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逐步形成一个产业,甚至称之为一个新时代,正是人工智能技术魅力与应用范围之广的一个具体 展现。一花开放不是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一定会随着不同技术的不断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树争春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这一领域,也将不断会有 优秀的企业诞生。张连毅期望参与竞争的企业能够形成共识:包容发展。虽然包容发展好像与商业竞争的常规“规律”相矛盾,但如果真的能够通过回顾并能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规律,也许就会明白了。包容发展,不仅对别的企业有好处,对自身企业更有好处,就像两三年前的语音识别技术,有的企业不断宣传自身语音识别技术门槛有多高,还有的企业声称要通过语音识别“扼住”互联网入口的“咽喉”,一时间风生水起,似乎风光无限,可一下子“得罪了”各位互联网入口的真正“大佬”, 短短一年之内,百度、腾讯、阿里、搜狗相继宣布推出语音识别技术并上线应用。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语音识别已经是公开、开源的技术,其实现算法不同于同 仁堂、可口可乐的秘方,只要有钱、有人、有数据,哪家企业谁都能做。常说商场如战场,但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则更像运动场,速度与高度将会被来自不同地方的 优秀运动员不断刷新,没有一个永恒的记录。

展 望人工智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张连毅一直坚持在积极进取中保持冷静、更要包容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要不断面对越来越多的 挑战,包括观念上的挑战。现实生活中,社会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期望往往很高,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不仅受限于软件、硬件技术的制约,也受人类对自身理解与 了解程度的制约,因此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现有制约被不断解决、新的制约又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螺旋式发展进步的趋势。比如语音识别技术,上世纪九 十年代,当IBM推出VIA VOICE时, 很多人高呼语音识别时代到来了,但当大多数人亲自使用时,却发现自己的识别率还是不够高,语音识别应用自此进入到长达十几年的低迷期;近年来,语音识别技 术得益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又有了突飞猛进般的进步,现在随便一个人只要能够讲普通话,计算机对其个人提供的数量足够多的语音数据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对其 讲话内容进行语言模型的定制训练,这个人的语音识别就可以达到99%的识别正确率。但对独立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并不意味着无数大众使用就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不要说对8K语音的识别,从如今各家语音识别厂商对外公开宣布的16K语音平均识别率达到95%来看,距离大于99%的识别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语音识别技术确实在进步,但要达到99%这一平均水平可能需要一年,也有可能又是一个十年,没有人能够轻松预言,准确判断。不仅是语音识别,OCR、人脸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会面临识别率、准确率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应用大众,都应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共同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未来产业竞争,中国企业如何面对GOOGLE、 微软、苹果等世界级企业的竞争压力时,张连毅则表现出更加的自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技术领域。经过 数十年国内无数优秀科学家、学者、也包括众多企业研究工程师的不懈努力,可以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无论研究与应用水平,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不分上下,可谓 平分秋色。人工智能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文化不可分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神奇 的语言之一,构成了中国学术界、产业界与世界发达国家竞争中的一个天然壁垒。

人 工智能源自于对人的模仿,服务人自然是必然使命,然千万人有千万之不同,就像没有一家餐饮企业可以满足一个国家人的吃饭要求一样,人工智能产业中会出现多 家实力强大的企业,一些企业也会在某些领域内形成领先优势,很难或者说就不会出现垄断型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产业 的竞争也会伴随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而演化,企业也会在不断满足并提升社会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质而进步。张连毅表示:也许现在说竞争格局还为时尚早,但纵 观智能语音、智能图像、智能语义、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确已在中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 的企业融入到人工智能产业之中,包容发展,各领风骚也将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独特风貌。

坚持合作共赢 为合作伙伴“锦上添花” 而不“喧宾夺主”

捷通华声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企业,积极倡导产业界合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多元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那么,捷通华声与灵云开放平台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捷 通华声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企业,十几年来与几乎所有应用领域的企业都建立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期为数以千记的企业 提供智能语音、智能图像、智能语义、生物特征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但过去捷通华声在社会大众中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自创建灵云开放平台(hcicloud.com) 以来,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捷通华声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有一些同行甚至朋友不能理解捷通华声为什么要面向,或者要服务这么多领域,认为捷通华声产品战 线过长不够集中;也有一些人不能明白灵云为什么能够提供这么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面对这些问题,张连毅则笑着说:捷通华声之所以能够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保持 与这么多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灵云能够提供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依靠的并不是什么秘诀,一是靠灵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不断满足合作伙伴的切实需求;二是 明确自身定位,坚持不与合作伙伴争利;坚持不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喧宾夺主”。

这些年来,只要合作伙伴要做的产品,即使捷通华声已经开始做了,也会坚决退出,张连毅如此介绍说。三年前,捷通华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能说会听、能写会看的语音助手-小 唐龙,但当百度、搜狗等语音助手开始使用灵云语音技术,尤其是一些新团队依托语音助手型产品,并应用灵云语音技术开始创业时,捷通华声坚决退出了这块市 场,同样在手机输入法,捷通华声坚持同样的理念,尽管灵云输入法至今仍然保持着独具特色的产品形态。不仅是在客户端产品,即使是方案级产品,捷通华声也坚 持同样的理念,灵云智能客服解决方案这两年在国内客服领域快速崛起,但因为智能客服产品在客户系统中具有“伴生”特 点,也就是说往往是一个大的系统集成项目中的组成部分,因此难免会出现与过去的合作伙伴出现竞标,或者必须要与系统集成商分抢一个大项目的利润的情况。捷 通华声在今年调整了产品策略,一样退出了系统集成,而将灵云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整合成独立产品形态,以优惠合理的价格向系统集成商提供,并通过培训帮助系统 集成商、最终客户全面熟练掌握灵云智能客服产品的开发挂接与使用。

2015年, 智能语音等技术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迅速普及,对于捷通华声一直以软件技术为主的企业来说,也希望能够开发出自己的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一些 投资人也建议捷通华声抓住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中的机遇,开发灵云品牌的独立产品。同样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合作伙 伴,通过灵云平台使用灵云语音等各项能力,捷通华声打消了这个想法,转而全心全意支持各领域合作伙伴的发展。

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捷通华声作为一家企业需要有利润,在国内只做技术不但会降低企业利润,也会限制企业的规模,那么捷通华声将一直只做核心技术吗?

面 对每一个企业负责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张连毅轻松做出了回答,进而介绍说:就拿刚才提到的灵云技术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中的 应用来说,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家电、机器人厂商毫无顾忌地纷纷与捷通华声展开合作,捷通华声虽然减轻了自己做产品的压力,却因为厂家 众多,需求众多而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从而更加专注地提升各项核心技术性能,近来捷通华声在清华大学支持下,旋风般推出灵云远场语音识别全系列技术,就是得 益于这些合作伙伴的期望与需求,当然还有来自合作伙伴特殊的,但却是强大的支持。

捷通华声首先通过灵云平台将自身定位为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充当“发动机“,扮演为合作伙伴“锦上添花“一 样的角色。灵云平台始终保持不垄断、也不封闭的理念,面向产业全面开放,一如既往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企业开发 商,灵云平台都会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并通过合作伙伴实现对国内大众的服务。当然,捷通华声也会推动灵云平台核心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拓展应用,如刚才 提到的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家电、机器人、穿戴式设备等领域。

除 了提供灵云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捷通华声最近也推出了一系列灵云产品,捷通华声开发独立产品与解决方案,那又将坚持什么样原则呢?张连毅介绍说:捷通华声将 从两个方面去开发产品。一个是做合作伙伴升级自身产品与服务所需要的人工智能产品,如为了帮助更多合作伙伴更方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捷通华声在2015年相继推出了最新灵云智能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声纹识别、OCR、手写识别、人脸识别、语义理解等满足行业通用标准的平台级产品,任何一家合作伙伴都可以通过应用这些平台级产品,构建属于自己、独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与方案;另一个就是开发应用全方位灵云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简单说只有灵云能实现的产品。如也是在2015年, 捷通华声相继推出的灵云语音导航、灵云语音分析、灵云客服机器人、灵云身份认证,这几个解决方案级产品,每项产品最少都应用到三项以上的灵云核心技术,比 如灵云身份认证,将灵云证照识别、声纹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四项技术融为一体,专门服务一些对身份认证非常严格的特定领域和行业。

2015年第二届清华校友人工智能论坛合影

灵云科技 源自清华 清华力量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在与记者长时间的交流中,张连毅如同大多数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子所带领的企业一样,保持着谈技术不夸张但很务实,谈市场低调却高度自信的风格。

“灵云科技 源自清华”这响亮而又引人注目的八个字,不仅成为灵云的品牌,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清华大学—这一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上,清华大学将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谈到捷通华声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张连毅坦言:灵云各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力量的支持,如果说“灵云科技 源自清华”是灵云的品牌,不如说灵云是展现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窗口。发展灵云的最大压力不是市场运营,而是担心辜负了清华大学各位老师的心血与期望,因此捷通华声团队一直非常努力,希望能够通过广泛的市场应用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到自己的母校要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作用,张连毅变得轻松了很多:清华大学应该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也一直在思考。在2015年 的第一届清华校友人工智能论坛上,我将这个问题提给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著名教授,清华大学张钹院士。张院士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指出清华大学在 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四个优势:第一,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大学;第二,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覆盖面最广;第三,清华大学在人工 智能领域聚集了最多、最优秀的人才团队;第四,清华大学一直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构成了国内最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体系。记得两年前拜访在中 国人脸识别等智能图像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清华大学电子系苏光大教授,问及清华大学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作用,相比张院士的婉转回答,苏光大教授的回答则 显得相对直接: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就一定要在中国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顶天立地!

在 即将结束采访之际,清华大学将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记者似乎如同张连毅问询张钹院士一样,同样没有十分明确的答复,然而却又似乎得到很 多回答,拥有了对人工智能产业更多的感悟;虽然没有听到令人心潮澎湃的言语,但却更加强烈感受到遍布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一股清华力量正在迅猛崛起,清 华大学—真正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已悄然启动。

灵云平台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cicloud.com

灵云智能办公平台更多信息请访问:aioffice.hcicloud.com

了解灵云产品与捷通华声,请问询灵云客服机器人:010-82826886-8898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1-06
访谈捷通华声灵云 展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人 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三大新热点。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驱动之下,人工智能新算法、新技术、新体验层出不 穷,每次新的突破与进步,都让人惊奇、惊叹不已,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产生无数遐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