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完成路测;
11日,百度无人车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14日,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
16日,百度无人车亮相乌镇,李彦宏向习近平主席现场讲解。
百度无人车可谓是一 “驾” 惊人,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是中国骄傲,也有人说是沽名钓誉,有人盛赞其为中国自动驾驶的里程碑,也有人黑得它体无完肤。到底孰是孰非,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百度研究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价值有多大?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无人驾驶之路
通向无人驾驶之路,无非两条:其一是以研究为导向或者有特殊目的(如军事),不计成本和实用性,直奔无人驾驶终极目标;其二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经由驾驶辅助到半自动驾驶,逐步过渡到无人驾驶,以特斯拉、沃尔沃、奔驰等汽车企业为代表。
毫无疑问,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采取了第一条路线,事先测绘高精度地图,标注出车道、交通灯、交通牌等关键信息,再依靠 Lidar、Radar、Camera 等多种价格高昂的传感器为无人驾驶保驾护航。
但是,这种性质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早已有之。例如,2011 年,国防科大的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 286 公里路测;2014年,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的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 114 公里路测。2015年,总参 61 所的无人驾驶客车完成 32.6 公里路测。
从技术层面而言,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与各研究所、高校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并无二致。那么,作为一家企业,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价值何在?
百度的取舍
首先,百度会自己建厂造车吗?造车是一个需要巨大资金投入,耗费漫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的浩大工程,而我们看不到百度在这方面投入的决心。纵观百度近几年的投资收购表单,几乎没有涉及汽车行业,今年6月 宣布 200 亿投入百度糯米,以及仅有几十人的无人驾驶研究团队,都表明百度没有可能自己造车。
所以,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价值就只能付诸于为汽车厂商提供无人驾驶方案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家车厂甘冒风险,愿为一套动辄几十上百万、且从未被市场验证过的方案买单呢?
姑且不谈无人驾驶涉及到的大量的政府政策、法律、技术、伦理等问题,单说其高昂的成本,就足以让车厂望而却步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家手机厂商计划为一部定价 2000 元的手机寻求更好的摄影效果解决方案,一种方案采用 10000 元的镜头和传感器可以拍出单反效果,另一种方案采用 50 元的镜头和传感器,经过图像处理算法优化后拍摄效果亦能达到用户期望。厂商会采取哪种方案呢?答案显而易见。
我认为,技术演进的每一步都应当具有商业价值,商业和技术相互促进,才是良性发展道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当下的符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最终很可能像筷搜、BaiduEye 和 DuBike 一样,成为特定场合所需的 Demo 产品。
本文作者单霆博士,汽车自动驾驶创业者,慧眼科技 CEO.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微信语音“加速播放”功能疑似上线?腾讯客服回应引发热议
- 英伟达引领 AI 革命:2024 年投融百亿,掀起全球科技浪潮
- 比亚迪唐L/汉L新车曝光:颠覆续航焦虑,高阶智驾领衔,动力升级引期待
- 樊振东:凯迪拉克新宠,实力与品牌的完美结合
- 叶修跨年新加坡之旅:阅文音乐节引领IP新体验的探索
- 合资轿车降价风暴:广本雅阁破价12万,车市竞争白热化!
- 印度调查苹果App Store支付系统垄断行为,或将公布142页报告,呼吁开放支付系统
- 中国芯崛起:电动汽车行业转向国产芯片
- 比亚迪逆袭上汽,终结连续18年销冠纪录:新能源车企崛起?
- 苹果面临天价和解,Siri“偷听”集体诉讼风波揭秘,真相究竟如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