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上旬,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病患确诊规模不断增加,波及区域从武汉扩散到全国,截至3月4日全国已累计确诊80409例。
目前,中国仍处于抗疫的关键时期,相关防疫抗疫举措亦快速升级及落实。此次疫情波及行业甚多,其中,与人们朝夕接触的物流行业更是受到显著影响。
疫情期间,物流作为新兴产业,亦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月23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强调,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因此,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在本文中将从疫情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切入,探讨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对无人物流的催化作用及未来的应用趋势。
一、 疫情给“用工荒”的物流行业雪上加霜,无人化或为破解之法
此次疫情,由于新冠病毒较强的传染性,民众主动规避了超市、餐厅、商场等聚集性场所,采取居家隔离的举措。隔离在家的消费者,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因此,伴随而来的是线上及O2O订单的激增,而这些物资的需求则深度依赖物流去实现。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结合疫情及物流行业整体的现状,总结了面对疫情的冲击,物流行业所受到的影响。
物流配送需求急剧增长
据国家邮政局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迈进,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自2017年5月以来,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2019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600亿件,预计2020年将达到740亿件。由此,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而此次疫情期间,物流订单在“隔离政策”的催化下,更是加速增长。根据苏宁发布的防疫消费大数据显示,闭门不出一周后,苏宁小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19.6%,其中“线上下单,到店自提”的苏宁菜场订单量更是暴增超650%。
人力成本飙升
自2012年起,我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连续8年下降。2018年末16岁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首次跌破9亿人口大关。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物流企业开始面临人工成本高、配送难的现状。对物流企业来说,如何解决用工成本高、末端配送难,让快件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成为首要问题。
此次疫情,无疑给物流行业一记沉痛的组合拳,“复工难”紧接着“用工荒”,劳动力问题因此雪上加霜。“一些进入疫情灾区的车辆和人员被禁止返程,或者返程后被要求隔离14天,造成本来就缺乏人力的运输企业更加艰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杨达卿说道。
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用工荒”,加上“疫情”的冲击,将倒逼物流企业加速从人口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现阶段,物流企业加倍意识到,努力实现业务环节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将是2020年的生存之道。
“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变革
在疫情期间,各小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封锁”,物流配送无法顺利进入小区。而目前涌现的“无接触式”配送,仅为消费者到门卫处取件。在有人值守的小区门口点位,消费者需要与配送人员或门卫进行接触。在无人值守的点位,由于包裹的散乱五章,寻找快件耗时长,此间过程很难避免与其他消费者进行接触。传统的“无接触式”配送,无法解决本质上的“隔离”问题,亦是对消费体验的折损。因此,“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以上是一二线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场景,小区物业配备完善。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物流的配送场景复杂程度高,物流配送将更是考验。有资料显示,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更是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30%,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无人化技术如无人机等,能够凸显独特优势,提升物流网点与终端之间的流转效率。
基于上述多个因素的共同驱动,物流行业的趋势将是以科技代替人工,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用工成本,促进物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无人物流既解决人力问题,又能在效率方面实现本质的提升,且同时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此次疫情的催化,亦将大大提升消费者对无人化技术的接受度。因此,无人物流或将在此次疫情之后,发展提速。
二、无人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基于苏宁30年物流经验及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整理,我们把物流作业流程分为四个技术环节:仓内技术、干/支线技术、最后一公里技术及末端技术。
无人物流,即包裹从无人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无人重卡被迅速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经由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小车或无人机,送至无人快递柜(或送到客户手中)。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无人仓、无人重卡、无人机、无人配送车、无人快递柜的顺序,一一盘点无人化技术在物流全流程中的应用。
无人仓:高效运作,既克服疫情期间“用工荒”的难题,又保障了高效稳定的输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无人仓得以大显身手,通过科技手段有效地保障仓内作业全流程的健康安全。既能保障拣选效率,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感染,做到全流程无接触。
无人仓是物流无人化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也是目前最受各方关注的技术。所谓无人仓,即以自动化物流设备替代人工完成仓库内所有作业,其本质是先进技术设备与智能软件系统的结合体,其核心在于提高整个物流系统以及作业人员的效率,同时减少人力,降低成本。
以苏宁无人仓为例。目前,苏宁无人仓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在苏宁自主研发的“指南针”智能仓储控制系统的调度下,可实现整件商品从收货上架、存储、补货、拣货、包装、贴标,到最后分拣,全流程的无人化与高效率。在苏宁的无人仓里,无人叉车,可借助视觉导航技术,将货物精准上架,接着AGV机器人通过智能路径规划、自主导航、自动避障将货物运输到机械臂拣选区。机械臂通过自动化拆垛系统,将货物“轻柔”的放置在传送带上,经过自动包装和自动贴签处理,最后货物被自动分拣即可出仓,整个过程仅花费20分钟。
统计数据显示,在苏宁无人仓的作业下,商品拣选效率可以到达600件/小时,商品最快可达到 20分钟完成出库全过程,单件商品拣选成本降低52%。
无人重卡:缓解“用工荒”难题,为物流干线保驾护航
公路运输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的近八成是由公路完成。公路运输中,卡车驾驶的劳动强度大,对无人驾驶技术有切实的需求。此外,高速场景是无人重卡相对更加快速落地的场景,因为高速路况条件相对较好,路标清晰,没有复杂的交通状况。目前,已出现的无人驾驶卡车商业试应用主要集中在物流园区、港口等封闭和可控场景,以及一些仓对仓的运输场景。
根据自动化的程度,无人驾驶共分为L1-L4四个等级,这其中要数L4级的自动驾驶智能化程度最高。早在2018年,苏宁物流完成其无人重卡“行龙一号”的实测。在技术上,“行龙一号”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雷达、高精度地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技术,可在高速场景下准确识别300米外的障碍物。此外,还能以25ms的反应速度来控制车辆进行紧急停车或者绕行避障等措施,自动安全驾驶的最快时速能达到80km/h。
无人重卡的落地可大幅提高卡车运营时间,运营效率及安全性。同时,降低驾驶人员的人工成本。无人驾驶卡车与智慧车队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使物流运输计划制定及运输调度更加智慧化,并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和物流应用提供定制化方案。
无人机:在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疫情过后可助力复杂配送场景
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无人机的出镜率很高,成为热议话题。无人机在隔离期间“复工难”的情况下,可代替人工,指挥公路作业;可穿梭于医院上空,帮助运送检疫物资;可变身“消防能手”,在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消杀工作;亦可隔空喊话,宣传劝导民众有效执行“隔离政策”。
无人机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可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目前,无人机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机身成本低,运行时的能量耗费也低于其他飞行器,不需考虑停放场地建设以及培训飞行员带来的额外成本。
2、机身体积小、重量轻,拥有飞机、卫星无法具备的灵活性,组装后直接使用,且起飞方式简单,对环境要求低。
3、隐蔽性强,抗干扰性能较强,无需担心驾驶人员的安全,可在恶劣的环境下执行危险任务。
在零售和物流领域沉淀了30年的苏宁,也早早开始在无人机领域试水。2017年6月,苏宁在浙江安吉完成了首次实景派送,此为苏宁无人机研发的首次尝试。2017年12月,苏宁无人机进入常态化运营,在安徽灵璧县、怀远县、金寨县建立了三条无人机配送航线。2017年12月10日,苏宁物流研发的第一架送货无人机,在安徽灵璧县完成了常态化运营的第一单无人配送,用时14分钟。
目前来说,非疫情时期,消费端使用“无人”配送的需求相对有限,配送成本高,且相对于人工配送没有产生较高的服务增益体验。同时,像无人机配送在部分区域可能面临低空飞行管制,导致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尚未得到普及。
在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陆路交通不便,但飞行环境相对较好,无人机可谓是解决之法。随着技术进步,芯片、传感器等制造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导航、通信系统功能的多样化,未来无人机技术加持“最后一公里”可拭目以待。
无人配送车:“百毒不侵”,可实现真正的“隔离”配送
1月2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正式启用了两台无人配送车。其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工作环境等信息,建立信息库,自主规划路径,在院内迅速准确地完成点对点的医疗物资配送。无人配送车百毒不侵,可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隔离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零接触”成为了防疫的有效手段。因此,一批低速无人配送车已经接连“上岗”,承担起送快递、送药,甚至是回收医疗垃圾等任务。无人配送车可以实现城市环境下的办公楼、封闭园区、校园等订单集中场所的收派件服务,其灵活性及便捷的使用流程可大幅提高配送效率。
疫情期间,苏宁物流5G卧龙无人车开展了“无接触“配送服务。苏宁物流与苏宁小店协同,围绕3公里即时配送业务迅速组建无人配送保障小组,实现末端“无接触”配送服务,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用户与快递员双方感染的风险。
此外,苏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出苏宁无人配送小biu机器人,当快递员将菜品放入其货仓中、输入发货指令后,小biu即可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送货上门,返回充电。“快递员配送+机器人进小区送货”的合作模式,打通疫情下小区配送最后100米。在助力防疫的同时,全程实现无接触配送,保障用户的安全健康以及优质的到家服务体验。
无人快递柜:疫情催化,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形态趋势
疫情当前,快递与外卖平台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无人快递柜作为“无接触配送”的重要载体,又一次闪亮登场。在无人快递柜这一环节,苏宁亦战略投资了格格货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部署了3000多套自提柜,能同时支持顾客在线下单选择、快递员配送时转投等多种模式,并向第三方快递公司开放,以便做到无接触配送,保障顾客及包裹安全。
近年来,促进无人快递柜的政策不断出台,从政策顶层设计角度,其发展有相当强的政策背书。经历此次疫情,消费者对于无人快递柜的接受程度将大幅提升,无人快递柜的铺设是大势所趋。疫情期间,国家邮政局在2月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态,要积极推广无人快递柜模式。
2020年,预计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达到3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比快递件量增速高出10%。当前,每日快递派件量达到1亿件,由快递柜所承担的末端配送仅占10%。截至2019年末,市场存量智能快件箱约36万组。据国信证券预测,未来总体投入空间可达百万组级别。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预计,未来几年快递柜的市场将加速增长,且形式呈多元化趋势,如高铁储物柜、生鲜柜、融合柜(货物区域性交接,快递末端配送优化)等。
三、结语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物流行业全面推开“无人化”难度较大,但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无人”配送的需求显著增加,消费者对这一类服务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同时,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无人物流在成本效益及服务质量上有望进一步提高。
同时,苏宁物流研发中心总经理陈坚认为,随着5G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它能让更多的数据智能前瞻性植入物流运作的海量终端上,使它们能够独立地理解、推理并行动,并基于此演化出更丰富、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推动“信息数据链”向“AI数据链”的转变。因此,这可能是带来无人技术爆发增长的拐点。
基于苏宁30年零售与物流的沉淀,打造了“末端配送机器人-支线无人车调拨-干线无人重卡”的三级智慧物流运输体系,连同无人仓、无人机、无人快递柜,完成全流程无人化布局,实现无人物流技术应用的闭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最大化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国信证券:《智能快件箱领先企业,下游资本开支爆发与柜体多元化趋势驱动业绩高增长》
中通快递:《工业级无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圆通研究院:《物流无人技术系列研究:智能快递柜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圆通研究院:《无人机现在与未来:前景解析与快递物流业应用》
罗兰贝格:《疫情对中国交运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启示》
华泰证券:《兼论与非典影响的比较:新冠疫情后的变与不变》
德勤:《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蚂蚁集团辟谣:别再“借壳”传言,我们专注于业务发展
- 美加州计划203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新车,电动汽车成未来主流
- 美联储降息特拉斯暴跌,市值蒸发9600亿,经济风暴来袭?
- 苹果"断舍离"硬件订阅:告别手机换代焦虑
- 谷歌新规引担忧:外包人员被迫评估自己不擅长的回复,工作权益何在?
- 两大科技企业网络防线再受挑战,国家应急中心揭秘网络攻击真相
- Netflix荷兰违规数据使用被罚475万:忽视客户知情权
- 联电打破台积电垄断,成功赢得高通先进封装订单,竞争新篇章开启
- 英伟达黄仁勋揭示GB200生产动态:稳步推进,积极创新,引领行业新风向
- 保时捷纯电新车推迟数年:供应商进度问题揭秘,新车市场前景堪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