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武英殿已丝毫没有破旧气象。故宫的大修进入第四阶段,开放面积已经从2002年的30%扩大到了60%
眼下,故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大概就是位于内廷西路的武英殿了。“石渠宝笈”特展中最为重要的《清明上河图》《伯远帖》《展子虔遊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等国宝级古代书画正在那里展出。如今陈列着国之重宝的武英殿,见证了整个建筑群延绵而曲折的历史。
“焕五彩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这是明永乐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在《皇都大一统赋》中对北京故宫的描述。紫禁城始建于1417(永乐十五年),历时四年,于永乐十八年竣工。至今,这座宫殿已经存在595年,见证了明清两代24位帝王的生命历程。
在“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代表性传承人”、故宫修缮技艺部原主任李永革看来,在明朝北京皇城开始修建之时,所谓的“官式古建营造技艺”就已经发端。与这一技艺相对的概念是“地方作法”。 “当时,中国南北方顶尖的工匠都聚集到了北京。只是在建造时根据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作了一定的调整。因而,说‘官式作法’是‘北方作法’,是不准确的。”他对第一财经说。
“辛亥革命以来的最大规模修缮”
因为游离于游客聚集的中轴线之外,毁坏又尤为严重,2002年开始的故宫第三次大修计划,选择了武英殿作为试点。
2002年大修开始之初,《三联生活周刊》就曾前去探访故宫,这篇名为《故宫百年大修》的文稿为即将大修的故宫留下了一个剪影。其中,对武英殿的描述是这样的:“武英殿大门紧闭,无法入殿观察。但记者看到,木质大门朽蚀得十分严重,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仅从大门的破损程度看,情况就比慈宁宫要差。”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还这样书写自己的感受:“故宫西路仿佛是一片被忘记的世界,即使没有故宫大修计划,这里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古建筑的破旧,西路还存在一些原本不属于故宫的建筑,与这座皇家宫殿的风格格格不入”。
时隔13年,当第一财经记者为观看“《石渠宝笈》特展”再次走进武英殿时,已丝毫没有破旧气象。如今的故宫,大修进入第四阶段,开放面积已经从2002年前的30%扩大到了60%,主要宫殿已经不见破碎与污迹,违章建筑更在院长单霁翔的力推之下被拆除干净。甚至,因为杂草丛生,容易造成瓦片松动,单霁翔要求:所有宫殿屋顶的瓦片不能有一根杂草。
按照立项时的规划,这次总体修缮计划应于2020年完成,届时故宫将完成整体修缮,按照单霁翔的估计,开放面积或可达到82%。这一次大修被称为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最大一次故宫修缮工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上任前就与他有过一次谈话。当时李岚清特别指出,郑欣淼到故宫后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主持故宫大修。包含在这次计划内的大修包括武英殿建筑群、寿康宫、慈宁宫、高大玄殿、太和殿修缮计划等。
这一次的大修工程,不仅包括对宫殿的维护,还在于对建筑进行研究,更严谨地还原历史原貌。“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们的文保观念还没有那么强。也因为经济能力的局限,我们维修有时不那么讲究。到了第三次修复的时候,我们国力也强了,对细节也更为讲究。”李永革说。所以,第三次修复,也包括对从前修复工作的纠偏和进一步细化。比如太和殿外檐彩画,是50年代绘制的,但当时的画法与古制相违背。修复者要做的,就是重新查找资料,设计出符合规范的图样,再绘制到太和殿外檐上。
两次大修、三代匠人
成就如今这座整洁、簇新的故宫的,远不止于2002年至2020年这一次大修计划。建国后,修缮自1950年便开始了。其中,大规模、规划性的修复曾有两次,其一为1949年之后的一项5年计划,其二为1973年之后那场持续7年的大修。1973年之后那次维持7年的大修为李先念提出。2002年之前,人们进入故宫看到的样貌便大致是那次修复之后的状态。
“第一次大修主要围绕着应急抢修和环境治理的工作。”李永革告诉本报记者。辛亥革命之后直到1949年,故宫被抛入革命与战争的纷乱中,没有得到妥善维护。“当时的故宫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很多房子都已糟朽,濒临倒塌。”李永革说。“从故宫清理出的垃圾,如果修一条2米宽、1米高的路,可以从北京修到天津。”这是导游们用以形容当时故宫脏乱程度的一句话。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故宫博物院请来了民间工匠,大修故宫。其中包括在古建八大作“瓦木土石扎、油漆彩画糊”中各怀绝技的10位工匠,后来他们被称为“故宫十老”。随同这些顶尖师傅们共同进入故宫的还有他们的徒弟。在这为时5年的修缮中,师傅的技艺也传给了徒弟。但有些工匠因生计所迫,在冬天就会回家,找其他的工作,来年就不再回到故宫。“当时的副院长单士元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解决了工作问题,这些人也就被留在了故宫。”李永革说。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晋宏逵认为,当年留住这些老匠人对故宫而言意义重大:“这又是单士元先生对故宫所作的贡献之一。”
第二次大修始于1973年,国家第一笔拨款就有1400万元。故宫为此增加了300人的编制,向社会招募工匠。此时,带领这批新人的就是当年那些被留在故宫的老匠人和他们的弟子。1975年,从部队复员的李永革也在这批招工中进了故宫,时年19岁。这次规模浩大的修缮,主要是对前三殿、后三宫和东西六宫进行修复。“‘文革’中,故宫修复停滞了一段时间。古建筑就是怕长草、漏雨,几年不修,房子又不行了。这段时间要做一些抢修工作,但是范围比第一次大修扩大了。同时,故宫的开放面积也更大了。”李永革说。
故宫向社会招聘的300名工人,“进宫”后,他们跟着赵崇茂、戴季秋师傅,相继参加了午门正楼、崇楼、东西燕翅楼、太和门东西朝房,钟粹宫、景仁宫、斋宫、奉先殿、皇极殿、畅音阁、阅是楼、遂初堂、庆寿堂、养心殿、慈宁花园、东南角楼等施工工程。此时,那些当年跟着“十老”进入故宫的工匠也已经淬炼出了真功夫,在那一次大修时,他们干得风生水起,在第二次大修中挑起了大梁。李永革将这些师傅称为“修故宫的第二代工匠”,是李永革的师傅辈。而李永革他们这一拨工匠在解放后的整个修缮技艺的传承谱系中便成了“第三代”。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