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中国各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多数企业通过远程沟通、视频会议、线上销售等方式复工复产。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应用市场的潜力凸显,它正在重塑管理、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弥补线上运营漏洞,从综合实力上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营效率赋能升级。
3月3日,国内知名数字产业研究智库——中国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锦囊专家、首席数字官正式发布最新研究成果《2020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应用与趋势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366家份调查样本及实践案例研究,结合疫情当前环境因素变化以及协同办公整体市场发展,总结了中国协同办公应用6大现状,洞见5大未来趋势,形成了2020年全国首份针对协同办公全方位应用情况的深度研究。
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的6大发现如下:
发现1:协同办公市场空间仍较大,41%的企业处于起步构建期,42%的企业处于打通扩展期。
发现2:协同办公成熟运营企业中,TOP3的企业分布在IT行业、制造业、零售业。
发现3:协同办公应用的核心痛点问题为多系统孤立不兼容问题。企业近期目标是实现各平台的打通扩展,并且预留API接口,为实现企业外部和远程协同的生态协同打基础。
发现4:67%的企业会因为疫情调整企业既定IT建设规划,增加业务协同系统投资建设。
发现5:提高沟通效率、增强企业运营灵活性、降低生产成本排在了企业协同办公实现目标的前三名。
发现6:企业在选购协同办公平台时最看重的5个要素是易用性、扩展性、稳定性、移动性和自主可控。
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的5大趋势如下:
趋势1.未来,企业协同办公的构建在外部协同和远程协同领域呈明显增长趋势,传统OA部署占比呈下降趋势。
趋势2.未来,协同办公领域的五大投资重点将是:营销自动化、远程业务协同、人机交互协同、在线业务APP和视频会议。
趋势3.未来,中小型企业对协同办公的投资重点将落在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而大型企业更加关注营销自动化、CRM等企业外部协同办公类产品。
趋势4.后疫情时代,零接触经济将进一步发展,线上业务APP将大行其道。
趋势5.未来,多方即时通信、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成为企业的标配应用。
此外,本次调研发现,当前市场中,在用户使用协同办公平台产品的排行榜中,Top10分别是钉钉、腾讯企业微信、263云通信、泛微OA、致远协同平台
、蓝凌数字化OA平台、金蝶云之家、金山WPS云文档、zoom、华为Welink。在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评分排名中,263云通信、泛微OA、蓝凌数字化OA平台、金蝶云之家四款软件最受用户认可,分值均高于平均分。
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DIIRC)Digital Industry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是由全球数字化领域专家、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提议和联合发起的中立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研究组织,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增长为使命,在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开放标准的基础上,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地引导各行各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通过研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评价评审、案例研究、行业对标等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产业、城市等可信赖的数字化加速服务,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成熟度,加速中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截至2020年2月,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已经发布如下研究成果:《2018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2019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500强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报告》、《2019中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汽车线上选购平台测评报告》、《购物中心数字化运营测评报告》、《2020年中国企业协同办公应用与趋势研究报告》等。
- 智驾领域智界就是第一?问界排第几?
- ChatGPT推出图片管理功能:AI创作更高效!
- 抵御关税冲击,美国PC市场2025年Q1逆袭:出货量激增12.6%,库存量将大增
- 全球电车风潮涌动:中国与欧洲领跑,同比增长29%的电动汽车销量新篇章
- AI编程大势所趋:半年内90%,一年内几乎全部代码由AI编写
- iPhone 17系列机模意外曝光,小米SU7 Pro交付时间吓坏用户
- 福耀科技大学获批,曹德旺回应:压力山大,批下来就要做好,求真务实才是关键
- 特斯拉Cybertruck新功能:FSD大更新,轻松实现停车启动、智能召唤与倒车,驾驶更智能!
- 大众汽车裁员风暴来袭:软件部门Cariad大刀挥向三成岗位,风雨飘摇中的裁员序幕?
- 保时捷扛不住压力裁员3900人:全球跑车销量王也难逃经济寒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