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茵堂与仇焱之

中国古陶瓷藏家,应该没有不知道玫茵堂的,特别是对苏富比、佳士德历次拍卖较关注的人,更对这个堂号记忆犹新。它骄人的拍卖业绩几乎统领了近十几年世界拍行平台,有人认为,这是和玫茵堂主人仇焱之的孙子仇国仕的推手作用分不开的。此话不无道理,但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小部分。

仇国仕是苏富比香港公司的瓷器部掌眼人,他的有力推荐对促成此结果有帮助,但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时起到推手作用的,是另一位在古陶瓷界和古玩行执牛儿人物埃斯肯纳齐先生,他对仇氏藏品的青睐也推高了拍品的价格。但是,以上几位人物均是浮在台面的人物,真正玫茵堂的主人至今是个谜,仇焱之只不过是加入了玫茵堂而已。

玫茵堂的真正主人,是隐居菲律宾的瑞士大收藏家浴利兄弟,后来又有几位声望显赫的贵族后裔加盟。他们是一群志趣相投的好友,相约在玫茵堂的旗下,共同把玩、交流、切蹉……这种群体相结合已近半个多世纪,仇焱之只是在五十多年前加入其内,当然,由于他对古陶瓷鉴别特有的眼力,被玫茵堂众人推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人物。

海内外的收藏家,对于玫茵堂的认知,也只限于“收藏等级高而著称,尤其收藏的中国瓷器,大都是各年代的精品”。即便拍卖公司本身,有的对玫茵堂主人的身份也不十分清楚,有的知道底细也三缄其口,习惯称之为“玫茵堂主人”而非某某收藏家。

凭借其上乘的品质和迷雾层层的身世,虽然极负盛名,“玫茵堂主人”所收藏的2000件藏品几乎没有全部展出过,仅在某些私人场合露过面。少部分藏品曾于1994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两年后又在蒙特卡洛展出过。唯一一部公开的记录是德国学者Regina Krahl编辑的纪念图录《玫茵堂中国瓷器珍藏》。这部图录共7卷,但对于将这些藏品汇聚在一起的主人却只字未提。

斯蒂芬·浴利,现年93岁的瑞士商人,出生在菲律宾,与其弟(已于2009年离世)吉尔伯特·浴利苦心经营60载,将他们父亲在马尼拉创立的商行发扬光大。他们将自己的收藏定名为“玫茵堂”,是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产生的想法。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一天,两兄弟为生意上的事,去西班牙拜访一位客户,看到那客户家满院玫瑰千朵万朵,重重叠叠,真像花的浪潮,两兄弟被这玫瑰花浪震撼了,更让两兄感到震惊的是屋中的中国古陶瓷。屋主人是位华裔,屋正中厅堂悬挂一块清乾隆帝御书的匾额“雙圆堂”,三个金字已褪去了昔日的铅华,显得斑驳杂陈。据主人介绍,该堂号已传承三百多年,祖上是雍乾时著名的收藏世家,清末后代避乱赴海外,但不忘祖训,倾全力收购圆明园流失海外的珍宝。因此,那些宝物让浴利兄弟几乎喘不过气来,并暗暗发誓:也要收藏精、尖、稀的官窑佳器,并依样择取一个堂号,为纪念那玫瑰花海似的景色,取名为“玫茵堂”,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另外这也是他们在瑞士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

浴利兄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购买中国艺术品。早期,从古代青铜器到晚期的瓷器,这对兄弟对中国艺术品存有广泛兴趣。但他们按照年代将各自的兴趣进行了划分: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早期陶器,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浴利兄弟总是寻求最专业的经销商,但是对浴利兄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仇焱之,这位收藏家在这对兄弟心中激荡起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某种程度的敬畏。

最令行内称道的是,仇不听故事,不信传承的动人传说,只看东西的特有质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浮现在香港古玩市场的一只明斗彩鸡缸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到代,但仇花1000港元买下,过了三十年后,以上万倍的价格荣豋八十年代拍卖榜首!

玩古玩,最需要的眼力,东西跟着眼力走。

玫茵堂的藏品最有力地见证了它们主人的眼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24
玫茵堂与仇焱之
中国古陶瓷藏家,应该没有不知道玫茵堂的,特别是对苏富比、佳士德历次拍卖较关注的人,更对这个堂号记忆犹新。它骄人的拍卖业绩几乎统领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