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消息。今日,以“融生态 智未来”为主题的2019 OPPO开发者大会(ODC19)在北京举办,大会设置主论坛、六大分论坛、超1000㎡展区。商业化论坛作为六大分论坛之一,聚焦万物互融时代下的营销新趋势,与广告主共同探讨商业新增长。现场,商业化论坛对OPPO营销平台“直·接营销”进行了深度解读。
据介绍,OPPO营销平台是基于OPPO公司旗下的手机为承载的媒介平台,致力于直接高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依托智能终端的全链路数据、多场景链接、内容生态优势,构建立体营销模式。
OPPO营销平台自推出“直·接营销”理念后,塑造了诸多基于该理念的成功案例,如“满分青年”“新奇青年”“探索青年”等YOUNG计划系列活动,备受广告主及营销行业所关注。
YOUNG计划系列活动垂直年轻群体,探索新形态的内容营销,打造品牌立体沉浸式影响,进行年轻化的商业营销。OPPO营销平台表示,OPPO拥有体量庞大且更下沉的年轻用户,品牌与其试着讨好年轻人,不如直接变成年轻人,在年轻用户热衷场景,进行尊重他们态度的营销,以直接对直接,实现“直·接营销”。
这也正如OPPO营销平台在商业化论坛所传达的营销观点——在万物互融的时代趋势下,场景、数据和生态的融合,让未来营销更加“直接”。
融场景,让触达更直接
5G作为TMT产业的最新的技术,将大力驱动用户场景和营销场景的变化,对内容生产和消费产生巨大影响。因此,OPPO营销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服务方面,实现了对用户日常使用场景的全覆盖,包含软件商店、浏览器、主题商店,游戏中心、音乐、视频、阅读等系统级多元化应用,并打通OPPO线下门店,实现线上线下跨场景布局。OPPO营销平台为广告主精准定位更符合商业化运作的用户场景、以创高新匹配的形式和内容触达目标用户。
融数据,让体验更直通
随着营销场景的复杂化、竞争的激烈化,常规的、单一的数据,在为投放提供支持时已经无法广告主的需求。片面、短时、浅层次,单一数据驱动营销将带来这些负面效果。OPPO营销平台深度学习用户喜好,并积累了海量的广告投放数据以及用户互动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驱动广告营销更加精准和高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OPPO营销平台在商业化服务论坛上发布一款全新数据产品——HeyTap Data Miner。这款产品让用户的流入前行为与用户的卸载流出更易识别,全场景洞察用户行为,并能够帮助广告主分析行业与竞争态势定位。
此外,OPPO营销平台从客户核心诉求出发,宣布将在明年重磅推出归因产品“O-referrer”,旨在为每一次下载都找到归宿,O既是OPPO,也是Original起源的。据介绍,“O-referrer”采用install referrer的技术方案,可以给投放的广告分配一个渠道号参数信息,该参数会在广告的投放、曝光,点击,下载以及安装整个链路透传,应用激活后,可以通过OPPO营销平台提供的API实时获取广告的渠道归因信息。O-referrer具有归因准确、快速便捷、安全透明、操作简便的优势。
融生态,让效果更直击
OPPO营销平台携手合作伙伴,围绕用户行为打造了ColorOS全场景协同、品效协同的短平快营销链路,让广告主更直接高效的连接用户。不仅如此,为推进生态的构建和完善,OPPO营销平台也会继续完善多种工具产品,包括应用/快应用建站工具、智能创意生成工具、线索CRM系统、以及deeplink能力等。
融未来,让投放更高效
通过场景、数据和生态的融合,实现一站式融合投放,为广告客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的营销解决方案。广告主只要提供转化目标的出价,不管是激活、留存、注册、留资还是付费等等营销目标,平台将对广告主及其行业的洞察,利用OPPO DMP的大数据和oCPC系列算法模型进行出价分析、目标用户分析、广告物料分析和转化分析等,帮助广告主选择最合适的投放场景、广告形式、广告物料等。此外,还会结合广告主回传的效果数据,不断迭代和优化投放模型,最终实现高效投放、数据透明、转化更直接。
OPPO营销平台通过场景、数据和生态的融合,让未来营销更加“直接”,帮助广告主“直达用户”“直面体验”“直接数据”,让营销直击用户痛点,更好地连接品牌和用户、连接线上和线下。
OPPO营销平台希望更多广告主加入,携手合作共创“直·接营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