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60秒烧掉3000万元,让优信二手车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第四季《中国好声音》上火了一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看似土豪公司的背后,是多家互联网巨头扎堆布局二手车市场的写照,从百度到赶集、京东等知名企业,似乎都看上了这块热土。
60秒3000万砸出优信
10月7日晚间,第四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在北京鸟巢举行,在这场音乐秀的镁光背后,一众广告赞助商逐渐浮出,其中最为高调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优信二手车。
此前8月28日的中国好声音竞标会上,优信以3000万元价格拍得好声音决赛60秒广告位,成交价几近去年三倍,被誉为中国“史上最贵广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则广告中有11位明星代言。
据了解,这家二手车电商平台正式上线才刚刚半年时间。虽然在决赛当晚该公司因“神曲”大受争议,但实际上优信二手车早已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和综艺节目上投放了广告,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奔跑吧兄弟》第二季。
除了优信二手车,其他二手车电商平台也在各种渠道进行广告轰炸,比如主要做分类信息服务的赶集,将二手车业务整合为“瓜子”之后,也开始在公交等线下渠道大量投放广告。
“原来二手车广告,主要都是小广告、小卡片,还有在一些夫妻店和地铁之类的地方出现,现在开始向大型综艺活动投放。”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看来,抛开广告效果,二手车宣传开始规模推广,也是因为整个产业从边缘开始向普通消费市场渗透。
与此同时,平台能够进行宣传,背后也是有大量资本支持。罗磊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对二手车交易未来也比较看好,二手车电商平台也吸引了很多关注,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甚至开始渗透到传统线下渠道。
BAT扎堆二手车电商
公开资料显示,优信二手车是优信旗下B2C电商交易平台,今年3月份才刚刚上线。8月,优信宣布获得百度、KKR和Coatue投资,新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7亿美元。在此之前,优信主打的是B2B的“优信拍”二手车交易模式。
实际上,优信只是飞在二手车“风口”上的一只豪猪而已。
除了优信二手车,国内创业市场还有多家二手车交易平台,除了传统渠道,还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分类信息网站介入。8月以来,多家平台宣布获得融资,其中车猫网更是以B轮12亿融资额创下行业融资纪录。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以来,整个二手车融资出现非常火爆的情况,BAT等巨头也纷纷扎堆这一市场。
号称首家C2C平台的人人车,成立仅一年半时间,估值即已达到5亿美元,并获得了雷军、腾讯等投资,今年8月由腾讯领投的C轮融资,规模也达到了8500万元,为去年底B轮融资的4倍之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腾讯在二手车电商市场最大一次投资。
除了百度、腾讯外,阿里也早已传出介入到二手车电商市场,其投资对象为车易拍。
和其他垂直细分市场一样,二手车电商创业公司在海外市场也有相应的标的公司。以美国二手车交易网站Beepi为例,该公司上线一年多,估值已经达到20多亿美元。
罗磊告诉记者,目前整个二手车电商交易市场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模式,包括B2B、C2B、B2C和C2C等,代表公司优信拍、车易拍等都属于B2B模式,优信二手车、优车诚品等则属于B2C,上海开新、平安好车属于C2B,人人车以及赶集整合的“瓜子”等,则属于C2C模式,尤其是C2C更是主打消除中间环节。
不过罗磊认为,目前整体而言,整个二手车电商交易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依然是B2B模式,与传统的车商和渠道关系也比较密切。相比之下,不管是B2C还是C2C,只要涉及到C(个人),依然面临很大的培养成本。
“即便是传统的线下二手车交易,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都存在担忧,何况要到网上来买?”罗磊认为,看起来烧钱的广告,依然是市场培养的一部分。
“虽然整个汽车市场保有量和消费需求都在那儿,但基础环境构建上依然存在问题,包括诚信原则、交易规则体系、二手车评估体系等,都还是缺失状态,整个市场盘子要短期内迅速做大很难。”汽车观察人士张志勇表示,很多平台的模式还是在亏损烧钱,而不是真正关注交易本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Model Y改款抢先看:量产下月,阿里“甩卖”银泰引关注
- 苹果AI布局失策:Vision Pro中国表现不佳,2024大事盘点揭示未来挑战
- 特斯拉电耗全球领先,小米CEO回应追赶需时:谦虚学习,3-5年再追赶
- 小米15系列升级无网通话:6km通话不再遥远,年底告别网络束缚
- 谷歌新功能Gemini:一键总结PDF,高效阅读新体验
- 德国大众妥协:不关厂裁员,巨头转型困境下的权衡之计
- 苹果酝酿大变革:明年推7寸屏音箱,搭载A18芯片,颠覆智能家居新玩法
- 美国"芯"补贴政策新动向:三星、德州仪器获巨额补贴,本土芯片制造再迎重磅支持
- 小鹏总裁冬至送汤圆,暖心举动引热议:科技大佬的邻家日常
- 蔚来新品牌萤火虫首款车型低调亮相:售价亲民,品质如何成关注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