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的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教育领袖汇聚一堂,围绕“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思想碰撞。精锐教育集团副总裁焦典博士出席大会分论坛“OMO:下一个主战场”,与多位教育企业家、投资人一起,探讨教育行业OMO趋势。
OMO模式引爆教育行业,学习全路径追踪是必杀技
2019年是各大教育企业入局OMO的重要节点。精锐教育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集团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投入30亿全力推进教育OMO。各个教育机构也不约而同以OMO模式作为发展目标,OMO模式在教育行业迎来了全面爆发。
教育行业为什么要做OMO?焦典博士认为,教育OMO的一大优势在于通过数据来追踪学生学习的全路径,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他提到,OMO的概念最早由李开复老师在2017年针对新零售提出,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或Offline-Merge-Online,指线上线下的融合。具体到教育行业,是指精准记录并打通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的所有数据,依靠数据建立完整的知识图谱和学情分析体系,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比如一个孩子每周到第三方教育机构上课的频次最多为1-2次,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机构而言,要了解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需要先做个小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推测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费时费力且缺乏科学性。“像新东方的教学七步法,以及其他机构的八步法,第一步就是预习,还有课堂测验等等。如果我们在线上已经知道他错题行为的话,其实可以省掉很多时间。”
以数据为引擎的教育OMO模式,可以深入教、学、练、测、评各环节,为教与学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指导,针对性地补足知识短板,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这是各家教育机构加快布局OMO的重要原因。
教育OMO之路漫漫,发展有模式可循
焦典博士指出,教育行业OMO目前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线上教学、线下服务,即由纯线上机构完成教学工作,将一些活动的服务延伸至线下。第二种是线下教学、线上服务,即以线下机构教学为主,把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转移至线上。最难的一种是两者完全融合,既有线上教学和服务,也有线下教学和服务,这也是未来教育最终极的形态,但对于知识体系、架构和切片及教研、运营等要求较高。
精锐教育的OMO目前以第二种模式切入,以线下教学为主,但将部分轻量化、工具化的环节在线化,包括批改作业、家校沟通等,以提升学习体验。
从运营和模式落地的角度而言,他认为,不同教学形态要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难度差异较大。
第一类是将线下个性化一对一转变为线上一对一,基本能保证用户体验一致,对运营体系冲击也比较小,相对比较容易。第二类是班型不变、只改变学习空间的同构模式,也较容易实现。第三类为异构模式,因为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结构被打乱,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如线下班课一对N变成线上一对一,对整个教研和师资排课体系冲击巨大。但当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异构模式将成为主流。
焦典博士还谈到,由于目前精锐教育的主体业务还是个性化,所以接近第一类模式,从线下一对一到线上一对一,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效果依然良好。
他表示,教育行业OMO模式是由运营、基础设施、教研三大体系共同支撑起来的,未来精锐教育也将从这三个体系入手,从不同课程的排课组织、教师授课时间的精准切片、多线并发的直播技术甚至光缆硬件等多个维度着手,完善OMO的整个生态系统。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OMO时代已经到来,作为重塑教育格局的关键力量,OMO是教育企业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将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精锐教育OMO的未来发展,焦典博士表示充满信心:“到线上占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比如50%-60%之间)时,精锐教育将进入OMO的第一阶段。”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新智能门铃:带Face ID、自研W-Fi芯片,安全与科技完美结合
- 天马科技果链新身份:苹果HomePod供应商,LCD屏成本仅10美元,真实揭秘
- OpenAI GPT-5研发遭遇困境:成本高投入低,预期效果不尽人意
- 保时捷将重新评估电动汽车计划:销量下滑,市场挑战加剧
- 美团旗下微信社群团购业务年底停运,揭秘行业变局
- 李斌直言不讳:萤火虫三重奏大灯设计拒绝iPhone影响,彰显独特魅力
- 微软探索Xbox游戏掌机:第三方厂商洽谈,打造全新游戏设备,颠覆传统游戏体验
- 阿里巴巴非洲首站开业:摩洛哥市场新机遇,探索未来商业新模式
- 蔚来设计师回应萤火虫三眼大灯设计争议:不模仿苹果,坚持创新之路
- AI仿冒名人带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踩“雷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