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华为在上海带来了华为 MateBook D 15 锐龙版,继续丰富了自身的笔电产品线。细数华为近些年在笔电市场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一直在为笔电市场带来创新技术;而且华为还专注于细分市场,为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发出了多条笔电产品线。
比如:前段时间,推出的华为 MateBook 13锐龙版就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和用户口碑;好评率颇高的同时,更是排进了京东热销榜的前五,足以说明华为笔记本的畅销程度。而这次推出的华为 MateBook D 15 锐龙版,更是针对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带来了无界全面屏、”多屏协同”等创新特点。
轻薄时尚+无界全面屏,颜值靓眼有特点
在这个“颜值为王”的时代,数码产品也同样需要高颜值的外观。华为MateBook D 15 锐龙版采用了15.6英寸无界全面屏设计,左右和上边框的宽度仅为5.5mm,带来了高达87%的屏占比。正面看去,视觉一体感很强,用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来看视频就更是一种享受了。
虽然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的屏幕尺寸达到了15.6英寸,但其便携性却丝毫没受到影响。由于采用窄边框和铝合金包边设计,在保证坚固和窄边框的前提下,让华为 MateBook D 15锐龙版能变得更轻更薄。整机机身仅厚16.9mm,重量更是仅有1.62kg(包扩HDD硬盘),放在包里完全没有累赘感。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还将摄像头隐藏在键盘下。一方面提高了正面屏幕的屏占比,另一方面也在物理层面阻隔了信息外泄的可能,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
锐龙芯加持!性能出众有保障
除了外观设计别具匠心以外,华为 MateBook D 15 锐龙版还拥有超强性能。采用AMD最新的Rzyen 5 3500U处理器。同时华为 MateBook D 15 锐龙版还集成有Radeon Vega 8 Graphics显卡,能够支持4K图像输出。
为了带来更好的性能体验,华为 MateBook D 15 锐龙版还拥有鲨鱼鳍2.0风扇散热技术,可以根据处理器的任务负载智能调节散热效果。简单处理文档时,几乎听不到风扇转动的声音;而到了渲染、剪辑等高负载场景中,鲨鱼鳍2.0风扇散热就能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
“多屏协同”,带来生产效率的“飞跃”
此前,华为笔记本上采用的华为一碰传功能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次华为 MateBook D 15锐龙版将华为一碰传“升级”成了”多屏协同”功能,让手机和笔电可以进一步联动。
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多屏协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只需要将系统版本为EMUI10.0及以上且支持NFC功能的华为手机靠在笔电的华为一碰传标签处,就能进行配对。初次配对后两者只需要同时开启WLAN就能自动配对,无需担心繁琐的操作步骤。
在使用时,笔记本上会出现手机的“镜像”映射。这样就可以用笔记本的键鼠操控手机,让用户能在工作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屏幕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借助”多屏协同”功能还可以直接将手机相册的图片拖拽到Word文档中,更方便了文字工作者的工作。
(”多屏协同” GIF)
娱乐方面,得益于”多屏协同”低延迟的特性。用户可以将游戏画面从华为手机投屏到华为 MateBook D 15锐龙版上,从而实现一边看着大屏、一边操控手机的“主机式”游戏体验,大大提升了手游的可玩性。
总结
总得来说,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具备了时尚便携的外观、惊艳的无界全面屏设计、AMD处理器强悍的性能以及”多屏协同”带来的创新交互方式,大大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笔电轻薄时尚和高效办公的需求。
尤其是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更是不可错过的高质价比产品。目前,MateBook D 15锐龙版R5/8GB/256 SSD +1TB HDD Linux款售价为3699元,11月25日将开启预售,预约期间还可享受下单直降100,限量赠送华为蓝牙鼠标等多重好礼!如果你最近有换机的打算,不妨考虑一下华为MateBook D 15锐龙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RTX 5090显卡震撼来袭:一卡两倍强,价格也翻倍!国行售价起价16499元
- 戴尔重塑PC品牌:别出心裁的命名惯例,是否引领新潮流?
- 刘强东回馈家乡,教师每人获万元红包,年货满满暖人心
- AI Agent引爆新风口:数万亿市场待挖掘,未来已来!
- OpenAI奥特曼谈AI定价:揭秘AGI门槛,理性剖析AI新时代
- 特斯拉销量下滑,全球第二宝座岌岌可危,未来何去何从?
- 2024年Q4中国手机市场激活量榜揭晓:华为稳居第一,小米跻身第二,荣耀、OPPO等紧随其后
- Akamai退出中国:云端巨头的战略调整,还是市场变化的挑战?
- 炫酷皮衣侠现身!黄仁勋手握RTX 5090震撼全场
- 索尼本田合资新品牌首车发布,高管曾公开贬低中国电车引热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