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BOSE是降噪耳机行业的开拓者,但在过去几年里索尼已有逐渐将其赶超的趋势,旗下的WH-1000XM3成为了极富竞争力的一款产品。随着今年7月BOSE 700无线降噪耳机的推出,两款耳机的对比自然成为了热门话题。那么,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无线降噪耳机有哪些不同?究竟孰强孰弱呢?
对比1:外观、操控及佩戴舒适度
外观方面,BOSE 700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风格,显得更为时尚、轻量化,不仅不锈钢头梁和耳罩之间没有复杂的连接结构,而且头梁顶端到尾部的几何过度也非常自然,整体相当简洁。
至于WH-1000XM3则是沿用了索尼一直以来的简约风格,整体干净利落,除了LOGO以外,其余部分均使用了统一配色。虽然,耳罩和头梁之间采用了传统的新月形框架进行连接,但同样拥有较强的一体感。
我们认为,这两种外观设计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展现了不同的理念。不过,BOSE 700没有可折叠结构,只能将耳罩放平,放入收纳包内。
虽说两者附带的收纳包体积相似,然而出门在外,如果随身物品较多、空间紧张,在不使用收纳包的情况下,索尼耳机的可折叠设计就会占用更少的空间,而且折叠后紧凑的结构也便于存放。
舒适度方面,抛开材料技术,两款耳机的实际佩戴感受相当接近。它们都采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椭圆形耳垫,类似皮革的材质,带来了亲肤、柔软的触感,兼顾一定的透气性和隔音效果。同时,两款耳机耳垫产生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厚实的填充物有效支撑发声单元,佩戴时不会磕到耳朵外侧,长时间使用没有不适。
左侧BOSE 700、右侧索尼WH-1000XM3▲
上层索尼WH-1000XM3、下层BOSE 700▲
两者在头梁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区别,BOSE 700是一体结构,虽然衬垫厚度不及索尼,但覆盖面积有些许优势。不过,在实际佩戴时,他们打了平手,都能有效分担耳机的重量(BOSE 700约实测260g、索尼WH-1000XM3实测约250g),非常舒适。
操控方面,BOSE 700终于引入了触摸控制,熟悉、上手之后和索尼WH-1000XM3拥有类似的交互体验。两款耳机除了电源开关、蓝牙配对、降噪开关,以及触摸手势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在于索尼WH-1000XM3整个右侧耳罩都是触控区域,而BOSE 700只有右侧耳罩前半部分可以触控,操作区域稍小一些,可能会显得略微拥挤。
结论:观设计方面,两款耳机各有特色,如何选择取决于大家的喜好和审美。而在佩戴舒适度、操控方面,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几乎达到了同一水平,熟悉之后,它们可以带来近似的使用体验。不过,索尼WH-1000XM3作为日系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细节,还拥有折叠结构。当然,实际感受可能会因人而异,如果你非常纠结耳机的佩戴体验,不妨找机会线下体验。
对比2:降噪、续航及无线传输技术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BOSE是降噪领域的标杆,相关技术一直走在行业前端。相比之前的型号,BOSE 700搭载了新一代消噪技术,内置全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八麦克风系统,拥有11级降噪等级,除了环境音降噪外,拾音降噪也成为了重点所在。耳机的麦克风系统中,六个麦克风组合可用于消噪,其中一对又会与另外两个麦克风进行组合,大幅度提升拾音效果。
索尼在音频技术方面向来以“黑科技”著称,在降噪领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WH-1000XM3的性能已经非常强势。耳机拥有20级可控降噪、气压降噪优化等特性,并强化大多数同类产品难以顾及的中高频降噪。
耳机内部搭载的HD降噪处理器QN1采用32位音频信号处理技术,集成的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具备出色降噪性能的同时,兼顾音频信噪比和低失真表现。
除了降噪技术外,两款耳机的续航时间、无线传输技术也不得不提。今年推出的BOSE 700,不仅支持蓝牙5.0,续航时间也长达约20小时,并提供快充功能,充电15分钟可用约3.5小时。
不过,去年就已经发布的索尼WH-1000XM3并没有处于劣势,虽然只有蓝牙4.2,但相比BOSE 700却支持更高质量的LDAC、aptX HD音频编码,可以传输20Hz至40kHz音频信号,达到Hi-Res标准,并有方便、快捷的NFC功蓝牙配对,搭配安卓可获得最佳体验。使用时间方面,耳机开启降噪后的续航时间也达到了约30小时,快充10分钟续航约5小时,多方面均优于BOSE 700。
结论:总体而言,在续航及无线传输技术上索尼占优,至于降噪技术,我们先不做定论,具体看它们的实际表现。虽说,BOSE 700的续航时间足以应对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航班,但索尼WH-1000XM3更胜一筹,不止是续航达到了30小时,还支持更高质量的蓝牙音频编码,不存在传输瓶颈,对安卓非常友好。
对比3:降噪效果及音乐听感
耳机的实际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毕竟技术再强,最终还是要用耳朵来收货。
在降噪方面,两款耳机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接近,属于第一梯队。其中,低频噪音是两款主动降噪耳机最擅长的领域,处于最大降噪等级时,两者几乎可以彻底消除飞机引擎、汽车引擎,以及地铁行驶时的噪音。对于不太有规律的汽车轰鸣声,两款耳机同样可以轻松应对。我们认为,采用全新降噪系统的BOSE 700,和具备HD降噪处理器QN1的索尼WH-1000XM3不相上下,基本打成平手,只是BOSE低频降噪稍稍细腻、干净一些而已。
其次,在主动降噪耳机最不擅长的中高频方面,索尼WH-1000XM3略胜一筹。使用BOSE 700时,吸尘器尖锐的噪音会存在更多的残留,而且附近对话也相对容易听清。索尼WH-1000XM3就能比较有效的去除吸尘器噪音,同时对话声也变得略微模糊,甚至是各类物体撞击声也能进行一定的抑制,中高频降噪显然是索尼更具优势一些。
至于音乐听感,这次的对比结果出乎意料,在很多人印象里BOSE耳机的低频表现应该是强项,但实际却是索尼更加澎湃。相比BOSE 700,索尼WH-1000XM3的低频厚实、量感丰富,适合呈现音乐中的鼓点和打击乐器,氛围感不俗。另外,索尼耳机的人声也没有紧贴耳朵,更有空间感,乐器之间也有明显的层次区分,显示出了更大声场效果,甚至是带来了优秀的观影体验。
本次试听时参考的部分曲目▲
而BOSE 700的优势在于顺滑的中高频衔接,相对来说听感也更为均衡一些。不过,如果没有对比,我们依旧会认为它是一款偏重低频表现的耳机,只是本次索尼WH-1000XM3的表现确实有些抢眼。显然,WH-1000XM3搭载的40mm液晶高分子振膜单元以及高解析音频技术确实带来了显著效果。
结论:两款耳机的音质听感各有所长,难解难分。而在降噪性能方面,索尼和BOSE已经非常接近,BOSE 700低频降噪稍有优势,索尼WH-1000XM3更为擅长中高频。
对比4:对应App功能、用户体验
为了带来更为丰富的使用体验和功能,两家厂商都为旗下降噪耳机准备了手机App,允许用户对降噪等级、耳机功能进行详细的自定义设置。
首先,BOSE 700拥有本地化的BOSE音乐应用程序,可以设置当前降噪等级、降噪预设、语音提示等等方面,并提供使用帮助。整体而言说,目前这款App功能还比较简单,在用户界面设计方面也中规中矩,不过上手相对容易,没有太大的学习成本,只是有时连接过程还不是非常顺畅,需要多次尝试。
不同于BOSE音乐,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则是拥有丰富的功能。App内可调整20档降噪等级,如果启用自适应声音控制,SENSE ENGINE还将自动检测停留、步行、奔跑、乘坐交通工具这四类状态,切换预设的环境声和降噪方案,不必再进行手动设置。
索尼的App还提供个人降噪优化,能根据海拔高度、气压来调整降噪效果,在飞机上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另外,均衡器、环绕 (VPT) 音效、声音位置控制等功能也有加入。不止如此,App内置DSEE HX数字声音增强引擎选项,可补偿高频信号和数字音频压缩所带来的损失。
总之,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同时界面也相当容易上手,连接过程顺畅,拥有人性化的用户体验。
结论:在App方面,Sony Headphone Connects颇具优势,不仅提供了SENSE ENGINE这样的实用功能,而且连接过程比较顺畅,界面也非常友好。虽然,目前BOSE音乐比较简洁,但我们相信随着App更新、迭代,未来肯定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
对比5:麦克风拾音效果
如今,出门在外接听电话或是使用语音助手的场景大有所在,所以降噪耳机的麦克风拾音效果同样需要考虑。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BOSE 700大幅升级了麦克风的降噪性能,那么和索尼WH-1000XM3相比,两款耳机的拾音效果如何呢?
为了让结果更加直观,我们加入了手机作为对比,并对耳机麦克风的拾音结果进行了录制,将其转换成了波形图。
从下方三组图中可以看到,索尼WH-1000XM3拾音效果优于手机,虽然索尼耳机同样拥有一定的底噪,但是右侧人声部分的波形更加明显,说明语音更加清晰。至于BOSE 700,不仅人声拾音效果和索尼WH-1000XM3相当,麦克风降噪性能也相当突出,几乎完全消除了办公室中央空调的低频噪音。
手机拾音效果波形图▲
索尼WH-1000XM3拾音效果波形图▲
BOSE 700拾音效果波形图▲
此外,我们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尝试,得到的结果和上述类似。BOSE 700即使在嘈杂的地铁车厢内,依旧可以带来非常不错的收音效果;索尼WH-1000XM3人声拾音同样清晰,但相比之下稍稍有些背景声,不影响通话和语音沟通。总之,两款耳机已经足够应对日常使用。
结论:麦克风收音表现BOSE 700获胜,毕竟麦克风拾音降噪是BOSE 700的重点之一。不过,这并不代表索尼WH-1000XM3就不尽人意,虽然不如BOSE完美,应对日常使用还是绰绰有余。
索尼WH-1000XM3、BOSE 700无线降噪耳机对比总结
总的来说,两款产品都是非常优秀的降噪耳机,很多方面难以分出胜负,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的对比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7点或下方表格:
1.佩戴、操控体验类似,索尼多了可折叠设计
2.BOSE 700的20小时续航时间够用,但索尼更胜一筹,达到30小时
3.索尼支持LDAC等高质量蓝牙音频编码,并有NFC快速配对,搭配安卓优势明显
4.降噪效果都是第一梯队,索尼可更好的抑制中高频噪音,BOSE低频降噪稍稍干净一些
5.索尼注重低频听感、声场更大,BOSE相对均衡
6.BOSE的麦克风降噪优势明显,但索尼也足够应对日常使用
7.索尼的手机App功能强大、细节到位,提供20档降噪等级、自适应声音控制等,BOSE则相对简单
如今,电子产品更新、迭代迅速,索尼WH-1000XM3作为去年推出的降噪耳机,依然能和今年中旬上市的BOSE 700打得难解难分,可见索尼确实是颇有实力。
至于两款产品如何选择?它们的官方定价接近,索尼WH-1000XM3 2899元、BOSE 700 2999元,但目前电商售价索尼更具优势。我们认为,如果你是安卓用户,索尼WH-1000XM3就是首选,因为它不仅支持LDAC、aptX HD高质量蓝牙音频编码,同时还有方便的NFC蓝牙配对,这两个特性都是目前安卓手机独有特色。
但是,假如存在大量通话和语音沟通需要,BOSE 700强大的拾音降噪就会成为利器,能有效提升通话体验,如果不在此类需求,仅考虑降噪效果、音质、App体验等方面,索尼WH-1000XM3就会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最后,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两款耳机,不妨点击下方链接,浏览我们此前的单品评测:
这可能是2018年最完美的数码产品: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机
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评测:他们再次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涉罪指控:刚果金指控供应链涉嫌血矿,法国比利时展开调查
- 蚂蚁集团辟谣:别再“借壳”传言,我们专注于业务发展
- 美加州计划203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新车,电动汽车成未来主流
- 美联储降息特拉斯暴跌,市值蒸发9600亿,经济风暴来袭?
- 苹果"断舍离"硬件订阅:告别手机换代焦虑
- 谷歌新规引担忧:外包人员被迫评估自己不擅长的回复,工作权益何在?
- 两大科技企业网络防线再受挑战,国家应急中心揭秘网络攻击真相
- Netflix荷兰违规数据使用被罚475万:忽视客户知情权
- 联电打破台积电垄断,成功赢得高通先进封装订单,竞争新篇章开启
- 英伟达黄仁勋揭示GB200生产动态:稳步推进,积极创新,引领行业新风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