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能源生产问题和环保压力的影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除了急速发展的纯电动车以外,氢能同样也是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尽管由于种种技术制约,氢能的潜力还未被完全释放,但不可否认的是,率先掌握氢能技术的车企,势必会占据未来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长城汽车副总裁、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锋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代表,长城汽车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在氢能领域也取得了诸多实质性进展。9月26日,长城汽车副总裁、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锋受邀出席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并发表了题为“长城控股集团氢能产业探索与思考”的主旨演讲,向公众展示了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与突破。
率先布局多个氢能产业链
据唐海锋介绍,2016年,在国内氢能产业春潮涌动之初,长城控股便开启了FCEV研发,正式进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研发领域。并且,基于“过度投入”的研发理念,长城控股持续发力软硬件两大方面,不断完善氢能市场布局,致力于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
长城汽车氢能技术中心
2018年3月,长城汽车还加入了国际氢能委员会,这是首家加入到该委员会的中国车企。通过国际氢能委员会,长城汽车能够与国际上资深的氢能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向其学习,从而积累行业顶尖技术经验,帮助我国氢能工业建立起具有竞争力、可靠性的产业架构,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同年6月,长城汽车建成并运行了国内首座氢能技术中心。据悉,该技术中心拥有氢能核心部件及氢能安全领域的全套技术装备测试检验能力,以及国内第一座70MPa液态储氢加氢站、国内第一座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实验室、国内第一台6轴储氢瓶缠绕机、国际领先燃料电池测试实验室等一系列世界级高端研发设备。
国际氢能委员会车企成员
2018年8月,长城控股集团又全资收购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能力的同时,搭建起一座拓展燃料电池系统的桥头堡。今年4月,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长城控股集团在氢能领域的独立化市场运营主体,开启了长城汽车氢能技术商业化的探索。
由此可见,长城控股已在氢能领域形成了氢能技术中心、未势能源和上燃动力三大业务板块,深度布局氢能研发、储运、商用推广多个产业链环节。未来,长城控股不仅是氢能源汽车供应商,也将成为氢燃料动力系统供应商。
技术储备规模不断壮大
得益于前瞻且全面的布局,以及不断加大的技术研发投入,长城控股氢能关键技术领域研发能力在国内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截至目前,长城控股已申请相关专利90余项,计划2019年技术专利数量达到150项以上。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长城控股旗下的未势能源科技便重点展示了8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30kW燃料电池系统、全新一代全功率金属板水冷电堆模块、低成本的Ⅲ型/Ⅳ型储氢瓶、高集成度的70Mpa高压储氢瓶阀等一系列氢能源技术成果。
长城控股旗下上燃动力展示的氢能技术产品
同时,长城控股还拥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发、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堆技术开发、突破高性能膜电极技术开发、世界级无油空压机开发技术等一些列的技术储备。
基于此,长城计划于2020年展示首辆基于专属设计平台的FCEV原型车,并且在2022年冬奥会上将推出首支FCEV车队。到2023年时,正式推出具备成本竞争力、低车身重点、高能源效率的大功率燃料乘用车,进一步加速氢能产品的市场化。
此外,为加速实现国内氢能的商业化,长城汽车还提出了“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如今,整个国内氢能领域的企业大多数处于始发期,技术研发投入和商业化都需要持续的大量资金及资源支撑。针对该现状,长城汽车倡导行业内各企业应该加强协作,从而共享研发资源,避免重复研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氢能事业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长城控股的一系列落实动作,以及多年对氢能领域的投入研发,使其处于国内氢能行业的领先地位。放眼全球市场,长城汽车将为中国氢能行业提供强大支撑,并带动行业发展,让中国汽车领跑行业未来新时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网信办严打网络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守护成长新篇章
- 豆包大模型升级引爆股市,字节紧急警示:小心为上
- 小米YU7无伪装实车首次曝光引热议,小红书封号事件冲上热搜,科技圈又掀波澜?
- 警惕讨好型人格:赚钱路上,人格魅力并非一切
- 小米SUV坠崖一家四口奇迹生还,车主回应:别夸大其词
- 金融AI大模型新突破:奇富科技AI产品小奇引领行业,重塑金融未来
- 谷歌携手Apptronik,AI+机器人引领未来:商业化人形机器人新纪元
- AI盛宴即将上演!李想回归,理想汽车12月25日揭秘未来驾驶新篇章
- 特斯拉Model Y劲敌来袭!明年登陆英国市场的未来乐道L60引爆期待
- 火山引擎总裁回应豆包大模型定价:如何确保合理毛利,揭秘行业内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