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的诞生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显然,中国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中,占得了先机。
凭借着日益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合作伙伴支持,中国手机企业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布局5G终端市场。5G的技术提供商高通很早就推出了骁龙X50基带,在其看来,5G作为一项广泛存在的平台型技术,可以被几乎所有行业所采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G对中国、对高通而言,都将是最好的时代。数据显示,5G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球产出高达12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为全球创造超过2000万个工作机会。2019年全球已有32个国家的56家运营商宣布部署5G技术、41家供应商宣布已推出或即将推出5G终端设备。在中国,预计2030年,5G将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到2035年,中国的5G价值链将创造9840亿美元的产出,和950万个工作岗位。高通以创新为己任,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5G时代高通正在与行业内的伙伴通力合作,包括众多中国公司,共同建设5G生态系统。
高通对中国5G的部署速度尤其感到兴奋不已。高通公司全球CEO史蒂夫·莫伦特斯公开表示,中国5G部署非常惊人,以往新科技浪潮都是由美日韩等国家引领,中国一般要落后五年或者十年,但是这一次中国一年就跟上了潮流,甚至是超越了。在中国5G商用的过程中,高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实际上,从2G时代的CDMA技术开始,高通就开始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同行者。到后来的3G时代、4G时代,乃至今天的5G时代,高通不仅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中国通信行业演进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高通与中国产业界一起积极推进每个“G”在中国的代际转换,而且体现在高通以成熟稳定的骁龙X50基带和完整5G解决方案力助中国终端厂商走向全球上。
高通的5G技术一如既往的对行业伙伴提供了支持。其实早在2018年1月份高通就携手小米、OPPO、vivo、联想、中兴这些国内最知名的手机品牌,打造了“5G领航计划”,帮助它们快速推出基于高通骁龙X50基带的5G手机产品,不仅仅是支持5G网络,同时也凭借高通领先的骁龙855、855 Plus 5G芯片和骁龙X50基带支持OEM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使其在国际市场中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与高通的紧密合作并借助高通5G技术支持,中国手机产业链按下了冲刺5G的加速键,展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
时至今日,包括小米、OPPO、vivo、一加、中兴、联想在内的多家厂商均已正式发布商用5G手机,成功进入国内外运营商的5G手机首发序列。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东地区,只要是在发布5G的商业市场,都可以看到中国5G手机的身影。比如搭载骁龙X50基带的MIX3 5G版、OPPO Reno 5G版在瑞士启动5G商用网络的第一时间,就通过运营商向当地消费者售卖,是全球第一批在欧洲市场销售的5G商用手机。另外,一加7 Pro 5G版也是英国消费者能够买到的第一款5G商用手机,也搭载了骁龙X50基带。还有搭载骁龙X50基带的中兴Axon 10 Pro 5G版也已经在海外多个国家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已经超过三星成为欧洲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今年第二季度,小米以高达48%的增长幅度成为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厂商。毋庸置疑,在全球迈向5G的过程中,中国真正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国5G手机已经成为展现中国5G实力、展现民族品牌的新名片。
5G手机终端是5G技术普遍应用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它需要行业内的手机厂商和技术提供方的共同努力。高通,作为中国手机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多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手机和终端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全新的5G时代,高通凭借其在5G方面领先的技术实力,一如既往地和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为中国5G的腾飞共同奋斗。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