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什么不相信幼儿园?

文 来源|知乎

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口碑一向很好的某贵族幼儿园忽然曝出了老师虐待学生的事件。

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官方论坛,某家长义愤填膺地阐述了她的儿子在学校被老师用针扎耳朵,并且还配上耳朵受伤的照片。

这个帖子引发了网友的议论,很多人都非常震惊,一向严谨负责的幼儿园竟也会出这种事情?!

然而,事情忽然峰回路转。

老师忽然发帖并自爆被殴打的照片澄清此事,称此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在没有确定真相之前,仗着自己有钱便恶言相对,甚至动手将她打成重伤。

一时间,闹得纷纷扬扬。

到底谁是谁非,不明真相的人都在好奇地观望。

但是,后来,经过教育局的调查,老师确实没有虐待学生,是此家长太冲动,看见孩子耳朵上有伤口就怒火冲天地指责老师。事情在调节之下,终于平息。

但是,留下的问题却让我们沉思。

因为层出不穷的老师虐童事件,还有朋友圈时不时被疯转的幼儿园虐童视频,生为人母的我们,无法直视那些娇弱的小生命被伤害。所以,我们对孩子莫名的伤痕敏感。

就像那位家长,她没有去验证伤口便断定是老师所为。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负面新闻太多太多了!于是,校园伤害事件在我们脑海里成了条件反射!所以,我们在意老师是否会打孩子,多过于对老师的信任。

但我想说的是,比起那些害群之马,更多的是全心全意为您照顾孩子的负责老师。教他们知识,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规矩,陪他们一起成长。

九月开学季的小班教室里,总是哭声一片,此起彼伏,分离焦虑的适应期总是很难熬。家长们很不安,可老师更辛苦。

面对哭哭啼啼要找妈妈的孩子,老师把她们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抚。我曾看到我家孩子的班主任,一下子抱着好几个,温柔地哄着她们,很疲惫却依旧富有耐心。

而这个自己也是妈妈的老师,白天安抚完焦虑的小朋友,晚上还要照顾肺炎住院的8岁女儿。

但即便是这样,她还是很耐心地回答家长急迫的各种问题,怕我们担心,还总是更新相册里的照片,让我们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还有一位年轻的老师,还是个小姑娘,可是已经当上了这么多孩子的妈妈。

有的孩子睡觉有怪癖,要搂着大人的脖子,或者摸大人的耳垂。那位年轻的老师就一直保持趴下来的姿势,让一个孩子搂着脖子,一个孩子抹着耳垂入睡。

她不仅没有发牢骚,还发朋友圈打趣道:孩子,老师的耳垂小,辛苦你了!

是不是觉得充满了爱?

班里有个孩子消化不良,总是会呕吐。有一次,刚吃完中饭,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就吐了自己还有老师一身。老师根本没有理会自己身上的污垢,而是赶紧给孩子擦拭干净,换了套衣服,最后才想起将自己收拾干净。

别用质疑的态度看整个世界。如果你换个角度,你会觉得在这个负面情绪总是传播更快的微信时代,其实还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而我所说的每一个事例都是真的。

因为,那是我女儿班级的老师。

我很感激因为她们,我的女儿每天快乐幸福地去上学,并且愿意将她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与我分享。

而事实上,有很多老师都是这样照顾孩子的,为孩子擦屁股,洗尿湿的衣服,忙到喉咙发炎也顾不上休息,变着法子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陪他们运动、睡觉、吃饭,其实一天下来筋疲力尽。

做幼师的要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画画弹琴唱歌英语数学还要讲故事……甚至还要会编头发。

做幼师的每一个都是多啦A梦,要完成小朋友们稀奇古怪的愿望。

做幼师的总要有超强的忍耐力,因为,她们还要忍受家长无端的质疑与猜忌!

我们试着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在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过于调皮,我们都会失去耐心,忍不住地咆哮,甚至揍他们一顿。

但是,老师一天要带那么多孩子,可是,就算是再生气只能警告教训,却不能动手。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家长在乎的只是孩子被老师打的结果。

细想而来,老师实属不易。

所以相互体谅吧。只有理解、支持、尊重、配合老师,他们才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她的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照顾你的孩子。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28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幼儿园?
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口碑一向很好的某贵族幼儿园忽然曝出了老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官方论坛,某家长义愤填膺地阐述了她的儿子在学校被老师用针扎耳朵,并且还配上耳朵受伤的照片。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