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切都在向着智能化发展,就连我们平时用的门锁,也开始走向智能化。智能锁的便利性显而易见,最大的好处就是出门不用带钥匙,再也不会出现穿睡衣出门扔垃圾被锁在门外的尴尬场面。智能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入户门上安装智能锁。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智能门锁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接近甚至超过了传统机械制锁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作为守护到家庭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元素,智能锁真的安全吗?
目前市场上智能锁的种类很多,功能也各种各样,按照识别方式来说,智能锁通常分为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指静脉识别等。为什么有人说指静脉会淘汰指纹,成为智能锁主流的识别方式呢?今天我们就从各种识别方式的原理上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几种生物识别方式究竟哪种最安全。
1、指纹识别:拒真率高,容易被复制
指纹识别是家用智能锁常见的开锁方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智能锁都采用指纹识别,不同的是有的采用半导体指纹识别,有的采用光学指纹识别。这两种传感器识别都需要手指直接接触采集窗。当手指比较湿时或采集窗污损时,光学识别指纹头的光线的传递与距离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获取的指纹信息与原来储存的信息校验错误,导致无法识别。半导体式指纹识别利用了电容感应的原理,也存在受潮后识别失灵的情况。对于老人小孩等指纹较浅的人群,指纹识别的拒真率也是非常高的,对于手指容易蜕皮的人群来说,指纹开锁更成了一种奢望,这也是指纹锁拒真率高的原因之一。难怪有用户吐槽,装了指纹锁后只能用刷卡或密码,指纹一直不能识别。
如果说拒真率高只是开锁困难,实际上并没什么危害,但是指纹头认假率高就非常危险了。2019年1月份,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曾经对40款智能门锁进行过检测,结果15%可以轻易被打开。测试人员在智能门锁指纹识别区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然后用已经录入指纹的手指多次开锁,随后找来6位不同年龄的陌生人来手指尝试开启门锁,结果门锁很容易被打开了,这样的测试结果让消费者大跌眼镜,这种门锁如此容易被破解,安全性怎么保障!
2.面部识别:卸妆了认不出,一张照片却能骗开门
面部识别也是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人体识别方式,很多人的手机上就有这样的功能。传感器通过采集开门人的脸部图像,通过复杂的算法提取出特征值,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特征值进行比对,用来判断是否是合法用户。然而网络上经常爆出某些手机面部识别的BUG,化妆录了面部,卸妆后认不出,有的甚至使用照片在特定的角度下就能骗过面部识别。当面部识别用在智能锁上,同样有这样的风险,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之前测试了部分采用了人脸识别开锁的智能锁,尽管价格不菲,但是抽样的几款产品全军覆没,均被一张黑白照片骗过。 选购面部识别的智能锁,必须要注意看是不是支持活体检测识别,否则面部识别比指纹还要危险。
3.指静脉指纹锁,特征值独一无二,数据隐蔽无法复制,不受干扰
指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活体识别技术,它是依据人体手指中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原理,使用特定波长光线照射手指,然后在接收器一侧会检测到清晰的指静脉图像。世界上每个人的指静脉都各不相同,而指静脉又深埋在手指内部,不会被人仿制。而且由于活体手指中才具有流动的血液,所以指静脉识别从根本上解决了活体识别问题。无论是手干手湿还是蜕皮,都不会影响手指内的血液,因此也不存在识别不了的问题。
指静脉识别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第一代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从原理上更加安全可靠,不过目前大众对指静脉识别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搭载指静脉识别的智能锁普及率还不高。国内市场上目前只有朴墅等为数不多的厂家在生产带有指静脉识别的智能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指静脉识别将替代指纹识别,成为未来智能锁行业主流识别方式。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