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招商策略研究报道,WiMi微美云息将于近期登陆纳斯达克全球板,有望成为全息AR视觉领域的引导者。微美在国内所有全息AR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建立了全面、多元化的全息AR内容库,在收入、客户数量、全息AR内容以及全息AR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方面,微美全息云在中国全息AR行业排名第一。
此外,去年以来,包括微软、苹果、谷歌等巨头争相加码AR/VR市场,19年进入新品发布期。资料显示,全年国内外厂商预计发布10余款AR新品,三星、华为均透露在19年年内发布VR产品,且新品性能大幅提升。5G通信技术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有望解决VR/AR发展短板,招商策略认为,5G+云将打开VR/AR场景,持续释放行业活力。重大厂商持续发力下有望打造爆款,加速硬件渗透。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是一个新兴的计算机平台,正在从单一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中脱颖而出。MR主推将物理和数字世界融合在单一空间,并结合尖端光学硬件和AI人工智能,实现全新的计算机交互体验。大多数分析师认为,在接下来的5至10年间,AR/VR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巨头们纷纷布局。
20162025年按收入划分的全球全息AR市场规模
注: 硬件是指硬件制造商的收入,包括AR渲染设备,如AR眼镜、AR头盔等以及全息成像设备,例如全息投影仪、全息柜、全息广告机等。软件和内容是指提供增AR和全息内容、ARSDK或技术服务的参与者的收入。来源: Frost& Sullivan
VR/A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过去的VR/AR产品因为带宽和延时的因素可以导致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等痛点问题,一直是遏制行业发展的最大的一块短板。高质量VR/AR业务对带宽、时延要求非常高,例如对于VR来说,要达到非常好的用户体验,需要的带宽要达到1000Mbps以上,延时要达到小于2ms的级别,而对于AR来说要达到不错的用户体验也需要200Mbps带宽以上和5ms以下的延时,这在4G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唯有5G能满足这样的高速传输能力。
5G落地后第一场景应用将加速VR/AR发展,中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戏场景的通信传输短板将被弥补,预计沉浸式游戏的VR/AR商用将加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70%,而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较2019年的预测(65.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2018-2023年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
在招股书里显示,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云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近年来,微美云息一直致力于3D\AR\VR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目前,在VR\AR硬件终端领域,聚集了苹果、华为、谷歌、微软、三星等巨头,未来在硬件终端领域的竞争将会主要是巨头的竞争,微美云息在战略上更加聚焦于VR\AR内容端的技术和系统。
据Frost&Sullivan称,就2018年的总收入而言,微美全息云是中国领先的全息AR应用平台。通过利用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方式开展业务。微美全息云核心业务是用于软件工程、媒体制造服务、云和大数据的全息AR技术。
微美全息云计划继续改进和加强现有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创造生态商业模式。目前,微美全息云的全息面部识别技术和全息面部变化技术正在应用于现有的全息广告和娱乐业务,技术也正在不断升级,以期在更多的行业领域取得突破。微美全息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全息技术应用的商业生态系统。
微美全息云打算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来加强开发全息AR内容的能力。微美全息云致力于丰富全息内容组合,并为其客户和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全息体验。微美全息云计划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扩展全息内容库。
随着5G牌照的发放,我国正式进入5G建设和应用的新时代。5G网络具有高速、低延迟、低功耗等优势,特别有利于3D\AR\VR产业的发展。因此,微美云息认为5G的建设,将有利于3D\AR\VR\全息在电商、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发展。过去几年,公司积极在这些领域进行布局和业务拓展,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受益于5G的建设。
- 哪吒汽车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新品牌仍需努力破局
- 日本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下滑,比亚迪逆袭超越丰田:绿色革命的新动态
- 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产量激增,或将每年翻十倍,今年将制造数千台
- 特斯拉股东二度批准马斯克高额薪酬仍遭否决,公司上诉:薪酬案不公
- 互联网巨头齐聚知乎,王宁、王莆中等发问未来,2025“互联网十问”引人注目
- 未来AI技术风向标:2025年聚焦具身智能,这些领域或成热门趋势
- 英伟达新显卡升级:美光GDDR7能否带来游戏革命?
- B站独揽央视春晚转播权:独家弹幕视频,重温历史与创新之旅
- 贾跃亭全新品牌首款MPV谍照曝光:这辆车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 哪吒汽车调整渠道:直营缩水,经销商模式待定,新车市走向何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