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第五届亚洲消费电子展(CES)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消费电子展的主要趋势的包括当下热门的5G,以及AI人工智能和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另外,汽车领域技术也是特别值得关注。今天我们就从这些车企展出的“黑科技”来看一下未来出行生活的发展趋势。
一、起亚:可感知驾驶者情绪
起亚本次亮相的概念车Habaniro搭载了R.E.A.D.实时情感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乘客的面部表情、心率和皮肤电活动等,并藉由乘客不同的情绪反应,调整车辆的各种参数。比如,系统感知到乘客心情不好或者有些紧张的时候,可以调整车内温度到一个舒适的区间,并且可以释放香氛以缓解紧张感。还可以通过音乐音响震动座椅的使用,配合音乐的播放,提供不同的座椅震动方式;愤怒的时候,它会降低发动机输出,来防止驾驶员开斗气车等。小编认为,如果这一功能可以实现,对有路怒症的人有很大帮助,并让车变得更加有善解人意更加有温度。
二、日产:脑电波控制行驶
说到脑控一般想到的都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日产一直对这种技术十分着迷。本届CES消费电子展上,日产就带来了一套——脑控车(B2V)技术。一切操作只用想就可以实现。这套技术是日产秘密研发了很多年的项目,它主要依靠一套脑电波传感器来收集人类大脑对于周遭事物的“反馈”。这项技术如果普及的话那行车途中可不能胡思乱想了。虽然技术可能短期内无法普及,但也能说明未来的智能座舱领域,会越来越趋向于个性的东西。
三、奥迪:“天猫精灵,启动我的奥迪”
#FormatImgID_2#
奥迪今年携带新一代车载智能互联技术参展。值得一提的是奥迪此次参展的车载智能互联技术是专为中国用户打造,它允许第三方开发商为奥迪多媒体交互系统(MMI)创建量身定制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奥迪应用商店可以将本地化的应用程序和服务集成到车辆之中,并根据常用功能进行智能优化。此外,全新一代奥迪connect互联科技还接入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可以远程监测和控制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并使用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四、合众汽车:透明A柱减少盲区
合众将携旗下Eureka01概念车及其量产版车型合众U亮相,并展出其PIVOT智能座舱、PIVOT云平台、域控制器等科技新成果。这款车在4月的上海车展也展出过。本次CES展会上“透明A柱”是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合众通过将OLED柔性屏安装在A柱内侧,无缝链接A柱内饰,配合智能软件算法及外部高清摄像头,实现A柱透明可视化。据说内饰里的OLED屏可以随着驾驶者头部位置自动变化角度。
从以上展出四种不同种类的“黑科技”不难看出,个性化和情感化仍然是数字座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不断进步,而汽车产品的革新不仅带给人出行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不同将在驾乘感受上体现。
五、长城汽车: 车载娱乐智能化
本次长城汽车以“智慧生活体验馆”为主题参展,不仅带来了重磅车型:Vision 2025概念车、WEY VV6音乐版、欧拉R1等智能联网汽车,更带来了智能像素大灯、车载健康检测系统、智能座舱等与汽车安全出行息息相关的“黑科技”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能监测车辆周围信息,更能监测驾驶者的心率和呼吸,进一步保障安全驾驶。
本次除了概念车引人注目外,更抓人眼球的是长城旗下豪华品牌SUV WEY-VV6音乐版的发布,VV6音乐版可以提供“本地+云端”语音识别,“在线导航+实时交通”,以及QQ音乐、考拉FM供应的2000多万首在线版权音乐,和10万档优质节目随心播放的互联4G车联网服务。考拉FM|听伴除却音乐外,还以独创“场景化+智能电台流”,根据车主场景需求,通过精编电台流的方式,将新闻资讯、音乐、娱乐、出行信息等内容,以不间断的方式主动推送给车主,这也使得车内的娱乐更加丰富。
的确,从本次CES上展出的各种黑科技看来,未来汽车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化为移动的智能终端。特别是在5G来临是新时代,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给人们的出行更多突破与革新。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