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F2019,或许“浪潮元脑”的发布,聚焦了太多注意力,但浪潮其实只解释了三个有关“距离”的问题。计算力距离生产力,究竟有多远?或许已经“零距离”接触;“人工智能产业”距离“产业人工智能”,究竟有多远?或许还相距“最后一公里”;人工智能渠道渗透率,距离人工智能行业渗透率,究竟有多远?或许就相差这一届IPF。
当然,上述“距离”并不遥远,因为浪潮已经站在人工智能的“中间”。
“巧合”背后的产业趋势
IPF2019,也称为“2019浪潮云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大会”,其以“人工智能计算未来智慧动力”为主题。与会的每一位嘉宾,通过人脸识别签到入场;充满场景感的展区,大量采用了VR和全屏互动技术;虚拟主持人也开始以流畅的语言,进行开场致辞。
IPF2019具有如此画面感,但浪潮并非在炫技,只是借此阐释,人工智能就在你身边,以人工智能驱动的计算力,已经成为生产力。企业因为智慧计算,而释放数字化潜能,生态也因为智慧计算,得以百花齐放。
王恩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他在IPF2019上的演讲,以“巧合”开始,以“必然”结束。其实,很多有意思的“巧合”,背后正反映着产业趋势变化。全球市值越高的企业,计算力的需求越强劲,例如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全球经济越活跃的国家,计算力需求越旺盛,例如中国、美国;全球发展速度越快的行业,计算力的需求越蓬勃,例如在线零售、互联网金融等。
上述“巧合”,恰恰证明了“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就像原始社会的一幅弓箭;农业社会的一头耕牛;工业社会的一台蒸汽机;而进入数字化社会,“计算力就是生产力”,两者之间已经“零距离”。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又进一步实锤了“计算力就是生产力”的判断。因为人工智能,计算力不再被动满足应用需求,而开始创造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因为人工智能,计算力不再只是IT系统和生产系统的辅助工具,在诸多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取代人类的“劳动者”。
同时,还是因为人工智能,大华股份等视频物联企业,开始“理解”场景,而不只是“看到”场景;格力电器等家电制造企业,一再刷新用户对舒适度的认知;平安科技等企业,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自身互联网业务转型需求,而是谋求将智能化的业务能力,外溢服务于跨界生态。
人工智能的鸿沟
上述三家企业,既是浪潮的用户,也是浪潮的生态合作伙伴,其业务领域不同、产品形态不同、服务模式不同、数字化转型路径不同,生态诉求不同、生态合作模式也不同,但背后的共同点是,均由浪潮智慧计算支撑,也都是以人工智能为业务转型的立基技术。
问题由此而来,浪潮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的业务定位如何?王恩东仍首先从“计算”的角度,解释了此问题:“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依赖强大的计算力支撑,人工智能计算作为一种当下及未来的主要计算形态,正在成为智慧未来的核心动力。”
其实,在计算力领域,浪潮已地位显赫。2018年,浪潮服务器销售增长超过84.4%,出货量和销售额,均排名全球第三,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1%。特别在AI计算领域,浪潮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51.4%,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球业界领导者。
当然,AI计算毕竟并不完全等同于人工智能。其实,人工智能的产业机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其二是产业人工智能化。前者代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例如百度、阿里、腾讯、讯飞、商汤等企业,此类公司将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视频分析等解决方案。而后者则代表人工智能的行业渗透率,即人工智能是否已经落地于金融行业的生物识别认证,交通行业的智能车牌识别等应用场景。
显然,“人工智能产业”和“产业人工智能”之间,还存在“距离”,少数企业的聪明才智,并不足以推动每个行业的智慧化转型进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需要一个载体,更需要一个成熟的生态。
人工智能的新载体——“浪潮元脑”
此即是IPF2019期间,浪潮解释的第二个“距离”问题。“人工智能产业”和“产业人工智能”之间,或许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但浪潮恰好站在人工智能“中间”。IPF2019,浪潮重磅发布“浪潮元脑”,宣布开放输出人工智能全栈能力,恰恰承担了这一使命。
其实,浪潮智慧计算一直延续“云、数、智”战略发展,其已经针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不同领域,形成完整布局;推出AS13000系列存储解决方案,以及新一代全闪存储G5,重新定义了“新数据时代”。而“浪潮元脑”则是智慧计算在“智”方面的体现。
彭震,浪潮集团副总裁,其具体解释了“浪潮元脑”的定位:“元,寓意着一切的初始;元,也代表着神经元,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基本要素。‘浪潮元脑’是浪潮人工智能全栈能力的载体和具象,既提供高效协同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也赋予加速进化的人工智能能力。”
具体而言,“浪潮元脑”包含浪潮场景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多样化的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以及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PaaS平台、AutoMLSuite等“有形”产品,同时也凝聚了浪潮多年积累的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优化服务、整合一体化交付等“无形”能力。
也就是说,浪潮元脑系统包含超强AI计算系统、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台、高效AutoMLSuite和整合一体化交付。超强AI计算系统囊括浪潮人工智能服务器、全场景多品类AI加速卡、高吞吐/低延迟网络与全NVME/高IOPS存储,可提供极致人工智能计算性能;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台实现容器化部署、可视化开发、集中化管理等,有效打通开发环境、计算资源与数据资源,提升开发效率;高效AutoMLSuite为全球首个支持On-Premise和Cloud双模式部署的产品,实现了一站式可视化处理,自动生成CV模型,支持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并支持多机多GPU卡并行,极大降低模型搜索和模型训练门槛和时间;整合一体化交付模式,集成了浪潮人工智能软硬件与人工智能框架、算法和系统级优化服务,实现了人工智能计算系统的“交钥匙工程”。
对此,彭震表示,“‘浪潮元脑’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最基础、最本源的创新支撑,也希望‘浪潮元脑’能与行业应用场景结合,整合形成解决方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百花齐放。”
浪潮站在人工智能“中间”
当然,“浪潮元脑”又是此前数年间,浪潮聚焦人工智能、聚焦智慧计算所有投资的升级。浪潮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企业之一。2017年已明确提出智慧计算战略,并率先成立人工智能&HPC产品部。2018年,又进一步发布人工智能全新品牌——TensorServer。目前,浪潮已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能力布局,例如推出F37X、F10A等10款AI加速卡;AGX-2、AGX-5、GX4等专业AI服务器;NF5488M5、NF5280M5等人工智能通用服务器。
同时,浪潮还推出AIStation一体化开发平台,可以将模型部署时间从1天缩短到5分钟,将训练时间从12天缩短到4天;推出全球首个集群并行版Caffe计算框架Caffe-MPI;推出基于TensorFlow框架的人工智能计算加速引擎TF2等,并推“T计划”,赋能人工智能生态伙伴。由此可见,浪潮正在从计算平台、管理套件、框架优化、应用加速四个层次,打造敏捷、高效、优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而此正是人工智能跨越鸿沟的硬件和平台载体。当然,硬件和平台只是载体,生态才能建立联接。浪潮正在建立以人工智能为基石、以智慧计算为连接的生态,而这正是浪潮差异于其他IT企业,最大的区别。
浪潮扮演三个角色
回到“人工智能产业”与“产业人工智能”的话题,浪潮和其生态伙伴,恰处于两者之间。首先,浪潮与“人工智能产业”企业,互为合作伙伴。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百强中的80%,均是浪潮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浪潮于业内首创JDM业务模式,从需求梳理阶段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联合设计、快速研发、快速交付。由此,浪潮既为互联网企业提供计算力支撑,也推动了其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
而同时在产业链的另一端,浪潮则通过渠道生态伙伴,联接“产业人工智能”。目前,浪潮中国合作伙伴已超过9000家,2018年,合作伙伴业务增长116%,形成联合解决方案400余个。
上述数字有何价值?成熟的生态体系才能支撑人工智能,渗透进入百行千业,而此即是第三个“距离”,人工智能渠道渗透率,距离人工智能行业渗透率,究竟有多远?
为弥补此距离,IPF2019期间,浪潮宣布将赋能合作伙伴,扮演“孵化器、试验场、放大器”三个角色。“孵化器”相当于人工智能联合解决方案的实验室;“试验场”则提供应用场景模拟环境,对联合解决方案进行深度验证;而“放大器”则是帮助生态伙伴,将人工智能应用方案进行行业复制,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业务的指数级增长。
由此,从方案研发、方案验证,到方案推广、项目复制,浪潮为生态伙伴提供了完整的服务,也必将加速人工智能的渠道渗透率,加速从“人工智能产业”,到“产业人工智能”的产业演进速度。
来源:张戈BP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科技巨头合并传闻!本田与日产将谈判,苹果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 豆瓣 App 闪退原因揭秘:缓存错误配置文件,卸载重装轻松解决
- 外媒呼吁OpenAI审慎投资大模型,IPO融资谋求2025年新发展
- 豆瓣App闪退频繁,用户反馈问题,公司暂无回应,到底孰是孰非?
- 极越车主福利来啦!领克中心售后加速处理,吉利杨学良承诺创新服务
- 豆包视觉模型颠覆行业:价格实惠,创新驱动视觉新篇章
- 工信部优化车联网通信,助力车联网产业升级,提升出行体验
- Outlook登录问题未解,微软:我们仍在努力修复,别慌!
- 限时福利!苹果App Store充值享5%额外奖励,抓紧时间不亏!
- 马斯克冲刺5000亿美元身家:全球首富之战再掀波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