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服务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数字化升级的热浪正在协同管理市场翻滚。
2019年3月15日,中国协同管理软件开创者及持续领导者致远互联在重庆盛大举办“2019春季伙伴大会”,以积极姿态拥抱数字化升级。本次大会以“协同共生·赋能数字化升级”为主题,是数字化时代致远互联品牌升级的战略盛会,更是生态化时代致远互联面向全产业的伙伴大会,吸引了包括华为云、腾讯企业微信等致远互联生态伙伴、业界专家、媒体共500余人参加。
大会现场
会上,致远互联首次对外发布专为企业数字化升级而打造的“协同运营中台”,同时重磅发布了支撑CAP+企业应用服务创新平台共享生态战略的“蜂巢计划”。
“协同共生”拥抱数字化
世界正在以加速度进入到数字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数字化升级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此过程中,企业对服务类产品的需求是复杂而多样的。任何服务厂商单凭一己之力都不足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整合N多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彻底解决企业数字化升级存在的问题。这必然驱使服务厂商走向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走向生态化的新时代。
这也预示着未来服务厂商构筑的竞争优势将不仅来源于其自身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还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位、与成员伙伴的关系,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等。
致远互联17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1.0(2002年-2009年)的产品化、2.0(2010年-2018年)的产品化/平台化(技术平台)到3.0(2019年-)的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运营平台)的发展阶段。“致远互联致力于打造中国新一代协同管理运营平台,助力组织数字化转型升级,完成从产品型、平台型到生态型企业的转型升级”,致远互联董事长兼总裁徐石在此次伙伴大会上讲到致远互联的战略定位与路径,在此背景下,致远互联提出了“协同共生”的新理念,将新一代协同管理平台以及由合作伙伴提供的各种企业应用服务结合起来,增强客户体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升级。
徐石表示,“今天这个世界的存在,无论人跟自然的关系,还是我们跟客户、商业伙伴的关系,无论是组织内,还是组织间,如果没有‘协同’,就没有这个世界的存在。如果没有‘共生’,就没有群体的智慧。今天,数字化升级是非常热的词,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去拥抱数字化。致远互联商业变革之路,就是要构建协同运营平台,成就企业数字化升级”。
“协同运营中台” 赋能数字化
今天,很多企业和产业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遇到的要害问题是不知道IT治理该怎么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焦虑?基于不同的场景,企业在前端部署了大量的应用,包括钉钉、企业微信、M3(致远互联的移动工作平台)等。这些应用和场景紧密相连,因此要求越来越轻,越来越快。但是后台使用的ERP、CRM等传统管理软件,却要求越稳重越好。稳重的后台无法适应前端应用的快速迭代,无法达到同频共振,企业由此陷入IT治理的忧虑之中。
致远互联董事长兼总裁徐石
“从企业管理软件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企业需要一个运营中台。把业务和前端结合起来的最快方法是协同管理。致远互联打造的协同运营中台最大的价值是全程、全域、全端的连接、融合、赋能。它包括门户及消息平台、工作流BPM引擎、集成引擎、表单引擎、组织结构和主数据、权限控制、业务定制平台等。”
致远互联协同运营中台
徐石进一步表示,通过致远互联协同运营中台,可以打造企业IT治理新架构,企业的前台和后台能进行深度连接,既有权限连接、组织连接、业务连接,也有客户连接、员工连接,这中间包含人和业务的巨大信息、流程、规则等。致远互联的运营中台是为业务赋能的,而非简单的管控。它把业务的场景牢牢的融合在里面。通过协同运营中台,企业前台的很多信息处理只需要在后台做数据调动即可,因为中台把前台和后台融合在一起了。
协同产业路由器重构管理软件
在数字化趋势下,每个产业原来的次序和生态被改变,商业模式被改变,价值链被重新分配。传统管理软件产业无法能置身其外。
中国管理软件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处于发展瓶颈期:规模不断扩大,但利润没有上升。给客户带来的服务半径越来越长,产品越来越复杂,但是由于技术陈旧,并不产生规模效应。而客户面对今天的数字经济浪潮,充满恐慌和焦虑,他们真正需要的管理软件产品得不到满足,整个IT治理零乱无序。而夹在客户和厂商之间的经销商,由于高度分散,力量还很薄弱,大多数在产品经营中苦苦挣扎。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没有一种力量,没有一种思想,对管理软件行业来一次重构。这种力量是什么?我觉得是协同。”徐石表示,协同管理软件是致远互联十几年前独立提出的,一直坚持至今,它与管理软件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以人为中心”这个思想指引下对人和组织赋能。
怎么对管理软件进行重构?致远互联希望通过打造企业管理的路由器来重构传统的管理软件。通过这个路由器,能把所有的产品端、服务端聚合在一起。包括定制服务伙伴、解决方案/集成伙伴、应用集成伙伴、平台/系统伙伴、应用托管伙伴、实施服务伙伴、应用咨询伙伴、inside集成伙伴、应用产品/服务伙伴,都会成为业态中的重要构成。而这些都是基于协同。
致远互联要打造协同管理软件的路由器,路径就是构建致远互联的业务运营中台。通过打造管理软件产业路由器,实现协同生态的共生共赢。未来,致远互联再不是一个只卖产品而没有增值服务的公司,再不是一个孤立无援、为能力瓶颈所困的公司,再不是一个不可以共享的公司。
致远互联商业模式升级——致远业务运营中台
“蜂巢计划”共赢企业服务市场
随需而变的企业服务正在向数字化、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云化(混合云、公有/私有云)升级发展,企业整体信息化的IT架构也呈现出前台、中台和后台的分层架构。而致远互联通过协同运营中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前台轻量化、中台一体化和后台集成化,真正为企业数字化升级赋能。而其中,致远互联基于CAP业务定制平台延展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企业应用服务,打破了传统管理软件套装服务或单一的SaaS服务标准化模式,基于独立的CAP业务定制平台模式和平台技术特征,成就了致远互联“CAP+企业应用服务一站式定制与服务运营平台”,也正是围绕这一平台,致远互联在本次大会上正式推出了“蜂巢计划”。
蜂巢计划发布
会上,致远互联执行总裁向奇汉对“蜂巢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致远17年的成长,协同管理领域17年的发展,这一路都离不开广大协同伙伴的砥砺前行,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协同生态’。此次‘蜂巢计划’的提出,将充分保证各方合作伙伴的生态利益,设计并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并以构建更加稳固、高效的协同‘蜂巢结构’作为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
致远互联执行总裁 向奇汉
其进一步表示,此次“蜂巢计划”旨在升级传统的分销模式,发挥众多企业应用服务供应商创造企业应用服务的创新能力,集合“懂企业业务”的众多社会化生态组织,连接供需双方,打造企业应用服务产业共同体。
在新生态模式下,伙伴将如何获取新价值?向奇汉说,在新的商业平台上,各类生态伙伴均可以参与到蜂巢计划中,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与特长,在蜂巢计划当中找到合适自身的定位。在蜂巢计划中,分为供应商伙伴、服务商伙伴及经销商伙伴,这三类伙伴均围绕着致远互联全新的CAP+平台,提供自己最擅长的服务内容。供应商指能够基于CAP+企业应用服务创新平台为致远CAP+云服务商城提供企业应用服务产品的伙伴,服务商指在CAP+平台通过致远互联授权,开设服务上专属企业应用区,为客户提供企业应用服务产品服务的合作伙伴,同时,服务商面对客户个性定制的企业应用服务,经过申请并致远运营审核后可以成为CAP+平台服务商,向全网所有客户提供各类其业务应用服务产品和服务。经销商是指在线下为客户提供企业应用服务,并对客户进行深度客户经营的合作伙伴。以上CAP+平台的生态伙伴角色,结合伙伴自身的基础和业务发展方向,经过致远互联授权,可以作为单一角色,也可以作为多个角色,并获取相应角色的价值链分配价值。
本次伙伴生态大会上,致远互联还基于“协同+”生态,升级了致远互联的协同生态MAP全景体系。据了解,目前致远互联的伙伴数量已达上千家,已从单一的OA软件分销商,升级发展为面对中大型企业客户提供以ERP为后台,打造致远企业协同运营中台的以众多ERP伙伴为主的协同增值合作伙伴;以行业及领域应用服务合作为主的行业伙伴生态;以政务市场为主的政务伙伴生态;以产品及解决方案合作为主基于inside合作模式的平台伙伴生态;以国资行业市场为主的国资伙伴生态;以咨询服务合作为主的数字化咨询伙伴生态和以中小型用户市场为主的A6+软件经销商生态等多业态全方位的生态合作模式。
“新生态、新模式、新价值“,致远互联的协同+生态MAP全景体系(协同+ERP生态伙伴、+行业生态伙伴、+平台INSIDE生态伙伴等)及围绕CAP+企业应用服务创新共享平台的“蜂巢计划”所涉及的生态(企业应用服务的供应商、服务商、经销商角色),开启了中国协同管理软件新生态,充分体现了致远互联作为协同管理软件的领导厂商,打造“共享赋能型企业应用服务产业共同体”,基于协同引领管理软件重构,实现协同共生,赋能数字化升级。
- 赵明离职信揭露:荣耀离别并非易事,人生抉择艰难
- 荣耀换帅:前华为骨干李健接棒,揭秘赵明辞职背后真实原因
- 新能源车销量破亿,十年领跑全球: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新篇章
- 美国多州立法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教育与科技的平衡挑战
- 三星折叠手机新突破:首款三折叠手机2025Q2量产,预计年产量仅20万台
- 冬季寒冷,暖心又暖身的产品需求大增:尼尔森IQ揭示“暖+”品类增长超3倍,即时零售平台活力更胜全渠道
- 特斯拉新Model Y火爆上市:订单破纪录,新能源车市场再掀风潮
- 苹果紧急修复macOS漏洞:黑客可利用安装恶意内核驱动,用户需警惕
- 微软逆势扩张:裁员潮中独善其身,AI投资再加大
- 华为鸿蒙生态再提速,长城汽车转型自信汽车,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