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物流建设进程的推进,物流行业绿色化建设已渗入到各细分领域。
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领先世界脚步,但在快递行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快递包装循环体系、环保包装材料成本、冷链包装耗材等问题成为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痛点。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再次聚焦绿色物流,提出《制定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建成绿色包装回收体系》的建议,其中对冷链物流的绿色化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张近东今年两会再度聚焦绿色物流)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0.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13.9亿元,冷链物流运输量随之提升,随着产品全球化、多元化、定制化的需求,更加丰富的冷链运输方式涌现出来。但每年随之产生近3亿个泡沫箱及10亿冰袋的冷链耗材。冷链包装废弃物专业处理收费较高,部分企业直接丢弃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而较为环保的可循环冷链箱因为箱体重量、回收流程等问题,实际应用比例较低。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创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经营模式,开展多品种经营和“产销双向合作”;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改善消费者体验等。而苏宁在连续落地四个深入产地直采的农村“拼基地”后,也在迅速跟进冷链物流“第一公里”的不断向前延伸。
但在冷链物流加速发展的同时,新型绿色冷链模式也应当尽早受到行业重视。张近东今年两会上的建议正是直击这一行业痛点,建议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
(苏宁物流配合冷链物流网络专门配备了生鲜专用箱)
张近东认为,这离不开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一方面,通过制定冷链耗材国家标准,推进冷链仓技术升级,加强耗材管控,运用大数据推荐更合适的包装及冷媒介质,提高冷链运输配送基础设施标准。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究及使用更易携带、易回收的新型冷链包装。通过提高冷链商品周转率,降低商品损耗,推进食品垃圾处理体系建立,科学处理食品垃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如张近东的建议,物流行业注重的不该只是经济利益,更应该是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影响,积极引领行业升级与革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 坦克400柴油版:回归实用主义,售价24.98万元起,不花哨的硬派越野车
- 优步CEO揭秘:马斯克拒绝合作无人出租车业务,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 青岛消防新装备:机器狗,3.6小时不间断救援,实力演绎科技救援
- 王兴兴直言:国内教育体系陈旧,亟需改革
- 马斯克飞行汽车试飞:颠覆传统交通,200万飞行新时代?
- 俞敏洪反思教育弊端:传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 马斯克砍向自动驾驶监管:裁员美国交管局,自动驾驶监管人员减半,引发行业震动
- 字节AI团队大变阵辟谣后:揭露背后不实信息的真实面目
- 360董事长周鸿祎宣布:取消抖音送车门槛,2月28日直播大放送,不再夸大宣传,真实抽奖!
- 北京新规: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将被罚款+拖离,绿色出行新风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