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但对于有些企业企业却是暖冬
2018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这个冬天可能还会延续到2019。
虽然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的扩大就业,希望将经济重新推回到繁荣的轨道,但是从最近我们听到的消息来看,其实全球就业状况都并不乐观。
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将于明年年底前裁掉14700人,并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个生产基地。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宣布将要裁员7万人。德国拜耳制药,典型的弱周期行业,如今也掀起了裁员潮,该公司计划在全球11.82万员工中裁减约1.2万人。而老牌的家具业巨头宜家也扛不住了,2018年末宣布裁员7500个行政岗位。
同时,网传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全部开始了年底大裁员。比例尤为的恐怖,10%、30%、60%、90%......
然而凌冽的寒风似乎只吹凉了部分行业,对于华为而言,2018年已经经历了可以遇到的最凌冽的狂风:美国撺掇盟友“围剿”华为,说服其盟国的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供应商们避免使用中国华为的电信设备。
然而围剿并不算成功。“目前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应商,那就是华为,”英国大型运营商英国电信集团(BT Group PLC)首席网络架构师尼尔·麦克雷(Neil McRae)说。
拉斯维加斯时间1月7日,英特尔在 CES 上宣布即将推出 5G 芯片。而 5G 对于华为来说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巨头混战,对于修炼内功、深耕行业的华为而言,不惧交战。
国家政策之光普照下,AI企业暖冬继续
2018年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爆发的一年,AI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到了2019年,一部分缺乏核心技术、没有深深扎根于行业的“春笋”们将会失去养料而枯萎,剩下的强者将会愈发强大。
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寒冬对于我们的影响并没有外界想象那么大。实际上2018年我们不仅没有缩招,反而处于扩招阶段。”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比为1:10,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将达到500万。在国家政策的关注下,这样的趋势将延续下去。
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深耕有着多重含义:可以分为L1~L5五个阶段,是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是要有领先的学术成果,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这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根本,也就是L1;
L2就是技术的领先性得到行业的验证,才能真正体现技术的价值;
L3就是商业落地,产生经济价值,从而为整个社会为整个国家做出贡献;
L4是能够占住行业入口,有掌控力,引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的发展,制定这个行业的标准,在行业内有着引领者的地位;
到了L5形态,企业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生态圈,其它公司以它为标杆来研发产品,附庸在其周围,这种企业就是生态的掌控者。
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的头雁,就是引领者,也就是未来的生态一定会围绕在人工智能的核心企业周围。而人工智能企业就是通过从L1到L5的一步步前进,最终建立一个生态圈。
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渐成熟并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随着多种生物特征的融合,每个设备都能更聪明地“看”和“听”。生物识别和活体技术也将重塑身份识别和认证,数字身份将成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以刚刚文中提及的云从科技为例,在L1学术研究方面不仅有人脸识别技术3D结构光、跨镜追踪等一系列技术,同时在语音识别领域刷新了世界纪录,“看”+“听”=智能感知闭环。
同时掌控了行业入口,其服务包括农行、建行、中行、招行总行等全国400家银行,在全国大部分枢纽机场部署刷脸安检、刷脸登机系统。
1月3日,浙商总会会长马云在出席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时指出,面对2019复杂变化的宏观形势,企业越要修炼好自己的基本功——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 苹果AR眼镜项目受挫,高管疑虑重重,项目取消引热议
- 周鸿祎揭露美国对DeepSeek的过激行动:警惕对抗升级
- 日产与本田整合猜想:二月中旬揭秘全新合作方向,汽车市场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 OpenAI即将发布满血版o3?科技爱好者们拭目以待!
- 马斯克新模型挑战OpenAI和谷歌:Grok 3 AI即将颠覆AI界
- OpenAI新融资引爆科技圈:估值飙升至3000亿美元,新一轮巨额融资将至
- 过年回家,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受到热烈欢迎,横幅拱门齐聚一堂
- 2025年春节档黑马涌现:哪吒领跑,多部十亿电影诞生,票房竞争激烈
- 三星电子利润暴涨!2024年归母净利润高达33.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31%!
- DeepSeek揭秘假新闻:向360及所有中国科技公司发出倡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