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北京 7月13日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2015年6月MEF发布了第三份全球移动货币(Global Mobile Money)报告,该报告调查了全球15个国家的1.5万移动用户。不出意外,报告标题依然是移动银行和移动商务继续增长。
报告称,69%的移动媒体用户通过移动网络进行银行活动,同时66%的用户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交易。移动货币在不同地区的定义有所不同。MEF将其大致界定为店内支付、在线支付、P2P支付、运营商账单支付、移动服务端支付和移动钱包支付。
在整个发达市场,设备渗透率和基础设施都足以支持个人之间、以及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移动交易——NFC支付为店内移动交易提供了机会。在多数发达市场,便利性和即时性是关键推动力,但没有通用和全都适合的因素。同样,一些移动货币命题如运营商账单对没有信用卡的消费者来说依然很重要,或者用于在应用店购买应用和购买在线内容。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NFC不断增长的同时,零售商如何与会员卡、优惠和奖励等在商业大街依然重要的其他关键零售元素一起使用移动货币。一个例子就是星巴克的专有支付应用,每周处理了1600万用户的超过800万笔移动支付。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交易完成后应用会自动在用户设备上记下会员积分。
在移动为主的市场,情况非常不同。Mpesa和Fundamo等服务在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引发了移动货币革命。很多没有银行的人口还在积极使用功能手机访问移动货币服务和支付实物商品、账单支付、P2P转账或使用数字商品和服务。在移动为主国家,移动货币使用超越了发达经济体,快速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这些国家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已经创造一批额外的颠覆银行和零售业的移动机会。例如,在印尼80%的受访者提到了移动银行活动,在尼日利亚、肯尼亚这个比例分别占到85%和93%。报告还显示,在移动货币市场店内支付依然相对比较小。但最近三星Pay、Android Pay发布和苹果扩张Apple Pay,这无疑会改变。
MEF的2015年度报告从如此多不同的模式和使用方式中,选出了9个主要的全球移动货币推动力和趋势:
1、店内支付,虽然当前还微不足道但显示出了未来前景。12%的人在最近6个月里进行了近距离支付,4%的人通过NFC这么做,7%的人使用商家的“即插即用”设备或移动服务端设备支付。另外5%的人称,他们通过移动会员卡计划如星巴克的移动应用支付。
2、消费者依然不知道他们需要移动钱包的理由。研究显示,有关移动钱包命题公众存在迷惑。18%的人不知道移动钱包是什么,15%的人不知道怎么用,15%的人说“认识的人里没人用”。
3、社交是商务的未来。移动用于社交媒体服务的影响很大,24%的功能手机用户和15%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社交媒体页面是他们移动商务的第一目的地。
4、消费者不信任威胁到移动货币的发展。34%的消费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11%的人“不信任移动货币的安全性”,9%的人害怕泄露太多私人信息,8%的人称这些系统不安全,6%的人不信任商家。
5、消费者将消息应用作为新的购物窗口。56%的人喜欢在应用内购物,而不是在移动网站。消费者在消息应用内花费大量时间,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消息将是移动商务下一个家。某些这种服务已经成为商务渠道。如Line在亚太地区允许用户将消息账号与信用卡捆绑,他们可向朋友转账或在特定商店购买商品。
6、第二屏幕成为购物机会。94%的人认可在浏览手机时也使用其他媒体,其中看电视占42%。14%的人称,他们进行购物或商务活动,而32%的人称他们在寻找与同一内容有关的信息。
7、重塑商业大街。58%的人称,他们在浏览手机时发现了想买的东西,然后在商店购买。有趣的是,同样比例的人进行了展示屋购物,其中28%的人在商店用手机购物。
8、如何使用银行服务。69%的人当前在手机上使用某种形式的银行服务。最大的活动依然是最基本的服务:28%的人查看账户余额。但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更复杂的活动,如账户之间的转账(18%),向其他人转账(16%),申请贷款(9%)。
9、无缝认证和便利性很重要。32%的人表示,移动货币很方便,显示出购物时人们对速度和即时性的看重。支付提供商也意识到服务应该尽可能无障碍。也许指纹提供了解决方案,对很多人来说,这代表着一键购物的最佳机会。苹果已经在iTune交易中支持这个过程,2014年夏天,苹果向第三方提供了TouchID API,iPhone用户能使用指纹登录他们喜欢的应用。但目前该功能限制于访问而非支付。然而,随着Apple Pay的出现,这一阶段也许不可避免。(木秀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