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企业级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爆发性增长,归结原因不外乎三点:首先是网络能力,伴随通信基础网络建设逐渐增强,无线网络即将迎来5G时代,有线网络百兆日趋普及,同时三大运营商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实践“提速降费”,对于用户而言,使用网络和流量不再是“奢侈”的事情,这也为互联网创新和服务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源于客户需求,各行业的转型升级浪潮要求通信方式变革,适应业务创新的需求,企业内外部沟通已从早期单纯的话音、短信等逐渐发展为基于互联网形式的即时通讯、实时音视频等多种交互方式,这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创新,更是企业级客户的实际诉求,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改革也在快速推进,未来ICT技术将成为像水电气一样的基础设施,供信息化转型的企业随时随地随需使用。
最后是技术革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传统的互联网产业格局,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新技术实现自身的产品能力升级,以此在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中占据核心位置,深入推动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版图的扩张。企业级通信服务也是如此,正在从简单的办公交流,逐渐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体系和应用领域,企业级通信未来无疑将朝着云化、全融合、全场景的方向驶去。
正是基于以上市场诉求,企业级通信市场成为了各方高度关注和逐鹿的重要领域,当腾讯、阿里等BAT巨头纷纷从To C端转头攻入To B市场后,企业级市场注定是波澜不断,谁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什么才是企业通信下一个“黑科技”,业界拭目以待。
艾瑞调研报告显示,在国内即时通讯云业务市场统计中,融云位居市场占有率榜首,这已经是融云蝉联第一的第四个年头。提起融云,也许业界对这家公司并不十分熟悉,但在企业级通信云服务市场上,融云可是一名合格的“老兵”。
融云成立于2014年,自成立之日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即时通讯云”,由于该公司的技术骨干全部出自当时的飞信团队和三星研究院,这让融云在即时通讯技术拥有了天然的核心技术实力,可以将高质量的即时通讯能力封装成SDK提供给广大开发者和产业合作伙伴。
正是凭借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低调的融云先在互联网市场打开局面形成了市场深耕,然后又于2017年拓展至企业级市场,渐渐形成了稳固的客户群体,应该说,口碑先于品牌建立。
如今,在融云公有云平台上,日常活跃人数已经超过了7000万,平均每小时的信息交互量近10亿条,融云SDK触达用户数全球突破30亿。能够拥有和运营如此庞大用户基数的通信云平台,除了要感慨下中国这一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之外,我们更好奇的是,融云是如何做到的?
近期,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独家采访融云CTO杨攀,解开企业级通信服务独角兽——融云背后的技术奥秘。
融云CTO杨攀(右)接受通信世界采访
企业级服务“理想美好,现实残酷”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7.20亿,较2016年底增长5395万,增长率为8.1%。在如此前景可期的市场发展下,来自IT、互联网乃至电信运营领域的企业都看准了企业通信服务这块“大蛋糕”,希望在未来盘子做大时分得一杯羹。
然而“理想美好,现实却残酷”,企业级服务是典型的非标服务,这意味着每一家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提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化需求,而如何能够满足这些非标需求则是很多“后进者”的市场门槛。毕竟对于那些互联网企业以及电信运营企业而言,一直提供的都是标准化、通用化服务能力和平台。
而在医疗、教育、金融、游戏、房产、智能硬件等众多领域已经积累众多行业客户的融云却深谙企业级服务之道。对于制胜的秘诀,早已身经百战的杨攀似乎有太多感受,但总结起来只有两句话:对技术心存敬畏之心,唯有客户不可辜负。
“这两句话也是融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我们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对于技术的不断追求和突破是融云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所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会谨记,唯有不断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产品,才是融云对于客户服务最好的诠释和表达。“杨攀如是说。
据了解,融云的即时通讯服务集成融云SDK,可实现单群聊、私信、红包、图片、语音和小视频等通信能力,也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以及个性化的定制,同时融云提供开放平台与主流办公软件如OA、CRM、ERP等服务商实现对接,让通信真正融入企业流程和日常运营,帮助企业实现办公与沟通的高效协同。
据悉在过去,融云主要以互联网客户为主,但近几年,伴随国内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传统企业和政府机关对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了更明确的需求。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内部流程改造,成为了很多传统大型生产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命题。融云从中看到了商机,在2017年大跨步挺进了企业级市场,依靠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平台运营能力,融云实现了企业级服务的快速扩张,成为了IM“亿级俱乐部”的重要玩家。
融云企业IM应用场景
玩转企业级通信先过“亿级”门槛
为何企业级通信服务市场一定要提及“亿级”这个数量单位? 能够支撑每分钟10亿条高并发场景是通信云的“试金石”,是考验通信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融云在公有云市场通过为客户服务经受了“亿级高并发” 的考验,这种能力为企业通信级市场提供可靠保障。
一些体验过企业IM的用户告诉记者:在信息化转型需求下,很多企业办公信息化提供商都声称自身具备IM能力,但问题在于,每当迎来高峰时段或登录用户太多,系统就会出现各种“不稳定”,严重时甚至还会宕机。
也就是说,提供企业级通信服务并非难事,但如何在高并发、大流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才是核心所在。目前,尽管市场上能够提供即时通讯、实时音视频服务的厂商有很多,但深究起来,真正能够支撑“亿级高并发”的平台,也只有微信、融云等少数几家企业而已。
对于极度苛求服务和质量的企业客户而言,对出现“卡顿、丢包、延时”等问题都是“零容忍”——任何一次微小的网络抖动或者数据丢包的背后,所影响的可能是大型企业的跨国谈判、关键行业领域的一次重要数据传输。
这是企业级通信云服务的特殊属性,也是很多通信云服务商对于企业级市场望而却步的主要门槛。高质量、稳定性、安全性——企业客户对于通信云服务的核心诉求从未改变。融云深知其中道理,对于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歇。
杨攀告诉记者:融云的员工里,80%都是技术人员,我们还特别成立了一个团队,主要职责就是通过AI算法去分析所有能够获得的链接质量日志,网络日志等,针对那些网络崩溃和异常做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然后在下一个版本进行迭代和优化。“虽然每次只能优化一点点的问题,但日积月累下来却能够产生质的飞跃。”杨攀这样表示。
安全和可靠是企业级通信服务首要保障
安全和可靠是企业级通信服务的首要保障,为此融云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精益求精,首先在平台搭建上,融云通过成熟的私有通信协议和完善的代码结构,实现了亿级并发的高性能、分布式的微服务方式、集群化的部署;在系统稳定性方面,融云选择与全球最优秀的IaaS云服务商联手搭建通信加速网,对数据进行透传,不涉及传输数据的落盘存储,并且传输链路进行了加密,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了网络延时和网络丢包等问题;在安全性方面,融云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四层五防”安防体系。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运营打磨,如今融云的通信云服务能力在业界已经有口皆碑,同时也成为业内唯一一家公开向客户承诺“信息不丢、不重复、不乱序”的企业。
据悉,融云独有的“四层五防”安防体系,即为客户建立了从客户端、链路、服务器到运维管理全维度安全防控;下沉到业务层,融云还针对客户以下五种场景进行安全防护,由此可以避免通讯链路被窃听、客户端被破解、信息存储被盗取、认证信息被窃取,甚至是员工手机丢失造成的信息泄露。
业务升级从“即时通讯云”到“互联网通信云”
在融云看来,当下企业级通信服务正在迎来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期,传统的即时通讯服务在ICT新技术的带动下实现进阶。为了抢占产业核心位置,融云在今年开辟了全新赛道:在原有的即时通讯业务基础上,引入了实时音视频业务线,实现了基于IP通信的全场景通信能力,融云的业务赛道也从“即时通讯云”拓宽至了“互联网通信云”。
融云全新定位:安全可靠的全球互联网通信云
在杨攀看来,增加实时音视频业务线是大势所趋,电信级网络不断拓宽已经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平台,人们线上交互沟通的方式也在更新迭代,正从最初的图文短信到语音通话,发展为如今的视频交流,乃至即将到来的物联网通信。
“融云看到了这一趋势并将其引入到企业级市场,希望借此为客户实现全场景化的通信能力,以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的方式帮助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杨攀如是说。
据介绍,目前融云的实时音视频业务主要包括实时音视频通话、千人会议、会议控制、互动白板、屏幕共享、录音录像等功能。同时可以对接语音转文字、人脸识别、CDN推流等系统。融云实时音视频具备部署简单、扩展灵活、容错容灾、网络优选与弱网对抗等技术优势,以保证低成本地输出高性能的实时音视频能力。
有了实时音视频业务的加持,融云也可以定制出更加贴近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不会盲目扩张,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企业通信市场的每一步,以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通信赋能。”杨攀这样表示。
据悉,为了保证全球通信服务能力的提供,融云也在全球设立了多家数据中心,具备3000多个加速点,其通信网络已经覆盖全球233个国家及地区,为中国“出海”企业和拥有全球化运营需求的企业提供全球化通信加速网络的唯一选择。
融云全球通信服务覆盖233个国家及地区
而在未来,性能和安全依然是融云产品不变的服务理念,融云将依托自主搭建的全球通信网络,通过混合云的模式为各类客户,打造让客户放心的“全球互联网通信云”,以“敬畏之心”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力量,实现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蚂蚁集团架构大调整:CTO线变革引领技术新潮流
- 蔚来智能驾驶重大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从"半成品"到"端到端"解决方案革新
- 滴滴致歉“臭车”事件,日产本田合并谈判引关注,新车市波澜再起
- 三星助力国内手机厂商争夺高端市场,竞争升级,谁将脱颖而出?
- 美团骑手过度疲劳工作?强制下线跑单超时者,保障骑手健康与安全
- 王自如离职风波揭开真相:董明珠批绯闻无聊,职场风波需理性对待
- 2024车市冷静观察:十大热门车型背后的真实故事
- 中国云服务市场风起云涌: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三强争霸,市场份额七成谁主沉浮
- 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全面推进:腾讯回应:逐步灰度测试中,小心谨慎不冒进
- 雷诺集团权衡日产与本田合并:利益最大化需谨慎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