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电视距离普及还要多长时间,这或许是LG公司最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在过去的数年间,LG在OLED电视领域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但市场上却反应平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LG日前正式携手谷歌,希望以此来推动OLED的市场普及,但在业内专家看来,真正困扰OLED电视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高昂的成本,若在此方面未能有所突破,OLED电视困局将难有改善。
携手谷歌推广OLED电视
国内彩电厂商目前正借助彩电的智能化,走向靠内容、广告营收的新时代,而LG却还在思考如何通过视频内容的广告,推广自身电视产品。
上周,LG宣布将与谷歌合作推广OLED电视。利用谷歌的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和其他工具来推动市场对OLED电视的认知。LG方面表示,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扩大OLED电视在全球的销量。
尽管OLED电视备受业内关注,但是由于OLED面板生产的良品率迟迟难以提升,使得OLED电视价格售价较高,市场表现迟迟未能有所突破。
据第三方机构Display Search的数据,2014年OLED电视全球市场销售量为7.7万台,这一数据与全球一年2.4亿台的电视销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近年来在电视领域,LG几乎将所有的研发资金和投入都用于OLED方面,不管是在4K还是智能化领域均落后于三星和众多中国彩电厂商。如果OLED不能尽快给LG带来回报,将严重影响LG整体业务的发展。
欲破“无底洞”投放困局
OLED技术其实并非LG一家研发,三星、索尼、松下等企业都投入过精力进行研发,但由于生产技术复杂,OLED电视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OLED这块大蛋糕看似很美,但是想要吃下并不容易。
为了攻克OLED电视的量产技术难题,2012年索尼与松下不计前嫌,宣布共同开发OLED电视量产技术。然而合作时间仅一年,2013年OLED电视合作协议期满后,双方便未再续约。三星方面在2014年,也曾一度宣布暂时放弃OLED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而将重心转至量子点背光技术的LCD电视。
同行们都打了退堂鼓,但是LG电视却固执地没有放弃,依旧不断地将公司的主要精力投入到OLED电视的研发上。今年3月,LG电子中国营业总裁李东善指出,OLED是LG全集团的核心产品,2015年将继续集中资源发展OLED技术和产品。
然而“无底洞”似的投入却一直未能给LG带来利好,反而将整个企业拖入亏损困境。据韩国证券机构预测,LG电子2015年二季度的运营利润可能和一季度(3052亿韩元)维持同等水平。同比2014年二季度,LG电子的业绩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LG方面也表示,公司业绩下滑与电视机业务表现疲软有关。
调研公司WitsView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彩电销量中,三星市场占有率为22.8%,LG仅为14.9%,要远远低于前者。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看来,LG联合谷歌推广OLED,也许就是希望先通过撬开OLED部分市场,打破当下只“投入不产出”的困局,然后慢慢图谋如何发展壮大。
OLED取代液晶还为时过早
早在2014年,LG Display公关部部长李重焕曾表示:“我们将非常自信地把一切投入到OLED上,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几年内,OLED最终将会取代液晶电视成为市场的主流。”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观点恐怕过于乐观。相比液晶电视来说,现阶段OLED存在良品率低、价格高、寿命短等诸多问题,这注定了其短期内取代液晶电视几无可能。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表示,无论是液晶还是OLED电视,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决定因素肯定是性价比。目前一台55英寸的OLED电视价格要比一台液晶电视高出5-7倍。但双方画质并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他认为,OLED电视至少在10-15年不会取代液晶电视。
飞利浦电视中国区产品总监周永翔此前也指出,目前OLED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是良品率低,这直接导致了OLED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无法接受终端产品的价格,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京东商城也发现,目前LG共有两款OLED电视在售,均为55英寸,售价分别为17299元和16999元;而同样是搭载创新显示技术的海信ULED电视,55英寸产品售价则只需10999元和12999元;另外,海信、创维、长虹等55英寸主流液晶电视,价格则在3000-5000元。显然,OLED电视仍属于“天价电视”。
“价格是决定彩电成为市场主流的关键因素。”洪仕斌指出,过去两年间,国内智能电视普及十分迅速,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内容和智能系统,而是在于价格。乐视之所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实现了年销量超百万的成绩,正是因为其超低的硬件定价。
梁振鹏建议,LG电子应该纠正企业发展重心,降低OLED电视的研发推广力度,转而将其作为一个技术储备,在公司风险评估允许的情况下投入小金额维持。将更多的资金和发展重心集中在液晶电视方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