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动能、新发展,无疑成为当下经济发展最热门的议题。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定义这次始于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发展转型。驱动这场深刻而系统性变革的,正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世界经济论坛将带来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的技术动力,归纳为物理类、数字类和生物类。物联网(IoT),正是联结这场变革中物理和数字应用,甚至生物技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同的技术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引爆更大的创新活力。
物联网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技术上的突破,解决前端设备的能耗问题。我国的高人口密度,可以摊薄技术的使用成本。同时,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AI)算法取得的巨大进步,给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输入方式。这些都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落地应用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
人工智能化的物联网(AIoT),是AI和IoT这两种有天然匹配性的前沿技术良性融合的结果,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将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水大鱼大到静水流深,顺势起航正扬帆
“水大鱼大”,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对过往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容。而后被财经作者吴晓波借来,用十年间中国民营企业的变迁做缩影透视改革开放从“而立”到“不惑”的新景象。
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经济,喻作一条河流。前三十年,这股河水从源头出发,以涓涓细流之姿穿越险谷高滩,在激荡中水势愈大。过去十年,流过高峡平湖奔流向前,水大河阔,景象波澜。大水追求着速度,也卷起波浪;大水之中必有大鱼,也有不适风浪游鱼和行船。
2008到2018的十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制造业和互联网成为全球名片。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中,同样有彷徨。如何突破振兴经济的路径依赖,纾解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考验。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五年前的11月,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中国经济这条大河流入平原。地形改换,奔流的水势放缓,而水域仍宽;大河与周围的支流水系相汇,向内扩容,静水要流深。
“十三五”开局,经济结构的改革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到了攻关期,迫切需要重大创新来为发展动能添薪续力,焕发中国经济 “韧劲”。
与周其仁齐声比肩的中国经济学界有识之士发起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对中国经济在新方位下,突破增长迷雾,寻求新的平衡方式有一重要判断,是“创新驱动发展”。
与新技术融合,向创新要动能。全新的技术要素,可以看作汇入大河的支流,“新一代人工智能”则是目前众支流中水量颇大的那条,而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正为这条支流汇入大河主干提供加速度。
市场上的经济主体,如同河流中的游鱼或行船。如今在人工智能这条支流上,技术不断成熟,水大而不急;政策的东风也已徐徐吹起。新一代人工智能要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致力于此的企业,正是好时机,顺势正扬帆。
流量红利到产业升级,因势而谋、国之所需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变奏曲已然奏响。
拥有8亿网民的中国,用流量红利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蓬勃,造就诸多行业神话。两年前,从科技界飞出了一只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黑天鹅”,名字叫做阿尔法狗(AlphaGo)。自此,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生物医疗、新材料等等迎着技术变革的曙光的领域,开始接过移动互联网O2O的接力棒,成为新的被追捧对象。
今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科技改变一座城的“杭州故事”和一架飞艇的升空,标志着其物联网战略布局的大幕拉开。10月24日凌晨,马化腾在知乎发问未来十年基础科学突破会如何影响互联网产业;一周后的10月31日,马化腾发表公开信公布腾讯战略转型的新目标,从消费互联转向产业互联,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在腾讯公布新战略的一天后,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表态,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从“All in”转向“落地”,百度大脑要落地三大基础产业。
中国互联网界的巨头们,纷纷把目光从聚焦消费端的流量转向更贴近产业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两条赛道在今天的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自明。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都在提赋能。但二者赋能的效果,或者说给产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方式不完全一样。
“互联网+”更多地解决了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大改善,优化资源配置。而“人工智能+”带来的是产能的提升,是供给侧的改革。
众所周知,需求侧拉动增长的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动产、基建等产业,是投资的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则是代表中国消费升级的奇迹;出口全球的“中国制造”,就更无需多表了。
对应需求侧的“三驾马车”,供给侧改革有“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从这四个要素出发改革任务总结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意味着增长结构调整;去库存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去杠杆是为了防风险;降成本则必然要提高效率;而补短板则是要在运营和质量上求发展。这五大任务反映着要质量、提效率和转动能的改革目标,而科技正是驱动变革的关键力量。
国家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要发挥“头雁”效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落地应用、完成赋能的人工智能,而不单是芯片、算法这些硬件和技术本身。人工智能化的物联网联通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在新技术和传统行业的交点上落子布局,也就正是产业升级大势下的国之所需。
一枝独秀到平台生态,借势结起“朋友圈”
想象一下,当一栋建筑有了“温度”,会是怎样的场景?
夏日早晨,商场开门迎客。管理人员在中控室里轻点一下鼠标,便打开了整个商场的中央空调。这一键开启的,并不是设置了统一固定温度的普通空调,而是会在运行时能根据温度、湿度,自动调整至最优状态“智能款”。逛遍商场的每个角落,都温度宜人,不会在人多的地方感到热,人少的地方觉得冷。
要实现这些,其实并不需要管理人员做太多。整个商场安装有上千个传感器,随时监测,并第一时间把温度、湿度数据反馈到智能管理平台,后台自动对空调进行调节。换句话说,商场内不同的位置,根据不同时间段,人流量不同,出风量不尽相同。
这栋“有温度”的智慧建筑,是位于重庆观音桥的大融城。“火炉”重庆的夏天,大融城的这点儿“智慧”每天可节电约20% ,节电量高达5000 多度。空调之外,整个大融城的设施设备、通行、停车以及物业管理等的应用系统,也安全有效地完成智慧升级。最终降本节能又增效,电力能耗一项上的运营成本可降低15%—30%,人力运维成本减少40%。
从公共建筑回到日常居所,再试想一下社区里的智能场景又是什么模样?
出门或回家,不论车辆还是行人进出社区,都只需要手机上一点或是一刷。通行的数据和社区里监控系统的人脸识别数据,都实时地反馈在辖区民警和社区管委会的智能管理平台上,一旦出现“黑名单”人员或者连续几天都出现的“外来者”,民警就会收到预警提示。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如果连续几天未出现在平常活动的户外区域,后台就会自动提醒居委会管理人员进行定点走访。此外,社区里的烟感器、消防栓、井盖、电弧等设施也都装上了感应芯片,出现异动就会第一时间 “报告”,既精准又有效,让隐患及时消除。
这个“懂人情”社区,在上海徐汇的田林十二村,是全国智慧社区标杆案例。人、车、房、物数据实时采集、人群动态可视联动、管控人员动态跟踪、异常状态实时报警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小区的人口管理及安防预警工作效率。
这两段故事里的“智能”,都是前端的物联网设备与通用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结合具体场景落地应用的直接展示。实现这些“智能”升级的,是致力于打造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的特斯联科技。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落地,一方面去应用优秀的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能深度理解终端场景,把脉不同场景的具体痛点,最终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产品。
△特斯联——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
2017年11月,15个部委合力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到今年9月,依托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商汤集团,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所谓的“平台”,是不止步于完成“从0到1”,更要“从1到多”去构建生态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平台企业价值在于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增长陷阱,避免产能过剩导致卖方市场弱化,实现多方共赢。
人工智能物联网要实现赋能传统行业,助力产业升级,需要完成一个“数据产生与收集——联接传输——智能决策——释放产能”的闭环,最终产生价值。而这一价值,也将覆盖链条中从算法层到产品层的各个环节,最大的受益者还将借助技术要素完成升级的被赋能行业本身。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新的增长机会将来源于联接之后的大量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物联网正提供这样的机会,让这些数据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在特斯联搭建起的生态平台上,聚集头部技术,携手传统行业。正在借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结起“朋友圈”,把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落地应用到更广阔的场景中,共同迎接产业智能化带来的新增长。
时代机遇和大势所趋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会在多久之后的未来长成如何模样,谁也无从给出定论。探寻“势从何处来”,是尝试站在未来看现在,迎着趋势和变化去摸索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把战略布局在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特斯联,相信日拱一卒,终会功不唐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