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到2018,从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到年营收过千亿的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可以说,60年来,长虹一直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长虹更堪称是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
在10月27日在绵阳举行的“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更宣布要在2025年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目标。暨:在主要产业继续稳居国内第一集团的基础上,并培育出一批细分行业冠军;2025年的利润总额要在2020年2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倍增;销售规模要在2020年1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在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
面对来自互联网的跨界竞争和自身转型升级压力,此次敢于制定如此宏大且目标明确的未来发展蓝图,长虹,这面国企改革的旗帜又将指向何方?
推进国企混改,以体制转型打开企业改革突破口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那样,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对着新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面对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长虹最根本的解决方针是不断深化推进改革,积极推进混改工作的实施。
“混”是手段,“改”是目的,在以“深化国企混改”为主线推动企业转型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长虹的的思路十分清晰。在发布会现场,长虹董事长赵勇表示:“长虹将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落实控股集团层面混改,并依据已有的多个上市公司平台对现有产业进行重组,全面推行骨干员工入股。”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着积极实现混改的深入推进与顺利实施。
首先,长虹将明确并坚持自身“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企业定位,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挥不同种类的资本的比较优势,实现这些资本的协作制衡、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长虹未来将进一步致力于引入行业高度互补、具备雄厚资金与科技研发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达成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协同,利用长虹成熟的平台、品牌、技术和渠道,结合战略合作方的灵活机制和内在驱动力,实现优势的融合,将合作效果从“1+1>2”升级为“2的N次方”;
不仅如此,长虹还谋求通过混改增强企业的市场化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有效的高层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为自身长远规范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同时,在推进混改的进程中,长虹还将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并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上下联动、全面发力,以更强的整体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整体竞争力,激发企业活力。
突出主业、完善治理、提高效率、强化激励,长虹的混改思路不仅涉及相关企业的体制机制转换,更涉及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市场元素的活力激发,效果可以说非常更值得期待。
深化产业升级,以产品转型开拓“中国智造”新空间
当前,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全面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以长虹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不仅需要不断进行体制改革,更担负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一般在25%以上,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约为15%。也正是有鉴于此,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在这方面,长虹这面改革开放的旗帜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长期以来,长虹始终坚持以“产品智能化+服务个性化”作为发展重点,用终端给服务赋能,用服务定义终端,依托庞大的产品量及用户规模基础,不仅走出了“家用”这个概念,也走出了“硬件”这个概念;同时,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长虹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为互联网企业和新经济企业提供OEM、ODM、工业OBM服务,已成功转型成为新经济、新动能的工业支撑。
积极转型,成绩斐然,但面向未来的长虹,还远远不满足于此。在本次“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再次阐明了产品结构转型的未来路径,即“加速产业结构转型,退出不符合长虹发展方向的产业,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长虹将在现有终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全面进入网络连接,通过持续强化技术升级,做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电业务,拓展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门类,建立获取用户数据的能力,并持续打造用户运营平台,完善基于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五位一体智能生态,推动服务型制造。
另一方面,长虹将继续深入建设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务能力,推动内部业务活动全面“云化”,并开放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务资源,促进线上云平台与线下服务资源充分融合,推动长虹转型为面向行业的“端云一体”集成服务商。
面向服务的制造转型,从单纯产品盈利向“产品+服务”的生态运营模式转换;面向制造的服务转型,使能力平台化、商品化,实现围绕产品、服务、平台运营一体化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总之,正如长虹董事长赵勇曾说过的那样,“未来,长虹会是一家大数据企业,或者说是物联网企业,也将是面向行业的云服务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