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发改委发布了《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大数据智能化领域2018年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的通知》,获得认定的研究中心名单正式出炉。由海云数据重庆公司牵头,联合重庆市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共同申报的“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与服务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跻身名单行列。
据悉,工程研究中心将围绕着创新开放平台、工程转化中心、人才培育基地和产业促进中枢四大部分,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驱动重庆市乃至全国政务数据整合、开发与再利用,促进智能政务产业发展。
此次“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与服务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成功是海云数据顺应国家、重庆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当前,大数据、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要发展理念与战略目标。而重庆正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在大力推动智能化的路上,政务智能化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政务智能化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面临着机制和技术共性的问题,比如政策法规不健全、融资管道不畅通、资产底数不清晰、技术标准不统一,调控机制不完善等等。其次,面临着传统信息系统治理的问题,全国各级部委和地方单位积累了大量传统架构的信息系统,此类系统开发年代不一,技术架构不一,底层数据不一,导致其功能和数据很难共享开放。最后,面临着共享服务无序失控的问题,比如对全域数据共享交换态势和数据资产分布的难以洞悉以及数据资源冒用、滥用、复用问题难以解决。
海云数据牵头成立“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与服务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海云数据数字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葛学峰表示,“海云数据提出的战略理念与发展目标是一云汇聚,一网融通,一数一源,一站通办。我们此研究中心下面有四大平台,创新开放平台是面向重庆乃至全国,提供智能政务的数据迁移/汇聚、数据治理、数据融合、微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的开放平台;工程转化中心主要提供智能政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咨询、应用示范,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进技术扩散和创新标准的辐射中心;人才培育基地主要打造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政务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大数据、智能政务产业人才输出;产业促进中枢以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为引领,集聚智能政务产业的上下游资源,引领重庆高新兴产业发展。这四个层面的部署,与重庆市对研究中心的总体要求是完全契合的。”
据悉,2016年海云数据参与了贵州省政务共享交换总体规划,2017年完成和参与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等国家标准6项,智能指挥调度标准5项,2018年,海云数据指挥调度平台首次亮相数博会,面向国内首次发布,获得了央视《新闻联播》《财经频道》《人民日报》《贵州卫视》等权威媒体的多次报道。不仅如此,在今年,海云数据的政务数据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还相继在宁夏政务中心、银川行政审批、内蒙政务大数据、安徽信息中心完成了落地。
海云数据CEO夏耘表示:“海云数据专注于新技术行业应用落地的践行与创新,让AI与大数据成为一种能力,真正帮助政府与社会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此次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与服务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的成功建立,是海云数据向重庆乃至全国智能政务领域进一步迈进的里程碑,也凸显出海云数据在过去几年中在服务升级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的巨大提升。”
当下,各行各业都已经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所加持,作为重庆智能化企业中的明星企业,海云数据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入专家团队、资本资源等各方资源,共同打造重庆大数据可视分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构建以重庆为核心的中西部大数据可视分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相信随着“智能政务数据调度与服务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的逐步展开,海云数据将不断推出更多智能化全新技术,引领重庆大数据市场,助力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新智能门铃:带Face ID、自研W-Fi芯片,安全与科技完美结合
- 天马科技果链新身份:苹果HomePod供应商,LCD屏成本仅10美元,真实揭秘
- OpenAI GPT-5研发遭遇困境:成本高投入低,预期效果不尽人意
- 保时捷将重新评估电动汽车计划:销量下滑,市场挑战加剧
- 美团旗下微信社群团购业务年底停运,揭秘行业变局
- 李斌直言不讳:萤火虫三重奏大灯设计拒绝iPhone影响,彰显独特魅力
- 微软探索Xbox游戏掌机:第三方厂商洽谈,打造全新游戏设备,颠覆传统游戏体验
- 阿里巴巴非洲首站开业:摩洛哥市场新机遇,探索未来商业新模式
- 蔚来设计师回应萤火虫三眼大灯设计争议:不模仿苹果,坚持创新之路
- AI仿冒名人带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踩“雷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