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联合主办的“全球科技青年论坛——Meet 35”在北京举办,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受邀参加并发表演讲,分享了他对于AI价值落地是否应该做To B的思考。
作为一家AI语音赛道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李志飞2012年创立出门问问后,便坚持选择了软硬件结合的To C商业化道路,希望推动智能语音更早、更直接的让消费者使用到。但路径的选择并不是商业的边界。To B的市场是大多数AI公司的选择,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每年面对媒体,李志飞也常常会被问到——“To B, or not To B”。
会不会To B?什么时候To B?李志飞今年用行动做出了回答。出门问问今年陆续开启了系列To B业务,推出了AI语音芯片模组、AI智能客服、AI智能反欺诈等一系列To B的智能语音解决方案。
而为什么现在To B?出门问问To B的独特优势在哪里?在本次论坛上,李志飞首次给出了详细解答。
如今,随着AI技术、环境和用户认知度的变化,AI语音交互已经开始成为普适性技术。“站在新起点上的出门问问,今天的商业战略选择是To C + To B。”他说。
“To C的体验,To B的商业”。出门问问所采用的To C+To B并行策略,是以To C为主,To B为辅。而在To B的商业上,出门问问也区别于一般体验比较糟糕的公司,能够提供To C的体验。李志飞表示,To C的体验是出门问问做To B的优势所在。过去几年长期To C的积累,为出门问问积累了自主完整的技术栈,带来了快速定制的能力;积累了软硬结合的终端产品,带来了一站式服务的能力;积累了消费场景的经验,带来了提供完整用户体验的能力。
这些都是传统纯To B的公司无法做到的。目前一个很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公司为To B客户提供的应用体验并不好,而出门问问能够把消费级的体验和服务结合起来,提供给客户一个完整的产品体验。
具体如何实施呢?李志飞给出的答案是“向上游深度集成芯片,赋能更多To C设备;向下游深耕技术方案,绑定更多To B场景。”
李志飞调侃道,To B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关系”,而To C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全面”。在拥有同样AI技术资本的时候,做To B意味着必须先要通过层层“关系”拿下客户,在拥有足够客户建立足够案例之后,才有了真正To B的敲门砖。而To C虽然要求的能力全面,但在这个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却更有机会能够凭借技术和产品创新,做出规模化。
这也是出门问问过去To C背后的逻辑——快速找到可掌控的AI应用场景,建立技术、产品与商业的正向循环。由于拥有着全栈式AI技术和软硬结合的核心竞争力,To C这条路,出门问问走的水到渠成。
2012年,出门问问创立后,在短短一年内做完了AI技术积累后,便尝试将AI技术落地到To C的消费级场景。2013年,出门问问进行了微信服务号、手机APP、Google Glass、Wear OS平台等多种形态的语音助手产品探索。2015年,出门问问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软硬结合产品智能手表TicWatch,首次完成了技术、产品、商业的闭环。
此后,出门问问围绕可穿戴、车载、家居等可掌控的多场景,更新了TicWatch系列,推出了智能耳机TicPods系列、智能音箱TicKasa系列、智能后视镜TicMirror等软硬结合产品,进行更大规模的产品迭代和商业循环。
据了解,出门问问的软硬结合产品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进入全球包括BestBuy、Challenger在内的3000多家主流线下渠道商店。其中,TicWatch已成为全球第4大智能手表品牌,并常年蝉联美国、日本、英国亚马逊智能手表畅销榜第一名。TicPods Free在海外更创下TWS耳机众筹金额第一名的纪录。
To B的新战略选择,帮助出门问问形成了语音交互+IoT的全面布局。具体的执行策略,则是根据智能设备对于语音交互依赖度的高低,来先后布局。先推出自有产品,以此来掌控语音交互依赖度最高的设备,例如智能音箱、智能车载、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再推出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A1,来赋能行业IoT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机器人、儿童设备等,以此来拓宽多媒体内容语音交互场景;其后,再通过即将推出的问芯B1等,赋能更多IoT设备,如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灯泡/插座、其他小家电等,进一步丰富语音+IoT生态圈。
最后,李志飞总结道,出门问问的AI价值落地,从To C而起,如今To C + To B并行。不论To B,还是To C,出门问问都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做To C和To B的所有产品与服务。因此最终围绕的还是一个自始至终的初心与使命——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推动大众进入人工智能消费时代。他畅想的未来是,AI真正走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触手可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网信办严打网络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守护成长新篇章
- 豆包大模型升级引爆股市,字节紧急警示:小心为上
- 小米YU7无伪装实车首次曝光引热议,小红书封号事件冲上热搜,科技圈又掀波澜?
- 警惕讨好型人格:赚钱路上,人格魅力并非一切
- 小米SUV坠崖一家四口奇迹生还,车主回应:别夸大其词
- 金融AI大模型新突破:奇富科技AI产品小奇引领行业,重塑金融未来
- 谷歌携手Apptronik,AI+机器人引领未来:商业化人形机器人新纪元
- AI盛宴即将上演!李想回归,理想汽车12月25日揭秘未来驾驶新篇章
- 特斯拉Model Y劲敌来袭!明年登陆英国市场的未来乐道L60引爆期待
- 火山引擎总裁回应豆包大模型定价:如何确保合理毛利,揭秘行业内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