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索尼电视在高端彩电市场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均列行业之首。虽然近些年关于“彩电寒冬论”的传闻甚嚣尘上,但有“黑科技”之名的索尼电视却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稳扎稳打,上演了“王者归来”的戏码。在8月3日播出的知名企业家对话栏目《中国经营者》中,索尼中国董事长、总裁高桥洋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商学院教授余明阳深入交流,揭示了索尼全面复兴及彩电业务逆势上扬背后的秘密。
定战略:专注高端,不忘初心
“特丽珑”电视机时代,索尼是毫无争议的霸主,然而这样的辉煌也使索尼陷入了“成功者陷阱”,在90年代末错失了转型的最佳时机。痛定思痛,2014年电视业务成立为独立子公司。当时的索尼就已经意识到,电视机不仅仅是观看节目的终端,更是互动娱乐的家庭终端。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逐步深入,受过良好教育、眼界开阔的中产阶级、年轻一代们对电视等生活器物提出了近乎极致的要求。
那么,如何将索尼电视做成长期稳定创利的业务?高桥洋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持续专注高端产品的研发。在索尼看来,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升级变化,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依然是电视产品的音画质表现,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客厅互动娱乐及影音享受的品质。
亮眼的市场战绩也证明了索尼的前瞻与洞见。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电视市场下滑影响到的主要是低价或小尺寸产品,索尼等高端电视品牌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同时,随着A8F、A1、Z9D等几款行业里程碑式的“明星产品”大获成功,在2017年整个彩电行业下滑的背景下,索尼电视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了超过30%的增幅,并俘获了王思聪、徐小平、王小川等一众社会精英的青睐。
杀手锏:技术积淀+创新思维
“黑科技”是索尼的标签,也是其核心优势。在与余明阳教授的对谈中,高桥洋坦言靠技术维持长期发展的风险很大。一旦被新的技术颠覆,原有的优势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但是,如果把技术积累与新的市场变化结合起来,成功率则会提升很多。
所以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索尼电视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深耕音画技术,引领行业趋势,并不断将电视产品的视听表现提升至新的天花板。以2018年全新推出的OLED电视A8F为例,其配置了目前行业最强的图像处理芯片X1进阶版,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OLED显示技术的先天优势。同时,它还延续了品牌独创的银幕声场技术,摒弃了外露的扬声器单元,直接通过屏幕发声,史无前例地实现了“音画合一”的震撼效果。目前,索尼凭借A1、A8F两款旗舰产品,已占据国内OLED电视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
美国时间7月31日,索尼在美国纽约Sony Hall发布了MASTER Series新品:A9F OLED电视和Z9F液晶电视,更是凭借最新研发的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TM、Acoustic Surface Audio+TM technology等专利黑科技,再一次将电视产品的音画实力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据称可以直接叫板专业监视器产品,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巨大市场和无限可能
身为索尼中国的掌门人,高桥洋先生曾被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评价为:“真正的‘中国通’”。在高桥洋看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创造了广阔的市场,身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的技术进步、内容生态为索尼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方向。索尼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更重视口碑和专家意见,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愿望也更为强烈。基于此,索尼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符合中国人习惯和偏好的电视产品,同时与华数TV、腾讯视频、百度语音等行业领先内容提供商或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为最好的音画技术匹配最好的内容。
而对于业界“打造生态圈,覆盖全产业链”的共识,高桥洋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各个企业,各个参与者拿出自己最有优势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生态圈“。在这个链条之中,索尼电视坚持发挥“最后一英寸”的地位:即用户接触网络内容和服务的触点。而基于过去几十年累积的技术和优势,高桥洋也表示,“索尼有信心可以在这个互联网生态圈中占据独特位置”。
诚如高桥洋先生所言,中国市场是充满发展机遇的地方,相信索尼可以洞察消费者需求,积极与用户互动,打造新一代商业模式,将中国的发展势头延展为索尼的发展势头。
- 哪吒汽车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新品牌仍需努力破局
- 日本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下滑,比亚迪逆袭超越丰田:绿色革命的新动态
- 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产量激增,或将每年翻十倍,今年将制造数千台
- 特斯拉股东二度批准马斯克高额薪酬仍遭否决,公司上诉:薪酬案不公
- 互联网巨头齐聚知乎,王宁、王莆中等发问未来,2025“互联网十问”引人注目
- 未来AI技术风向标:2025年聚焦具身智能,这些领域或成热门趋势
- 英伟达新显卡升级:美光GDDR7能否带来游戏革命?
- B站独揽央视春晚转播权:独家弹幕视频,重温历史与创新之旅
- 贾跃亭全新品牌首款MPV谍照曝光:这辆车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 哪吒汽车调整渠道:直营缩水,经销商模式待定,新车市走向何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