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4月7日(北京)手机厂商魅族科技正在筹划,收回“代理”出去的游戏应用中心产品接入及运营权。有业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在6月合同到期后,魅族将彻底从37游戏手游团队手中收回上述权利。
据悉,2014年3月,魅族与37游戏宣布了达成代运营合同。双方还曾用“强强联合”来形容彼此的合作,并认为有望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魅族已不甘心将这部分利益与其他公司分享。
事实上,不只是游戏分发,应用商店也是手机厂商目前想要牢牢把控的一块“肥肉”。与早年三星曾直接委托新浪代理运营其应用商店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宁愿自己运营,也不愿意将其委托给第三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手机厂商对其中收益的认识逐渐加深,将对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市场空间进一步挤压。除了传统的腾讯、360、百度、UC外,手机厂商自有商店的重要性正逐步提高。曾经的大量二线移动分发渠道正在被遗忘。
增长红利拉动变化
自2009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第三方机构预测,2014年全年出货量达4.2亿部,同比增长19.9%;尽管这一比例将在2015年下降至7.8%,但市场仍保持正向增长。
在大批量用户从功能手机更换至智能手机,甚至完成第二台机更换后,对应用的需求也在急速增加。然而,机锋网等早期发烧友用户获取应用的渠道,已经难以满足更为广泛的普通用户需求。
应用商店的出现,使得用户获取应用的过程完成了替换。不过,早期手机厂商应用商店所能提供的应用数量较少,用户体验较差。用户购买手机后,只能选择由其他第三方应用商店来满足其对应用的需求,甚至直接通过ROM解决体验的问题。
联想乐商店负责人叶帅民告诉腾讯科技,“导致早期体验差的主要原因是手机厂商过去固有的硬件制造和销售思路”。
这样的问题随着手机厂商对应用分发收入的重视而改变。小米“硬件+软件+服务”的模式对中国其他手机厂商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小米依靠应用商店带来的一年近10亿流水刺激了硬件销售利润萎缩的手机厂商。
于是,手机厂商已纷纷调整架构,将资金和人才等资源重新导入。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乐商店已跟随陈旭东进入神奇工场旗下,而酷派也已将商店业务划归到祝芳浩领导的品牌之下。
相关数据显示,手机厂商原厂应用商店更是因预装新品,而使得其用户普及率占比迅速增长至44.1%,甚至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用户数接近。
优势:解决痛点
与其他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相同,手机厂商的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广告和游戏联运。但比起第三方渠道,手机厂商自有分发渠道有更大优势。
叶帅民表示,一方面,相比第三方应用商店,手机厂商可以做到产品和系统深度的对接和整合。手机厂商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如免流量静默应用更新,以及减少用户安装过程的“秒装”。
另一方面,对开发者来说,设备厂商每年几千万设备的销量将带来新的用户,而优秀应用在整个设备的生态系统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政策,帮其获得用户。
游戏蜗牛市场中心高级总监时涛曾对媒体表示,游戏厂商选择与终端应用商店主要是机型适配起来比较容易,手机厂商机型一般比较固定,测试更为节省时间。
这意味着,手机厂商的平台延续性解决了传统应用商店分发后,用户与应用商店本身的割裂感。从而更有效地从底层与用户建立强关联,从而提升分发能力。
第三方“让位”
在应用商店发布广告和购买推荐位是App们惯用的推广手法。可最近大量市场营销人员却发现,不仅是小米,来自于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正在增加,已经有取代二线分发渠道的趋势。
随着应用商店市场几年来的行业洗牌,早期伴随着论坛等资讯类的分发渠道生存空间日益艰难。腾讯科技曾报道豌豆荚、应用汇等未表明站队立场的第三方应用应用商店处境之艰。应用汇产品总监徐锋表示,巨头已经将路封死。
事实上,其不仅要面对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资源的强势夺权,而且更要面对手机厂商通过自建应用商店的直面冲击。“终端厂商的分发能力正在增强,而纯第三方应用市场的份额正在下降。”艾瑞咨询分析师曹笛告诉腾讯科技。
如小米应用商店其在2014年底已达到单日下载量超过5000万,距离其上线仅不到2年半时间。其最大的特点是与小米手机捆绑,而用户又与小米账户绑定,而获取这样的强关系对第三方应用商店来说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与之类似的是,华为应用市场日分发量已达到3500万,联想乐商店单日最高应用分发突破3000万。
在一场联想乐商店沙龙活动上,“节操精选”渠道运营人员蔡纯菌表示,该平台的运营、分发能力和政策的优惠可以段时间帮助知名度小的应用快速增长用户、提高活跃度。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手机厂商的发力,移动分发渠道这一领域留给第三方的机会正越来越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