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远程音视频会议、协同办公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常见的工作方式了。针对这个需求,业内有不少解决方案。全时云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时”),便是其中一家。从 2006 年成立到现在,全时服务了超过 350 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客户既包括GE、ABB、宝洁、普华永道、德勤等外企,也包括中建、万达、顺丰、北汽福田、蒙牛等国内大中型企业。那么全时是依靠什么样的技术,赢得了这些企业的青睐,成为他们长期合作的服务提供商呢?
疏通网络,适配不同平台是基础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内网网络环境下都没有QoS 保障,这会导致语音传输的质量出现问题,”全时技术副总裁李彦涛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需要针对企业内网做 QoS 保障,比如 P2P、流量控制等等。这样是为了保证在企业内网进行音视频数据分发的时候,能够按照企业内网的拓扑结构进行,降低对企业内网的压力。”
在国外,企业的网络环境要比国内好一些,语音也可以借助网络系统自带的 QoS,但是到了国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由于这部分的缺失,很容易导致网络的拥堵、延迟,丢包率也大大增加;同时,也有很多企业网络部署会选择“对流式传播”——即同一段数据通过经过两条不同的路径传输,这样能实现路由方面的平衡,但也可能造成延迟大的问题。
全时会议盒子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全时拥有自己的一系列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 FEC(前向纠错) 技术,即每个包发送两次,第二次发送的时候,数据包就会夹杂在其他数据包的前后冗余数据中,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数据包的冗余,又可以在数据发生丢失的时候,有可以参照的原始数据比对;第二项技术 PLC(丢包消隐)实现了基本一个小时不出错的效果(平均出错间隔大于1h),保障音频卡顿少,不影响会议交流。
全时针对网络进行的优化不仅包括企业内网,还有互联网:换而言之,就是 QoS 的保障不再依赖于企业布置的网络设备,而是通过全时的一些算法,保证各个路由节点上的传输能够畅通。“各个点到主路由、企业的出口,这些都是瓶颈点,”李彦涛表示,“我们都能检测出来,然后做智能分发,减少这些瓶颈点的流量,这样整个系统就能保持畅通。”
解决了网络通路的问题,接下的问题,就是如何针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类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进行适配。这是一个“体力活”——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逐一适配。全时在成立之初,就开始着手适配各种设备,从 IE、Chrome、Firefox 浏览器开始,到 Windows XP、Win 10、macOS 等等。经过了数年的积累,他们才做到了全平台的覆盖。
“我们经常需要在系统发布之后的极短时间内针对新系统做适配,”李彦涛表示,“这就对我们技术团队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远程协作,语音优先
对于远程协作会议系统而言,音视频通话清晰且不间断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要求,这一点也正是全时所擅长的地方。“我们采用的语音编码是可变频率的。举个例子,比如语音通话可能就仅需要 4Kbps 的带宽,我们这时候就会选择窄带编码;而当传输的声音中有音乐的时候,如何还使用窄带编码,声音就会严重失真,而我们的算法检测音乐后会自动调整到最高 32kbps 的频谱编码,保证音乐传输的连贯性,”李彦涛表示,“在我们的服务中,语音的优先级是最高的,在进行带宽资源调度的时候,会优先给语音让路。”
在优先保证了语音通话的基础上,系统才会调度出资源支持视频图像和数据共享(如远程桌面)。在数据共享和视频图像之间,全时的优化原则是基于高效会议的原理,即桌面共享的优先级要比视频高。
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高效会议,我们能够优先保证其数据共享的需求。但是,这样对视频会议需求不是很友好,因此我们还提供了场景设置,让那些对视频需求较高的会议,能够提升其视频的优先级、保证视频质量。
“在会议的视频通话中,往往是上传只有一路,而接收有多路。那我们就可以让上传的那路分到的资源更多,接收的那一方资源少一些,”李彦涛解释道,“至于接收的那一方,由于它的带宽比较窄,传输的图像也会相应压缩,并且在传输之前就已经在本地做好了压缩处理,MCU (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控制设备)仅仅需要把这些视频图像按照对应的位置发送到接受端,而无需再压缩合成处理。节省带宽的同时,也减轻了 MCU 的计算压力。”
无论是视频传输还是音频传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资源分配的策略。比如,音频传输的优先级要高于视频传输。如果视频出现了卡顿,那么按照全时的策略,系统会做关键帧补偿,但会优先选择补偿体积较小的关键帧,这样能保证对网络的影响最小化。
“我们也可以使用Ant那样的多连接模式来提高云会议抢占带宽的能力,让视频或者音频的质量最佳,”李彦涛解释道,“但它会给企业整体的网络带来严重后果,可能会直接使企业的网络瘫痪,这毫无疑问是一场灾难。许多企业使用国外的某视频会议系统,导致企业网络瘫痪,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我们采用了克制策略,虽然可能导致视频质量下降,但对于企业网络是友好的、可用的。”
“二八原则”,产品研发中的匠心
全时是一家以软件起家的公司,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他们还推出了自己的硬件产品,这一点与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政府或者是企业都购入了大量的硬件设备,市场对于硬件的接受程度要高很多。当然,这些视频会议专用的硬件需要配合专网使用,这样企业的使用成本就会相应地提升。
“我们不需要专线,我们做的系统是面向桌面系统的,无需拉专线,仅仅需要客户使用普通的互联网出口就行了,”李彦涛表示,“这和我们在技术上的探索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为了在普通的公网上实现稳定的网络连接,全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其中尤其以穿越各个企业的防火墙,建立稳定连接最为常见。“企业的防火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李彦涛解释道,“即便是我们有了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也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时候企业可能提供了接口参数,但实际上它们的接口并没有做出来,还需要我们去调试,配置。”
有时候,全时还会遇到端口漂移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企业内网主动发出连接,这样全时的服务器才能穿过防火墙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与内网建立连接。然而,有时候可能企业开放的端口会由于资源调配而发生改变,或者因为一段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而关闭。
“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加入了心跳机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我们也会针对可能出现的端口关闭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在断线重连之前,先请求另一个端口,”李彦涛表示,“这些都是一些细节层面的操作,但这都是我们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
其实全时服务的大多数企业,其自身的硬件配置并不差,但具体的网络配置却千差万别。这也使得全时在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时,首先就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本土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来华的外企也需要面对这一问题。李彦涛说,“外企在国外的网络环境里没问题,但当搬到国内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之后,就同样需要我们进行1对1的部署调试了。”
市面上提供远程会议服务的企业不止全时一家,而全时经过十多年的运营,的确赢得了很不错的口碑。从早期的电话会议,到今天的网络视频会议;从过去的纯软件产品,到现在的软硬打通、软硬通吃;从私有化部署到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部署。
李彦涛说,全时作为一家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软件服务企业,他对全时今天在产品技术上的积淀还是“比较自豪”的。今天在中国市场上看起来音视频远程会议服务的玩家很多,但真正拥有自主IP的其实凤毛麟角。李彦涛最后强调,业内公认:让系统可用仅仅需要投入20%,然而,要让系统好用,还需要投入另外的80%,这个二八原则,其实是工匠精神的另一个解读。全时为了让云会议好用,做了大量的、繁琐的工作,这是全时云会议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作者:糖直销_Orz)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改款Model Y即将量产,网红收入千万报税仅5000元引热议
- 美光发布60TB SSD:颠覆性能效比提升20%,存储升级从此绿色节能
- 极越员工喜提补偿方案:N+1标准落地,百度吉利掏钱,员工乐开花
- 欧洲车市寒冬再袭,特斯拉暴跌40.9%:电动车巨头也难逃销量下滑厄运
- 网红收入千万税费未达标准,偷漏税事件引热议:网红收入与纳税成反比
- 美国最高法将辩论禁令:TikTok的命运何去何从?
- 美国调查TP-Link路由器安全:回应符合行业标准,挑战国家安全审查新篇章
- 字节跳动自研AI GPU:打破依赖,摆脱英伟达,开启科技新篇章
- 特斯拉新款Model Y上海工厂下月改款量产,变革还是创新引人期待
- 苹果警告Meta:互操作性过度引发隐私安全风险,需谨慎行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