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满载而归,全球狂收票房5.7亿元,然而为此片立下汗马功劳的特效公司Rhythm&Hues却面临破产。目前,该公司已经裁员200人。而此前,已有五家特效公司先后倒闭,曾风光一时的特效公司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少年派
近来特效公司频频倒闭,Kerner,FuelFX,MattePaintingDigital,AsylumVisualEffects,CafeFX和IllusionEffects都先后关门。好莱坞四大特效公司之一的“数字王国”(DigitalDomain),也在2012年被中国的电影制作公司小马奔腾和一家印度公司联合收购。一部特效大片获奖背后却是特效公司申请破产、收购、重组,尴尬的特效公司到底何以如此纠结?
分成问题
行业竞争压力大,为了接活,制作成本高。除了硬件设备,还有智力“设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立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研发部门,其中1/3是物理界、互联网专家。“电脑晶片或拍摄用的硬件只是表面,而艺术家投入数百小时的雕琢,卖命工作的现场助理与特效制片来回协调,还有工程师写出长串合适的程式码并建立起整部电影的制作流程,这些才是花掉李安大把钞票的地方。”PhillipBroste在公开信中表示。
贴钱制作的特效公司却并没有因为影片大热而获得好处,好莱坞的分成制度是电影从导演、制片到演员都有分成,特效公司却从来没有份。
利润低
自2008年至今,云集大量特效制作公司的洛杉矶有6家以上相继倒闭,上千名特效工程师失业,许多往日衣食无忧的签约特效师沦落为短期合同工。尽管目前好莱坞大片几乎都有特效镜头,但特效部门最终获得的利润只有整部影片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部分20%以上。这个曾经最有优越感的行业,逐渐开始输出廉价劳动力。
一位曾获得奥斯卡奖特效制作公司的高层介绍:“特效制作存在很多主观成分,在制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反复修改的情况,但最终所能得到的酬劳只是合约规定的价码,而每一次修改的成本特效公司要承受,不把这些代价转嫁给客户(电影公司),而且竞争致使各家特效公司的利润就更少了。即使特效公司原本拿到2000万美元的一个单子,最后他们的利润也许仅剩5%了。”
经营负担加剧
事实上,R&H在成立之初,只是一个100人的公司,即使是一年平均一部电影的产量,也可以很好地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如今,R&H的全体员工已经达到1000多人,一个刚入职的特效师可能每周工作50~60小时,后来就会增长到90~120小时,当然薪水也很高,这次特效师闹事就是因为没发工资,随着人员成本的大大提高,经营负担也在随之加剧。
另外,该公司的结构太过庞大,一旦一个项目过后没有项目接上,资金流就很可能断裂。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 博通CEO陈福阳回应:忙于AI半导体业务,暂无意收购英特尔,拒绝巨头诱惑?
- 法拉第未来再获融资,下月亮相首款原型车,或将开启新篇章
- 央视揭露:未成年租号游戏乱象,防沉迷形同虚设,需警惕
- 三星内存部门发放超级绩效奖金,最高涨薪200%,员工福利再升级
- LG新能源南京总部启动,智能电池生产引领绿色未来
- 东芝涅槃:退市裁员后重回盈利,改革之路如何重塑辉煌?
- 大众汽车管理层降薪风暴:奖金缩水,未来两年减薪10%,求真还需看业绩表现
- 知乎预测未来:黑神话悟空领衔,诺贝尔物理学奖成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