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3月6日(北京)这是一项持续长达1-2年的合作沟通。早在2013年6月新浪科技就获悉,亚马逊全球BD负责人正在推动中国区负责人与天猫高层密切沟通。2014年9月阿里巴巴IPO时,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也表态不排除和亚马逊合作。据长期参与此合作项目的人士透露,亚马逊CEO贝索斯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在天猫及亚马逊中国都在大力抢滩跨境电商时,他本人推动亚马逊与天猫在此项业务上的合作。
2014年“双11”期间,亚马逊在天猫的Kindle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
2015年3月5日,“amazon官方旗舰店”悄然在天猫上线,主打“进口直采业务”。
亚马逊接地气
亚马逊在中国发展近10年,但市场份额始终不理想,这与策略保守以及跨国公司通病有很大关系。在亚马逊中国的采访中,经常以“长期”这个词来强调发展策略,但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需要突破。
所以这两年亚马逊中国开始改变,比如主动参与促销、价格大战等,开始在市场及营销方面增加力度。而Kindle正式进入中国及获得的巨大成功,也给亚马逊中国增加不少底气。
突如其来的跨境电商,是亚马逊必须拿下的一张王牌。理由很简单,作为一家跨国零售巨头,亚马逊在全球供应链和采购系统非常完善,一旦能够将跨境流程打通,亚马逊中国将迎来翻身仗。
去年亚马逊中国在跨境业务上高调推进,也有亮眼表现,目前其推出的跨境业务有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以及国际精品店。直邮业务针对海淘水平较高的用户,他们能够熟练在亚马逊海外网站上直接购物,由亚马逊转运回中国。海外购则是亚马逊中国精选亚马逊美国的商品,将页面及购买流程中文化和本地化,供中国用户购买。
发挥亚马逊国际供应商优势之一的,还有“进口直采”业务。在一些可以大批量直接采购的品类,如食品、玩具、鞋等标准品,亚马逊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备货至中国,由于缩减海外经销环节,能够给用户带来较低价格。这次将“进口直采”业务入驻天猫,也能看出亚马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意味着亚马逊将继续大力发展中国业务,并且坚持对国际品牌战略的推进。
业内人士分析称,天猫商城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天猫商城占到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的57.4%,而亚马逊中国只占1.5%。亚马逊进驻天猫实为借助其流量发展自己,是很正常的选择。
从现有商品的成交记录来看,最早的一单成交于2015年2月13日,并且有了5个商品评价。也就是说Amazom官方旗舰店悄悄入驻天猫平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正值过年前的电商淡季,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已。
天猫加速全球化
实际上入驻天猫的并非亚马逊中国一家。早在2012年当当将80万种图书品类,和30多万种百货品类,同时入驻天猫。李国庆曾在微博上表示:“无论入驻天猫和腾讯,对方就服务,促销有一堆与我们不同理念和标准,为此拉长洽谈周期,具体是什么不同,我也没问,但我给出明确指引:从了。谁让人家流量大呢。”
年国美在线和天猫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国美在线以官方旗舰店的形式向天猫导入核心家电品类资源。国美在线希望借助天猫数据优势发掘更多用户价值,来实现代表未来大规模定制经济的C2B反向定制模式。
数据显示,自实施开放战略以来已有87家独立B2C网站入驻天猫。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独立B2C纷纷加入大平台,整个电商生态链将会发生联动变革,曾经以价格战博取眼球的电商行业,将会逐渐转向以消费者多渠道获取商品、个性化服务的本质上来。
而从去年开始,跨境电商成为天猫的重要战略,专门成立天猫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根据数据,去年入驻天猫国际的好市多 (Costco Wholesale Corp),在其运营的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同是地,自该网站上线以来,已经吸引了9000万独立访问者,有90%的商家实现了交易。
亚马逊的入驻,让天猫能够学习到到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同时入驻也给天猫带来更加丰富的国际商品,天猫能够通过亚马逊走出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