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数字化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品牌只有关注“人”,结合文化与内容,才能保持时代竞争力。
2018年5月25日,由全球知名广告传播集团阳狮集团与法国权威媒体《回声报》联合主办,聚焦全球科技与创新的第三届Viva Technology 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腾讯与全球知名科技创新企业出席本届大会,共同探讨全球数字化创新。
本届Viva Technology 大会上,腾讯以“数字中国:带给全球科技创新的启示”为主题,由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渠道业务部总经理郭斯林、KA客户服务部总经理翁诗雅与国际知名品牌营销精英共为全球科技创新行业带来精彩主题演讲,就品牌如何利用创新科技应对市场变化等话题展开讨论。
阳狮媒体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首席执行官Gerry Boyle首先进行开场发言:“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迅速、覆盖领域广泛,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速度、移动化、个性化”,并表示 “腾讯是我们在中国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已经在数据、内容、共同创作三大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
数字化创新,从人开始,回归于人
“四大发明”作为中国为全球文明的卓越贡献,影响至今。随着“数字中国”的逐步深化,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在线购物能否再次利至全球?郭斯林用这样生动的比喻展开了主题为“商业进化论:由产品到平台再到消费者”的演讲。“通过数字化科技获取实时信息,能够有效提升传统行业效率,并大幅提升消费者便利体验”。腾讯通过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连接“出行、健康、商务、城市服务、金融、餐饮、旅行”7个领域,将数字化创新全面应用到用户日常生活中。
在“数字中国”深化与发展的同时,数字化创新让市场也发生改变——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核心就是“人”。数字化时代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数据的运用更加精准——通过打破数据孤岛,将数据资产优化,从而进行诸如品牌诊断、精准投放等营销模式。“创新科技的价值在于帮助品牌提升对消费者的了解,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连接。这不仅有助于品牌营销在最优场景触达消费者,也能确保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验。”郭斯林在演讲中概括道。
关注“消费者+文化+内容”的改变,才能让品牌传播拥有时代竞争力
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品牌传播如何拥有时代竞争力? 翁诗雅携手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 首席营销官余莹、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全球首席数字官Asmita Dubey、阳狮媒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敬鸾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面对国内数字变革带来的机遇,余莹指出,数字化创新创造了更多的生活场景,消费体验也随之愈加丰富。从前传统零售行业的数据应用比较局限,往往止步于顾客忠诚计划。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和创新技术是传统行业转型的关键。“家乐福在数字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连接消费者,通过数据定向推广为门店引流;通过引入扫码支付、人脸识别支付等数字化技术代替基础服务,从而让我们可以投入更多资源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端的购物体验。
在谈到品牌如何向数字化发展,如何通过优化渠道应对市场环境的改变,并持续与消费者保持紧密联系等一系列品牌未来市场发展规划、策略相关话题时,Asmita Dubey表示:“欧莱雅在全面数字化发展,现有渠道形式包括传统销售渠道、电商销售渠道以及品牌自有的数字化销售渠道。目前,销售渠道的比例逐渐从线下传统零售渠道向线上转移,线上渠道已经成为整体业务相当重要的部分。"
Asmita Dubey从欧莱雅的经验出发,分享了国内外互联网渠道的差异。“全球性的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广告通常可以从满足品牌营销需求出发,以应用数据标签、人群定向等功能服务为主。但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相对割裂,使广告主所投放的广告存在一定的盲点。而中国市场的强大优势在于互联网生态的开放与打通。以欧莱雅与腾讯和京东的全链路合作为例,通过合作,能够让品牌通过掌握消费者洞察,真正了解消费者,并使广告价值和媒体效益最大化。"
张敬鸾从代理商的角度指出——无论国际还是本土品牌,消费者都是品牌最应该把握的关键,从前如此,处于数字经济时代的今天亦是。“找到对的人、在对的渠道传播对的内容”是每个品牌都要注意的。同时,她还为重视中国市场的品牌总结了三点建议:“第一,品牌形象高端化;第二,加快产品的研发及测试时间;第三,让个性化配置更符合本土消费者的口味。"
翁诗雅在谈及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沟通时表示,“腾讯通过科技创新将消费者生活中的每个场景连接起来,利用内容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情感共鸣,从而为品牌提供一个高效完整的营销链路。"
对于品牌,数字化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几年间,中国在数字化进程上成绩显著。我们希望与全球同业者共同分享经验,激发未来的创新”“以象征创新与共同解决难题的孔明锁为例,希望藉由中国式智慧带来的启发,建立共生共赢的营销生态,互联创新,最终促进业务增长。”翁诗雅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