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时值南京大学 116 周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举行了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由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周志华教授担任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会上同时宣布与旷视科技Face++等前沿AI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旷视南京研究院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以及旷视科技副总裁谢鹏、旷视科技南京研究院负责人魏秀参等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揭牌仪式,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薛海林主持仪式。
南京大学是国家长期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有着公认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今年 3 月,南京大学正式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旨在顺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贴合产业发展实需,充分发挥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形成高端人才积聚效应,探索智能产业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助力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据了解,南京大学于今年3月5日下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是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C9高校。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已确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方案,拟招收2018年入学本科生80人,其中通过综合评价招生10人(招生简章已公布)、全国高考招生70人;拟招收2019年入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将采用“推免生”和全国统考两种形式,博士研究生将采用“直博推免生”和“申请-考核制”两种形式。
旷视科技Face++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先锋和人脸识别产业先导者,也是世界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产品商用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旗下拥有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开放平台 Face++ 和第三方人脸身份验证平台 FaceID,并已在各垂直领域推出了包括人脸识别支付、人脸识别解锁、全帧智能抓拍机在内的多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AI 产品。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研究体系完备,研发实力深厚;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西雅图、南京、成都设有分院,其中旷视南京研究院是旷视科技与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共同设立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致力于推进南京市人工智能系列项目建设,助力南京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提升城市整体智能化水平和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
南京大学和旷视科技Face++分别是学界、业界代表,双方合作协议的达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合作新道路。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将合作共建学生实训基地,学生将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面向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展实践学习。这一举措可望打破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教学与实践相对脱节的现状,实现学校学习、专业实习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对接,更有效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一种新模式。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技术合作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今天,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南京大学正式开启建设人工智能学科高峰的征程。”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说,学院将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集聚精英队伍、培养高水平人才、促推新型产业发展,助力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源头创新力的提升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带的形成,为国家、社会、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旷视科技与南京大学的这次战略合作,无论是从双方自身还是从国家角度来看,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皆大欢喜之事。旷视作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训基地,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借助自身产业优势,提供实训机会,帮助其完成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共同为智能产业开花结果注入原动力。
反过来,南京大学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的形成也有利于强化旷视科技的研究实力,完善人才梯队。旷视希望用 AI 赋能终端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从而闭环数据实现智能化为行业用户提供真正的商业价值。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支撑,而技术的创新只能来自于专业人才。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彰显创新实力的必争之地。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战略部署。2018年3月5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这次的战略合作是对我国人工智能战略号召的一次呼应,有助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人才与产业双轮驱动,跻身人工智能一流强国行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