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品牌全球化都有哪些标志性样本?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四十年,是中国企业真正开始走出去,与国际接轨的四十年,大量的中国品牌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现全球化,成为一张张民族产业名片。那么,相比较而言,哪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做得最成功?能够称得上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标志性样本呢?

要想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样本企业,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营收40%以上来自海外

海外营收占比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全球化的最基本标准,如果说某个品牌是全球化品牌,至少这个企业在其本土业务在其整体业务体系中的占比不能过重。一般认为,只有40%以上的营收来自非本土市场(海外市场)的企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而且海外收入占比越高,其全球化程度也就越高。

营业额在100亿美元以上

营收占比是一个方面,营业额则是一个方面。

既是挑选样本,至少入围企业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还必须具有强大的全球品牌影响力,这就是要求企业的营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休量。因此,营业规模太小的企业,即便是40%以上的营收来自海外,也很难成为全球化样本。

全球化方面有开创性意义

除了营收规模和海外营收占比之外,成功的全球化品牌样本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其在全球化方面需要具有开创性意义。具体来说,这个代表性可以体现在全球化的步伐和实现方式上,也可以体现在全球行业影响力上。而且,入选的样本企业必须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如一些央企的海外收入比重较大,海外营收规模也不低,但他们在国内很可能是处于一个非充分竞争的垄断市场,这样的企业的全球化并不具备开创性。

另外,也有一些企业海外收入规模和占比可能也不少,但他们的收入主是通过简单的“买买买”这一中国式并购实现的,在并购完后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业务和文化整合,其海外收入也主要是由买过来的海外品牌实现的,这样的企业同样也不具有开创性意义。以吉利为例,收购完了沃尔沃之后,吉利的海外收入占比和规模应该都不低,但收购完之后吉利并未很好地与沃尔沃形成整合或者协同效应,这并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全球化。

基于以上三个主要条件,我们筛选出了三家全球化样本公司,分别是:联想、华为和中兴,三家企业之所以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样本,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联想——全球资源配置的样本

我们将联想列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品牌,这点也是很多媒体的共识。

根据2016年财报,联想集团的营收在400亿美元以上,低于华为但高于中兴。同时,联想有接近70%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也就是说,联想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只有30%,这个比例在三家企业中是最高的,这也是联想之所以被媒体公认为是全球化最高的中国品牌。

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在所有中国企业中,其国际化过程和步骤是极具开创性和代表性的。2004年,联想宣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迈出国际化之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全球化市场迈向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以及2018年,联想宣布收购富士通笔记本业务,这都是联想国际化的重头戏。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联想的国际化,绝不是像吉利一样靠简单地买买买,而是在买完后,进行了非常好的业务和文化整合,并借助着收购和收购标的的渠道,成功地进行了联想自有品牌的借道输出,实现了1+1》2的效果。

联想国际化的经典之战是收购IBM。在完成IBM之后,联想的品牌价值大涨,国际知名度大幅上升,借着这样的有利势头,联想充分地整合了IBM个人电脑的渠道资源,借助IBM的渠道成功地把联想原来自有品牌的产品输出海外。同时在联想品牌价值大涨之后,联想还大敢地去IBM标签,把IBM笔记本打造成联想Thinkpad系列。这一过程,跟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简单靠“购”而不“并”式的并购有本质不同。

事实证明,联想在并购IBM之后,成功将联想品牌输出海外,如今的联想产品遍布全球,成为全球最大的PC品牌,其市场份额在全球各大洲市场都分布均匀,几乎没有明显短板,这跟很多企业虽然海外收入比重较大,但集中分布在某一个或几个地区的情况显著不同。因此,联想并购IBM,绝对堪称教科书式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案例,联想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国民族品牌当之无愧。

目前联想的运营体系,是最接近于IBM、英特尔、微软等全球跨国企业的一种模式。

华为——本土主导的全球化样本

除了联想之外,华为绝对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品牌全球化样本。

华为2017年的营收规模为6000亿元人民币,约940亿美元,在三大样本企业中营收规模是最大的。在华为60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中,约55%左右的营收是海外市场贡献的,这一比例低于联想但高于中兴。

不得不说的是,相比联想而言,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是有短板的,例如在北美市场,华为的存在感就比较低,但众所周知,这主要是政治因素决定的,而非华为自身原因。美国政府至今一直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的产品,甚至还同时劝自己的盟友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不要使用华为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导致华为在某些市场存在短板的主要原因。

与联想通过经典的并购来完成国际化相比,华为在全球化上的成功主要是通过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来实现的,这绝对是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学习。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在过去十年共投入了近4000亿元做研发,其中最近的2017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900亿元人民币,排名全球第三。巨量的研发投入也让华为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通讯网络设备商,同时华为还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如今的华为,也被广大中国消费视为继联想之后的第二个值得骄傲的重量级全球化民族品牌。

中兴——全球成熟市场的全球化样本

中兴虽然被美国商务部制裁差点休克(最近有转机)而被国人批评其不思进取缺乏核心技术,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很片面的,而且这也并不妨碍中兴在全球化方面的成功。

2017年的年报显示,中兴全年营业收入1088亿元人民币,约合170亿美元,其中,其海外营收占比约为43%,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少外营收占比,中兴都低于联想和华为,但中兴的亮点在于,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中兴的收入占其营收比例达到了25%以上;同时,在华为被禁止涉足的美国市场,中兴手机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如今的中兴是全球第四大通信网络设备厂商。

中兴的全球化路径,与华为自主研发高度相似。其实外界对于中兴不重视研发的认识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中兴在研发方面只是没有华为那么成功而已,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兴在研发上下的的功夫。2017年的年报显示,中兴研发投入130亿元人民币,占其营收的12%,其实华为的这一指标也只有15%,中兴并不落后多少。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7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统计排名中,中兴通讯以2965件国际专利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这是其连续第八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也是中国唯一连续八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对于中兴而言,其在进一步全球化方面应该学习他原来的小弟、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华为。因此,也希望中兴在躲过这次美国制裁的灭顶之后,能够知耻而后勇,吸取教训,奋发图强,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将来跟华为一样崛起!

相对于国人眼中的狭义国际化,其主要是市场的国际化,而联想、华为、中兴的国际化,可能更多的是全球化,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全球技术、资源、人才以及市场的全球化配置,虽然三家的偏重各有不同,但其在全球化方面的探索,仍然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样本。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18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品牌全球化都有哪些标志性样本?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的四十年,是中国企业真正开始走出去,与国际接轨的四十年,大量的中国品牌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现全球化,成为一张张民族产业名片。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