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发展,AI技术在金融、投资、医疗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算法的不断成熟,如何使应用深化成了“AI赋能”的首要问题。
如今,保险行业也对AI技术青睐有加。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论坛上,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安盛亚洲实验室、腾讯等行业代表应邀出席。腾讯金融云助理总经理梁智邦在谈及人工智能AI在保险行业的场景应用趋势时表示:“AI在银行、保险、投资等金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保险行业因其服务性强,未来AI技术在保险领域的效能提升将大有可为。”
5月10日,梁智邦(右一)和论坛与会嘉宾在头脑风暴环节分享AI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大积累:AI+保险成得力助手
处在科技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人工智能正开疆辟土,和诸多行业深度结合。作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之一,如今,保险业缘何“牵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基于各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海量数据的运算和建模,为各行业注入了媲美甚至超越人脑的智能。长期以来,保险业审批流程繁琐冗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且容易发生服务纠纷,在业界人士看来,保险行业是一个重服务和重风控的行业。因此,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恰好是保险科技中的重中之重。
“正是基于腾讯在AI技术、大数据算法、应用场景的积累,推进‘AI+保险’的具体场景实践,让AI成为互联网技术赋能保险行业的得力抓手。”论坛上,梁智邦围绕“科技赋能保险业升级”这一主题,分别从投保、理赔、车险农险智能定损、大数据风控、反欺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AI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
梁智邦表示,腾讯云技术扎实,具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文本处理等多个领域的领先算法,目前已覆盖支付、保险等多种服务应用场景。
两大赋能:身份验证、反团伙欺诈
对于许多传统保守的行业而言,新兴技术的来袭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创造更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原有规则。而人工智能的到来,却被业界称为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不过既然是桥梁,就会有遭遇攻击的风险。“尤其属于泛金融领域保险行业,更需要注重风控。”在梁智邦看来,通过腾讯深耕风险控制和反团伙欺诈两方面,腾讯金融云AI技术远程认证的应用,或能为保险领域风险防控把关。
“只要眨眨眼、摇摇头、动动唇,便能完成检测,还能有效识别仿真人脸,戴面具已不奏效。”众所周知,保险行业一直是资金和人力密集型产业,为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梁智邦表示,腾讯从远程身份认证和投保质检方面着手,腾讯金融云糅合了语音、计算机视觉、活体检测等多个AI技术。
“即便是老年人,倘使需要办理社保业务,不用做任何动作,只需经过静态活体检测便可获得认证。”梁智邦说。
在反欺诈方面,腾讯也有备而来。在梁智邦看来,风险度管理一直是保险业的核心。“腾讯金融云能根据不同险种做模型,帮助判断出险情况。”这也得益于腾讯金融云专业的风控团队——对保险欺诈、团伙行为做精准检测,并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控制。
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一直遥遥领先。两年前,我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就高达3万亿元,高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保险客户也希望能获得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高效、无缝和按需的服务体验。腾讯金融云用AI赋能保险业的发展路径也充分证明,转型、科技融合、客户体验的提升是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
一份期待:开拓新领域实现资源共享
创新和改变的故事总是让人兴奋,日益革新的智能科技,已具备了和保险行业深度融合的技术条件。可以预见,“AI+保险”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作为行业巨头,大型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时代鼓点”,纷纷与互联网公司争相合作,推出各自的“保险科技”解决方案。
纵观腾讯在AI领域的加码投入,除了在互联网保险科技业务应用广泛外,已经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落地的多方位战略格局。目前,腾讯设立了包括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优图实验室以及微信智能语音等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
回望时代发展的历程,许多行业都在技术驱动下高歌猛进,消费者行为也在随之变化。AI 技术的加入,无疑也将重塑全球保险业。
在人工智能“颠覆论”的喧嚣中,梁智邦却这样看待:“AI技术的使用并不只是为了取代人工,而是在海量数据中寻求新的、垂直领域内未被发现的模式。另外,未来AI将会更多的改变人类的行为和商业的格局,自动驾驶对车险的颠覆性影响就是最好的例证。”
梁智邦坦言,接下来,整个行业有必要用技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进行资源公平配置,从而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软银集团大手笔回购股票,OpenAI员工或迎巨额分红套现时刻
- 图森未来改名并进军新领域:以《金庸群侠传》IP开发游戏,探索未来新可能
- 特斯拉上海工厂改款Model Y蓄势待发:内外饰/电池容量调整,升级版即将量产
- 北美电网风险:人工智能引爆大面积停电?警惕未来
- Meta过度要求苹果互操作性引争议:用户隐私安全受威胁
- 高通摆脱对Arm依赖,节省14亿美元背后:一场深思的收购策略吗?
- 本田警告日产:若与鸿海合作,或将终止合作关系
- 苹果取消硬件订阅计划:从“租iPhone”到回归硬件销售,转变背后的思考?
- 2024年第三季度PC市场风云:商用市场挑战浮现,市场变局待解
- 微软成英伟达新宠?揭秘Hopper芯片背后的大买家行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