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技术让失聪者摆脱人工耳蜗?用1000美元完成个人基因测序并预判疾病?20年内人类或许真能长生不老?……在波士顿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里,这些问题正在被研究人员逐渐攻克。伴随着哈佛医学院和大型顶级实验室等生物医学科研资源的集聚,美国波士顿正在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界的圣地,而生物制药公司也逐渐朝圣般地向这里汇聚。
近日,这个全球生命科学界的“硅谷”迎来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的首期学员们。在一周时间内,他们集中拜访了波士顿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伊顿-皮博实验室(Eaton Peabody Lab, EPL)、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乔治·丘奇实验室(George Church Lab)三大实验室,与研究员深入交流,了解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与成果。青腾未来科技学堂致力于为下一个独角兽注入创新DNA,而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则是该学堂聚焦的主要方向。
博德研究所:人和人的物种差异很大,但是99%的基因是一样的
成立于2004年的博德研究所是学员们波士顿生命科学之旅的首站。博德研究所是美国最大的基因组测序实验室、世界顶尖水平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专注于包括传染病、癌症、精神病学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其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主要包括三个中心:斯坦利精神疾病研究中心、卡拉曼细胞观察中心和卡洛斯斯利姆健康研究中心。
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学员走进博德研究所
据斯坦利精神疾病研究中心亚洲项目的主任黄海亮介绍,人和人的物种差异很大,但是99%的基因是一样的,基因组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制药的成功性并降低其成本、预测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和精准用药。人的基因组有30亿个,之前测序成本很高,一美金一个,需要30亿,而现在随着新测序技术的发展,成本大幅降低,只需1000美金甚至更低。
作为哈佛大学和MIT以及波士顿若干医院和企业的合作产物,博德研究所很好地体现了合作共享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其成功得益于与医院等机构的合作和信息的快速分享。
据博德研究所战略联盟部负责人介绍,博德研究所在合作过程中很重视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共享,即把研究成果向社会共享。同时博德高度重视知识产权(IP)保护,IP合作可以通过签署IP执照协议或者借鉴波士顿风险投资基金成立初创公司。
伊顿-皮博实验室(EPL):中国基因编辑技术在某些试验中领先美国,但整体发展仍有差距
随后学员来到了有60年历史的伊顿-皮博实验室(EPL),EPL是全球最大的听力和耳聋研究中心。EPL由11个研究单位的25个研究人员组成,致力于研究听力和耳聋。EPL的研究涉及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药理学、物理学、数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众多科学领域。其研究涵盖从外周到中枢,从动物模型到人类患者,从正常到异常功能,从神经生理学到行为学,从耳聋分子和遗传基础到听力助听器和听觉植入物治疗的听觉系统,并开发基于干细胞的策略来重建受损的内耳。
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学员走进伊顿-皮博实验室
据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陈正一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50年将近9亿人丧失听力,中国有6亿人听力将有问题,主要是老年人,而关键是无法治疗,只能靠人工耳蜗。他希望以后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基因治疗、基因组的改造、再生毛细胞等解决这一问题。
不少学员对基因编辑在中国的发展很感兴趣。陈正一很看好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表示目前基因编辑在中国不受规则制约,因此在相关试验中领先美国,但思维方式、技术方面仍有差距,建议把握好相关行业趋势,舍得花时间和投资。他同时也提醒,目前基因编辑也存在潜在风险,即操作过程中把不该编辑的基因编辑了,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渐解决。
乔治·丘奇实验室(George Church Lab):理论上在10到20年里人类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乔治·丘奇实验室是学员们生命医学参访之旅的收官之站。该实验室以当代基因工程领域的先驱、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George Church命名,是一个极度重视领域交叉的实验室,研究范围覆盖物理、化学、基因生物学、药学、社会经济基因学等几大领域,被誉为基因编辑技术“黑科技”母胎,其团队的基因编辑技术世界领先,正是他们的努力极大降低了基因测序的成本。
George Church Lab创始人George Church教授(前排左三)
乔治·丘奇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基因测序,一方面5%的新生儿因为遗传性疾病而终生受难,基因测序可以减少这方面的病患,另一方面,基因测序也可以帮助检测者及早发现癌症和心脏疾病,其产生的数据样本有助于医学研究的发展和相关药品的开发。
对于检测者担心的成本和隐私问题,他指出,在美国检测费用本身已经降到1000美金左右,而且检测者可以获得由研究机构、制药公司或医院提供的至少600美元的费用,而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加密以保护隐私。据了解,实验室为此创造了星云基因公司,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去掉中间渠道,保证药企和个人进行私密化的直接沟通。
基因组技术的发展最终是否会帮助人实现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乔治·丘奇教授表示,目前已经在老鼠和狗身上试验了相关方法,出现了逆生长的效果,实验室将推出45种方法实现逆生长的复合方法,理论上在10到20年里人类可以实现长生不老。但他指出,实现逆生长的基因方法耗费巨大,而且需要大量人群实验,“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逆生长,会惠及全球几十亿人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涉罪指控:刚果金指控供应链涉嫌血矿,法国比利时展开调查
- 蚂蚁集团辟谣:别再“借壳”传言,我们专注于业务发展
- 美加州计划203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新车,电动汽车成未来主流
- 美联储降息特拉斯暴跌,市值蒸发9600亿,经济风暴来袭?
- 苹果"断舍离"硬件订阅:告别手机换代焦虑
- 谷歌新规引担忧:外包人员被迫评估自己不擅长的回复,工作权益何在?
- 两大科技企业网络防线再受挑战,国家应急中心揭秘网络攻击真相
- Netflix荷兰违规数据使用被罚475万:忽视客户知情权
- 联电打破台积电垄断,成功赢得高通先进封装订单,竞争新篇章开启
- 英伟达黄仁勋揭示GB200生产动态:稳步推进,积极创新,引领行业新风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