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瑞典时尚零售巨头H&M和家居品牌H&M Home正式入驻天猫旗舰店,在天猫超级粉丝日的加持下,这个快时尚界的元老级品牌,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收获了100多万粉丝,稳居当日女装行业销售额第一。
去年底,H&M第一次公开宣布即将入驻天猫的消息,对比其它从2010年开始便陆续入驻天猫的优衣库、forever21、Zara和TOPSHOP等快时尚品牌,H&M的到来可以说是万众期待。H&M此次特别请到TFboys的王源作为中国区新生代形象代言人,足以见得品牌对于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视。天猫超级粉丝日更为其锦上添花,将H&M天猫旗舰店开幕活动带给更多热爱时尚的消费者。
布局新零售的H&M和助力线上线下融合的天猫超级粉丝日
对于H&M正式入驻天猫一事,H&M大中华区总经理Magnus Olsson在开幕典礼上表示,入驻天猫是H&M布局新零售的重要举措。而天猫服饰事业部的负责人则认为,H&M的入驻可以助力天猫新零售,而天猫也将推动H&M线上线下更为融合。
入华十年,H&M第一次在天猫平台和消费者见面,希望借助天猫平台,让全国140多个城市以外的更多消费者接触到H&M的产品。天猫超级粉丝日这个成熟的粉丝精细化运营产品,作为品牌与粉丝互动的重要承载者,为品牌提供粉丝触达、互动、营销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内,天猫超级粉丝日做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在第一期超级粉丝日活动中,天猫以超级收藏控为切入主题,联合乐高、VANS、芭比、绝对伏特加四个品牌进行合作。在这场互动营销活动中,所有品牌粉丝日当天粉丝增长量均达到了全年最高;乐高单日粉丝增长为日均粉丝增长的13倍;绝对伏特加单日粉丝增长为日均粉丝增长的166倍,芭比单日粉丝增长为日均粉丝增长的133倍。
早在H&M即将入驻天猫之初,天猫超级粉丝日就已经做好H&M潜在消费用户的线上邀请活动,旨在H&M入驻天猫后,用户可第一时间体验品牌的互动营销活动,并通过心智上的触动,直接转化为品牌粉丝。
据天猫平台数据,在超级粉丝日活动期间,H&M的粉丝增量突破了100万。其它几个品牌用了平均3-5年时间,经历了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才达到今天这个粉丝量级,H&M借助天猫超级粉丝日用一次活动就完成了100万的粉丝增量。这也让H&M稳居当日女装行业销售额第一。
天猫超级粉丝日
在大部分人看来,H&M入华十年,都没有选择入驻天猫,是因为其自身建立的线上平台hm.com和H&M App。在新零售的大时代背景下,即便大部分品牌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时代流量红利的消逝,各大品牌商依旧面临着线上用户增长显现趋缓的难点。
尤其是当品牌粉丝已经成为各大品牌GMV的中坚力量后,据天猫大数据,行业头部品牌的粉丝的客单价比非粉丝用户的客单价平均高出20%-30%。
所以,粉丝在对品牌的好感度、认可度,以及互动深入程度上都大幅高于其他非粉丝的普通用户。粉丝群体的建立和稳固,是品牌形象树立和产品口碑打造的必备因素。
天猫超级粉丝日刚好解决了目前品牌用户分散、粉丝运营成本高的痛点。基于背后阿里所掌握的海量用户消费数据,从人群运营角度,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对各大品牌的粉丝进行精细化运营,并为品牌输出精准人群营销的营销工具及方法论。
而这套方法论,即活动前期通过线上权益触达获取精准用户,进一步进行线下活动的预约,帮助用户在活动开始前对品牌进行深度体验,同时配合天猫和品牌进行全媒体投放,在超级粉丝日开始前就进行全域预热。这套方法论在过去多个品牌营销案例也被验证相当精准高效。
很显然,天猫超级粉丝日不仅是个服务品牌和行业的营销利器,同时也绝对能造福广大消费者。
在各类活动中,天猫和品牌方会在当天挑选出品牌粉丝最喜欢的货品,给予最优的价格区间,偶尔也会配合品牌的限量版货品,满足不同粉丝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新零售时代,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一步步发生变革,粉丝的精细化运营成了各大品牌未来寻求增长的一大突破点,天猫超级粉丝日则成为了新零售行业中的重要助推器。未来,它也会创作出更多新奇的玩法,重构消费者、品牌和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