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经济”的新黄金十年 从这份标准化指南开始

农耕文明冠绝全球的中国,“味蕾经济”一直领跑全球。无论是作为上游的农业还是作为下游的餐饮业,中国在绝对规模上都具有巨大的体量。

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7%,达到历史顶点,此后逐年下跌,终结了本世纪初开始的“黄金十年”.作为子类的农产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

全社会的消费升级,为走出危机提供了绝佳机会。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刺激消费,作为重点任务列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五年,这个数亿级的市场,仍将继续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背景下不断升级消费模式。

在增产量、有机化的浪潮之后,中国农业已经将品质化、知识化写入了官方发展规划。市场崛起之时,恰是标准勃兴之日。未来具备高附加值的“味蕾经济”,将从一份高品质的农产品榜单开始。

谷贱伤农 缺的是标准化品牌

2010年,云南哀牢山的褚橙火遍了大江南北,虽然一只橙子的售价可以高达两位数,但这一美味仍然时常断货。

褚橙的出身本不稀奇。湖南麻阳原产地的冰糖橙,长期只能卖出几毛钱一斤的低价。

同样的品质为何价格如此悬殊?

褚时健的个人品牌乃是关键。一代烟王褚时健历尽沧桑的这次再创业仍然精益求精,褚橙哀牢山种植基地面积控制在1万亩左右,绝不外扩;种植区的海拔控制在800至1000米,利于冰糖橙的生长;土壤是经过褚老精心改良过的红土,口味恰合作物。在运用天然肥料和十年栽培之后,褚橙凝结了一位农人的全副匠心,一下子征服了所有消费者。

微信截图_20180327105914.png

温州泰顺的华特猕猴桃、台州临海的“忘不了”蜜橘、四川大凉山的盐源丑苹果……这些高品质农产品的背后,也都有着农人标准化的操作和值得记住的辛勤付出,然而试问: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些优秀的产品?

缺少拿得出的标准、打得通的渠道和叫得响的品牌,多数独具匠心的农产品只能在产地附近小有名气。最终走进大城市餐桌的,都是极少数的幸运儿。

另一头,北上广等大城市中有着不少愿意为口感、质量和情怀支付溢价的消费者。限于大城市周边紧张的土地供给,他们却少有口福能够体验到十年如一日耕耘出的好果子。

这里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生产者感慨,努力耕作迎来了丰收,难免引得缺少经验的生产者一哄而上、泥沙俱下,最终让利润微薄的农产品“谷贱伤农”.

消费者期待,在这个食不厌精的时代,当热量摄入和身材管理可以按照精确的刻度测量时,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也可以有章可循。

农业发展的逻辑更需要标准化再造品牌化。

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的高溢价建立在稳定的品牌与品质基础之上。换言之,品牌和品质互为表里、互相背书,大品牌为高品质降低交易成本,并依靠知名度换取消费者支付更高的金额。

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看天吃饭”,同一筐有好有坏,不同批货物差别巨大,品牌管理更是松散、低效,非标准化特点突出。因此除经销商外,几乎没人能够记得蔬菜水果背后的品牌,真正优质的产品也常常混杂在普通的货物之中。这不仅不利于生产者提高质量,更让农业无法有效参与到以品牌为经济管理抓手的现代经济当中。

颠覆行业 非标准化产品也能有通用标准

为非标准化产品制定标准,餐饮业的米其林指南是绕不开的教科书案例。

1900年,为了让车辆多跑路,轮胎多磨损,米其林兄弟决定发行一份生活服务榜单,吸引车主们多多外出消费,再最终刺激轮胎的消费。这一无心插柳的“小心机”,不仅奠定了米其林屹立不倒的百年品牌,还成就了一份依靠口碑的“味蕾经济”.

菜的口味因人而异。自己出钱还是别人请客,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口味判断。

米其林自有办法。

米其林指南的美食侦探,都是在不跟餐厅打招呼的前提下,像普通顾客一样自费品尝菜肴。无论好与坏,都不会知会餐厅经营者。至于评选标准,则是米其林坚持百年的绝密--独立、客观、标准化,让这份指南中入选的餐厅能够具有最强的说服力。不从事餐饮业的米其林,反而在评选餐厅时可以用足够的说服力保持绝对客观。

二十世纪潮起潮落,西方餐饮界也曾发生过数次口味革命。1969 年,“新料理”浪潮的旗手亨利·戈特和克里斯汀·米兰创办了《新指南》(Le Nouveau Guide),试图挑战这一百年老店的地位。然而米其林科学、公正、严谨的标准和岁月积淀成的口碑,让它仍然在老饕们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百年后,当各种餐厅榜单、互联网点评网站铺天盖地之时,第一个坚持第三方原则的米其林指南,仍然屹立潮头,且在2016年成功挺进中国。

菜肴与餐厅可以依靠独立、客观、可信的标准制定榜单,作为产业上游的农产品,自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榜单。

长期以来,指征中国农产品的标准是由农业部门认可的泛地理标志。这种体系可以说出一份食物出自哪一片,但无法确认这一季是否足够好。可以说,它更多的面向生产者而非消费者。

消费者的口味,只说得出一样东西是否好吃,但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出它为什么好吃。依靠独特口味被人记住的食材,就更是少之又少。

更要命的是,用泛地理概念界定农产品,就好像把所有的国货统称为“Made in China”一样,消费者无法甄别同为中国产,究竟是简单的“中国制造”还是高端的“中国智造”.

宁缺毋滥 农产品品牌化从高标准开始

3月21日,春分之日,正合农时。

中化农业在这一天盛大发布中国高品质农产品标准--熊猫指南,它从环境、品种、种植、口味和物有所值五个方面入手,在反复验证、综合评价后,给出精选、优异和极佳三种评级。

“有竹叶不吃竹笋,有竹笋不吃竹竿”的熊猫,对食物有着苛刻的精细选择。熊猫指南像熊猫一样,为珍贵的食材不惜踏寻几十万公里,在青山绿水间奉上一份中国食材的“米其林指南” .

首发的第一期2018春榜中,吗西达大米、富乐园金桔、可可果冻橙、谷魂遮放贡米、八宝贡大米等响亮的品牌赫然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中最高级的三星级农产品空缺。熊猫指南CEO毛峰表示“三星农产品不是没有,也不是找不到,只是因为熊猫指南团队本着苛刻近乎偏执的标准,认为第一个种植季的跟踪、了解和检测还不够充分。”

微信截图_20180327105936.png

即使上榜的农产品,未来不够好了也要再退出。熊猫指南的复检机制,让食材像米其林餐厅一样,有了年份和等级限定。农用心经营之外,土壤、天气、水质等一系列因素都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用标准化框定非标准化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让农业走上品牌之路。

熊猫指南标准化的背后,有来自中化农业的实力支持。中化农业从属于多次进入全球500强行列的超大型涉农央企中化集团,为了制作熊猫指南,他们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每种被提名的农产品,都至少获得了两路人马背靠背的推荐。而后农产品的样品,还都送到中化农业及与其合作的实验室中完成质量和口感的检验。

像不卖餐饮的米其林能够客观评价餐饮一样,深耕农业的中化农业并不直接生产、销售农产品。这让熊猫指南可以独立于经济利益之外,用公正、客观、科学的态度,将卫星扫图和人工踏寻相结合,为每一种上榜的食材划定了细致的地理红线。哪座山上、谁耕种、作物间距多少、产量如何,熊猫指南都有着详细的大数据记录。

标准化后,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自带转化为品牌的IP属性。

猕猴桃农彭尚进只有小学文化,靠着悉心与耐心摸索出了一套种植心法。90后林东东英国留学后毅然回乡,养育起了着名的临海涌泉蜜橘。果农赵兴志为丑苹果正名,从零开始给外形平凡的好果子开出一条销路……熊猫指南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从以量为先的传统农业转向以质为先的“味蕾经济”,这样的农业IP将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之后,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因素。独立、科学、公正的熊猫指南,为消费升级的“味蕾经济”提供了一份生产者、消费者和整个市场通用、公认的标准,它鼓励生产者精益耕耘,用品牌化将辛勤耕耘转化为农业IP,为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提供更不负天赐好物的选择。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27
“味蕾经济”的新黄金十年 从这份标准化指南开始
农耕文明冠绝全球的中国,“味蕾经济”一直领跑全球。无论是作为上游的农业还是作为下游的餐饮业,中国在绝对规模上都具有巨大的体量。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 7%,达到历史顶点,此后逐年下跌,终结了本世纪初开始的“黄金十年” 作为子类的农产品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