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零售巨头同床异梦:张勇说阿里全力以赴,马化腾说腾讯只做连接
除了区块链,时下最火热的科技商业话题当属新零售了。如果说在区块链上阿里巴巴和腾讯还只是暗中发力、互相较劲,那么在新零售层面两家的竞争可谓全面铺开、争锋相对了。
日前招商证券总结了一份中国新零售市场的参与者图谱,得出AT争霸的局面已经形成,双方过自创或投资并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两军对垒局面。在上一篇文章(《阿里腾讯对垒新零售 这几个信号值得警惕》)中笔者简要分析了两家做新零售“初心”的不同,指出腾讯的一些做法值得警惕,没想到很快双方高管就各自表态,亲自阐述了自家的新零售策略。
简言之,阿里巴巴集团CEO,同时也是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的张勇发表股东信认为,正是因为全心全意地相信新零售的未来、全心全意地以用户和合作伙伴为中心,才使得使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战略的推进中有“充足的信心”、“清晰的路径”和“全力以赴的投入”。
这仿佛再一次印证了马云当年的那句“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而看见。”在这一信念下,早在今年1月的阿里管理者战略沟通会上张勇就说,“所以,我们的所有投资、业务布局就是三个原则:第一,能否激发商业的革新;第二,能否提升用户体验,特别是服务体验;第三,是否是变革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简言之,阿里做新零售是全心相信、全力以赴、变革创新、落到实处,激发新的商业空间。
反观腾讯,马化腾25日在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表示,很多人看不懂腾讯在新零售的布局,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去买新零售?“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需求在变化,我们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做新零售,我们看中的点是希望微信用户与线下实体商铺连起来,这里面就有很多利益商机。”
马化腾还补充说,包括云计算未来的发展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连接的好,还有广告收入,未来会用数字化方式在社交体系里投放广告,意味着我们的广告收入也会增加,腾讯做的是连接。
简言之,腾讯做新零售的主要目的不是做新零售,而是做连接,力争让流量更好地应用。
通过双方高管的直白不难发现,尽管AT对决新零售大势已成,但两家的策略可以说大相径庭,可谓“同床异梦”。再通俗地讲:阿里是做深,腾讯在做浅;阿里自己也上阵,腾讯只做背后支撑;阿里要创造新商机,腾讯是发现新商机。
这两种策略孰优孰劣?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客观地讲,阿里和腾讯毕竟出身不同,做出这样不同的战略打法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小菲认为,若从公司长远规划、行业变革发展的更高层面去看,阿里在新零售上的所作所为明显领先了腾讯一个时代。如果说腾讯的新零售是新零售1.0,那么阿里已然步入了新零售2.0时代。
一方面,正如王兴首谈并被大家认可的互联网下半场理论所说,互联网下半场要求互联网公司深耕线下,融入到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变革中去,才能抵御线上流量枯竭带来的损失,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机遇。很显然,依靠腾讯的小程序、二维码等以接口、流量为目的的轻解决方案,至多停留在信息化层面,离数字化和智慧化相去甚远。
反观阿里的做法,除了同样的投资并购外,还自己孵化、亲自开设了盒马鲜生、无人超市、天猫小店等新物种,身体力行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和传统零售相结合。垂直行业的从业者都知道,若不懂具体的业务细节、不具备深厚的行业实践经验,单纯的互联网+就是空中楼阁,治标不治本。
另一方面,从海外成功经验来看,收购全食的亚马逊走了一条和阿里巴巴类似的道路,即先亲自“下海”——比如设计开设无人智慧门店,从生鲜着手改造出新物种样本——而从未见谷歌或Facebook单凭流量在这个行业做出大动静,至少目前还没有。
熟悉谷歌发展的可能知道,这家流量巨头曾经尝试在搜索结果中加入Buy按钮,意图截流电商用户,但最终也没掀起多大动静,归根结底就是“浅尝辄止”玩不转复杂多变的零售行业。线上电商如此,线下零售更是如此。
综上,表面上中国新零售市场已形成AT对决局面,但实际上两家是“同床异梦”,初心和玩法大不相同。孰优孰劣小菲先抛了一块砖,接下来希望看到读者诸君的洞见。(朱飞)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春运抢票有妙招,小米SU7限量版洋红版闪亮登场,你准备好了吗?
- 阿里云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再降80%,视觉AI进入新纪元
- 腾讯音乐集团侵权风波再起: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再胜诉
- 苹果新Magic Mouse 3重新设计充电口,不再“神秘”,究竟能否打破常规引人关注
- 日本车企11月产量受新能源冲击,行业整合能否破局?
- XR设备市场风向转变:AR崛起,VR热度不减
- 全球用户联手抵制微软:自由软件基金会呼吁持续施压
- 王腾双喜临门:小米中国区重磅晋升,REDMI品牌再添新翼
- 苹果折叠iPhone爆料:未来已来,2026年亮相,预计年产1500万至2000万台
- 小米大家电团队迁址武汉,科技园F栋开启新篇章: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