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传出共享单车品牌ofo,以动产抵押模式获得17.66亿融资,投资方为阿里。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名为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2018年2月12日和2月5日登记了两笔动产抵押,金额分别为12.66亿和5亿,抵押权人分别为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null和云鑫创业的动产抵押中,抵押物品为444万辆共享自行车;在和天猫的动产抵押中,抵押物品为共享自行车(浮动数量),并在备注中表明“抵押物之前已有其他抵押”.
null天猫技术是明显的“淘宝系”,云鑫创业背后的最大股东则是蚂蚁金服。而奥佛合盛则是在2017年10月由ofo (HK) LIMITED全资成立的,其用于抵押资产为ofo的共享单车无疑。
共享单车战争从“圈地”到“圈人”,ofo每月烧1亿美元ofo的资产中最重要的也就是遍布在各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布局,这些是ofo四年多积累下来的最大成果,而为了这些布局,已经花掉了此前融资的十数亿美元。
2017年三季度,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后发布共享单车相关意见、规定,其中均对“新增车辆”做出了限制。至此,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大规模的“投放战”暂时结束,开始进入相对常规的运营管理阶段。
但暂停投放却带来了另外的问题,“烧钱抢市场”这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惯用手段变得不再适用,规模受限后,无论是ofo的戴威、摩拜单车的王晓峰,乃至哈罗单车的杨磊都必须面对一种“新的”增加估值的模式:通过经营管理缓慢提升企业价值。
这种回归“传统”的企业增值模式,让适应快节奏、互联网扩张的共享单车企业开始“迷茫”.
但很快,“聪明”的各位找到了另外一个“烧钱”的战场,用户。免费、1元包月、2元包月等多种优惠开始扩大,战争从“圈地”过渡到“圈人”.ofo在这时则必须面对一个让“乐视”倒下的问题--供应商欠款。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ofo账上资金只能撑一个月了;ofo拖欠供应商款项25亿,亏空押金30亿。而此时相距2017年E轮的7亿美元融资仅半年时间,依此估算,ofo大概每月需要1亿美元的支出来稳定现状。
相信,闻风而动的供应商也会加紧催款,尤其是在有“乐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ofo没有钱,也需要钱,但谁愿意出钱?
null融资的代价过于高昂,ofo步入绝境开始“毒丸计划”
此前,媒体曾报道ofo将获得来自阿里10亿美元的融资,不过后来这一消息就无人提及。据媒体透露原因,是滴滴不愿意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彼时,滴滴正在孵化自己的共享单车业务,业界有人猜测,不签字的目的是阻扰ofo拿到融资而限制它的发展。
如果ofo因持续没有资金到帐,而产生资金链断裂,出现用户“挤兑”押金的情况,其很有可能直接死亡,BlueGogo就是很好的先例。那时滴滴作为前期投资方,在ofo的资产处置上,将会有很大的话语权,可以说ofo的死亡,或许会让滴滴成为最大的获益方。
为此,ofo也就酝酿出了上文的“动产抵押”,可以说ofo是“被逼无奈”选择了这种融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并不需要股东滴滴的签字。
null2月5日的动产抵押中,作为抵押物的400余万辆的共享单车,明确表明了所在地“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与“投放受限”的区域完全吻合,如果未来ofo不能偿还这5亿人民币债务,那这些单车以及背后升值的“共享单车名额”将会渡让给阿里,那阿里以及“阿里系”的哈罗单车将会成为最大的获益方。
而2月5日的动产抵押,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最后期限是6月7日。
近17亿人民币的融资总额,按照此前的速度也就只能“燃烧”两个月,更不够还钱给供应商,也不够填补亏空押金。如果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或者融资的进入,那ofo的“败亡”几乎已成定局。
可以说,ofo已经把皮球踢还给了滴滴,是继续追加对ofo的投资?还是任由ofo失去最大的资产布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