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京东金融内部员工大会上发表演讲。在讲话中,陈生强复盘了京东金融在2017年的战略,并对京东金融当下的定位和2018年的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当前的商业模式——B2B2C的模式,是一个全新时代下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是用科技解决金融的问题,再把金融的业务还给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陈生强认为,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趋势,有很大的机会能创造出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服务新时代下的金融机构
陈生强在演讲中,对当下的大环境变化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让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可能。
从经济结构来看,95后、00后很快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中小微企业也将逐渐从配角变为主角,农村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原本金融机构难以触达或者服务成本高的客群,马上会成为新时代的生力军。
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存贷差带来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防控风险、去杠杆化会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接下来数年的大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都在顺应时代潮流,拥抱新兴科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新兴消费群体、新兴产业、新农村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要想挖掘出这些新的增长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下沉到企业生产环节中去,消费者需求产生的场景中去,真正洞察用户需求。
在陈生强看来,这刚好是京东金融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
首先,京东金融有技术,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的服务,为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
其次,京东金融是带着场景和客户,带着对金融的深度理解能力,来服务金融机构。一方面能够帮金融机构更好的运营存量业务,挖掘更深的用户价值。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带来大量增量业务和收入。特别是金融机构此前不曾触达到的用户,如大量的95后、00后年轻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客群。活客+获客加在一起,能够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是增量的收入,模式的转型和战略的升级。
再次,京东金融有开放的心态,能够与金融机构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让金融机构能够真正的获取用户,并提升获取服务价值的能力。京东金融所有的科技服务都可以积木的形式应需组合,既能够在云端部署,又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地化部署的服务。
服务金融行业的B2B2C模式全球独一无二
陈生强认为,市场上虽然有很多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司,但大多都是卖一套硬件、一套软件或者一个数据库,是产品导向,为经营过程负责。他们的作用只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不能给金融机构带去新的用户,也不能带去商业模式上的升级。
而那些拥有大量用户又具备金融业务能力的公司,一般会倾向于做闭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即使是开放最终用户,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广告服务,很少有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直接获取最终用户。
京东金融的B2B2C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下,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陈生强解释,所谓B2B2C,第一个B,指的是京东金融自己,第二个B,目前主要指的是金融机构,最后的C指的是用户,既包括个人和企业。
他将这个模式总结为“先用科技解决金融的问题,再把金融的业务还给金融机构”。而这种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趋势,有很大的机会能创造出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诚然,走在行业前列的京东金融,始终在不断突破前行,不断修炼自身科技能力,寻找着更多用科技助力金融机构,助力企业的创新模式,并带动行业发展。基于独一无二的B2B2C模式,相信在未来,京东金融将在这方舞台上大施拳脚,创造无限可能。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