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财经频道曝出一桩日本数字货币被盗案,1月26日,日本一家大型数字货币交易平台coincheck系统遭遇黑客攻击,价值580亿日元,约5.3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新经币”被盗,就被盗金额来看,这是目前史上已知最大规模的数字货币被盗案件。
近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大热,随着交易价格不断走高,黑客们也将目光瞄准了数字货币这块蛋糕。此次日本数字货币被盗是因系统被黑客攻击,但这种风险高的“一锤子买卖”毕竟只是个例,通过挖矿木马获取数字货币才是黑客们的惯用手法,而且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远不止5.3亿。
根据360发布的国内首份区块链安全报告《2017年挖矿木马报告》显示,2017年挖矿木马攻击事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近一年的数量远超过去4年数量总和,挖矿木马这个隐匿在计算机角落的“寄生虫”开始进入公众视线。
图一:2013年-2017年国内披露的挖矿木马攻击事件
“寄生虫”的两种吸血方式:僵尸网络与网页挖矿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运算所得,完成如此大量运算的工具就是挖矿机程序,而不法分子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挖矿机程序植入用户计算机以获取利益,这类挖矿机程序就是挖矿木马。
在360发布的《挖矿木马研究报告》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挖矿木马的前世今生:数字货币的发行直接导致了挖矿木马的出现,挖矿木马的敛财方式主要依靠挖矿木马僵尸网络和网页挖矿脚本两种。
黑客通过入侵其他计算机植入恶意程序,并通过该程序继续入侵更多计算机,从而建立起庞大的计算机僵尸网络,而黑客在入侵计算机的同时植入挖矿木马,之后利用被入侵的计算机继续向其他计算机植入挖矿木马,从而构建的僵尸网络就是挖矿木马僵尸网络。
2017年出现了“Bondnet”,“Adylkuzz”,“隐匿者”等多个大规模挖矿木马僵尸网络,其中“隐匿者”僵尸网络,就是凭借“永恒之蓝”工具在2017年4月底爆发式增长。“永恒之蓝”凭借攻击无需载体、目标广的绝对优势,成为2017年挖矿木马僵尸网络的标配。
图二:挖矿木马僵尸网络配置“永恒之蓝”模块情况
在网页中植入挖矿脚本,利用浏览该网页的用户计算机资源挖矿获利是挖矿木马的另一种敛财方式。据报告统计,网页挖矿多以视频网站、资源集散地以及色情网站为掩护,利用这类网页的高浏览量和高CPU使用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针对挖矿木马两种敛财方式 360安全专家支招防范
相比与勒索软件、黑客攻击系统等这样明目张胆的“强盗”,挖矿木马如同阴暗角落里会吸血的寄生虫,令人难以察觉。针对僵尸网络和网页挖矿这两种不同的敛财方式,360安全专家分别支招进行防范。
1.防范挖矿木马僵尸网络:挖矿木马僵尸网络的目标是服务器,作为服务器管理员,应避免使用弱口令,有效防范僵尸程序发起的弱口令爆破;及时为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打补丁,避免挖矿木马僵尸网络利用“永恒之蓝”漏洞利用武器进行传播攻击;还应定期维护服务器,从CPU使用率、执行任务可疑项等方面检查持续驻留的挖矿木马。
2.防范网页挖矿脚本:需要注意浏览网页时的CPU使用率,如果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发现计算机CPU使用率飙升且大部分CPU使用来自于浏览器,那么网页中可能嵌入挖矿脚本。另外,建议用户使用360安全卫士,避免访问被安全软件标注为高风险的恶意网站,减少挖矿木马的攻击。
2017年挖矿木马的大规模爆发,让这个隐于角落的“寄生虫”逐步走向台前,随着数字货币的交易价格继续升高,防范挖矿木马已成为重中之重,需要用户和服务器管理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而阻止挖矿木马的兴起,更需要各家安全厂商、杀毒软件严阵以待,才能及时保护用户计算机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 科技圈一周大事件:苹果发布iPhone 16e,华为造车再起航,科技热点一网打尽!
- 小米汽车App上架小米SU7 Ultra,提前小订抢先体验,优先排产等你来
- 2025年「38节」新玩法揭秘:阿里妈妈破解购物节密码,理性消费新思路
- 京东外卖疯狂扩张:地推力量崛起,骑手不再裸奔,新篇章开启
- 外卖市场新变革:美团、饿了么、京东联手打造全新竞争格局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冬季测试揭秘:验收前准备就绪,探索飞行汽车新纪元
- 小米YU7智驾状态下车尾亮起小蓝灯:科技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 宝马Mini暂停电动化转型计划:转型按下暂停键,投资6亿英镑搁置
- 索尼超越夏普成日本市值第二大公司,仅次于丰田汽车,未来前景可期
- 英特尔18A工艺跃进,上半年流片揭秘:工艺革新能否引领新一轮芯片革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