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著名风电企业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的诉讼案关注度升温。华锐风电在美国被裁定罪名成立,并预计于2018年6月4日作出判决。由此再度引发了国内各方对技术创新和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长期以来在国际多边贸易中,欧美等西方国家都掌握了核心技术,他们从事利润高昂的研发设计环节,掌握着核心技术;而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能拿着图纸加工制造,输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从事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此形成的固有思维让美国公司长期在技术方面拥有心理上的优越感:中国一直是技术输入国的形象,而美国也必须是以技术输出国的姿态享受核心技术的价值红利。
然而,随着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技术层面,不少行业已经基本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产品和技术。以华锐风电为例,据公开信息显示,华锐风电在2012年全年研发费用高达1.83亿元。2013年到2016年全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017万、3698万、8146万和4341万元。通过不遗余力的技术投入和积累以及其他综合因素影响,华锐风电2017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41.8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增长155.56%。且三季报披露称,预计2017年度累计净利润为盈利。
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路似乎困难重重。类似华锐风电这样在技术上被赤裸裸的歧视也不是第一次发生。2017年,中兴在美国与日立旗下公司产生专利纠纷,至今未果;华为在英国市场也与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l公司之间发生专利诉讼纠纷,华为对涉案专利在国内提起过无效宣告请求,其中一件专利曾在国内被判无效。
此外,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中,共有10家中国市场“上榜”,史无前例地几乎占到了所谓“恶名市场”的1/4。这一方面是贸易保护主义使然,但更多的是对中国创新实力的压制和歧视。据悉,网购巨头淘宝网也不幸“躺枪”。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中国企业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进行变相制裁,阿里巴巴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白明也公开表示:美国通过污名化、黑名单等方式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的这次诉讼不是双方近期发生的摩擦,而是由来已久。从2011年华锐风电的公告中就可以了解到,关于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在华子公司苏州美恩超导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有关法律纠纷情况,华锐风电已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苏州美恩超导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供应的产品在技术、质量方面均未达到合同要求,华锐风电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为保护公司及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暂停接收不合格货物并暂停支付已收不合格货物的货款。
笔者通过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安进律师了解到:中国和美国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在美国处理此类案件一般时间非常长,通常要几年以上。此外,中国和美国的现行司法制度中没有关于刑事案件互相承认判决与执行的制度和先例。由此来看,该诉讼案件的审判结果预计不会对华锐风电国内资产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不少经济事件背后都包含有着政治背景。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9日报道,一位受白宫指派发表谈话的官员说:“对于有必要将重心放在中国身上的看法已经取得很大共识。”据了解,从2017年以来,白宫正面临对直接或间接针对中国生产商的贸易投诉作出决定的最后期限,涉及广泛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钢铁业和铝业。由此来看,美国在经济贸易上对中国的针对还将持续,且覆盖行业更加广泛。中外企业普遍忧心未来的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对华政策。
从现状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已经赶超国际水平。面对来自某些无端的质疑,首先要更好的发挥“窗口”作用,更积极地参与到中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对话中去,为中国企业争取平等贸易的权利。此外,除了在技术和产品领域保持自己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未来的中外双边贸易中,中国企业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突破某些国家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合作共赢推动行业发展,也成为国内企业值得重视的必备“技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微信语音“加速播放”功能疑似上线?腾讯客服回应引发热议
- 英伟达引领 AI 革命:2024 年投融百亿,掀起全球科技浪潮
- 比亚迪唐L/汉L新车曝光:颠覆续航焦虑,高阶智驾领衔,动力升级引期待
- 樊振东:凯迪拉克新宠,实力与品牌的完美结合
- 叶修跨年新加坡之旅:阅文音乐节引领IP新体验的探索
- 合资轿车降价风暴:广本雅阁破价12万,车市竞争白热化!
- 印度调查苹果App Store支付系统垄断行为,或将公布142页报告,呼吁开放支付系统
- 中国芯崛起:电动汽车行业转向国产芯片
- 比亚迪逆袭上汽,终结连续18年销冠纪录:新能源车企崛起?
- 苹果面临天价和解,Siri“偷听”集体诉讼风波揭秘,真相究竟如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